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體會 >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精選17篇)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發布時間:2024-11-21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精選17篇)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

  “10月16日”,這是一個人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世界糧食節”。“民以食為天”,缺少糧食,我們很難生存,缺少糧食,我們國家難以發展,缺少糧食,我們人類更有可能走向滅亡。“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小我們就從古人詩中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然而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長,耕地面積卻在逐年減少,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國。糧食缺口正在成為阻礙我們奔向小康大道上的一道難以填滿的溝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更應該是一聲聲每天都敲響在我們耳邊的警鐘。我記得曾在網上的文章里看到,有一位學生在一篇作文里是這么說的:

  “奶奶是個很節儉的老人。節儉是好事,但我覺得她節儉得有點近乎摳,無法理解。一次,燒飯的時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點在地上,我就順手準備掃掉。我腰還沒彎下去,只見一只滿是皺紋的手擋著我,我愣在那不知道為什么?這時,奶奶開口了:“不要掃掉,撿起來洗洗,浪費可惜。”“我說已經臟了,反正就一點點,算了吧。”奶奶可不理會我,自己佝僂著身體,蹲在地上慢慢地拾著,每拾起一點就用嘴巴對著吹吹,很專注地,仿佛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寶貝樣。等到全部拾好后,再用臉盆裝著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著米出來,臉上露著孩子般開心的笑,嘴里還自言自語:“看看,多干凈,還不一樣吃嘛,你們”。我聽懂了她未說完的話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為然的搖著頭。而奶奶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還有,我們家的電飯褒燒飯總是會在下面結鍋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飯不能吃。我總是把這些鍋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見了,她老人家又開始了對我的節約教育。我不服氣說:‘這都不能吃呀?干嗎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從我手上接過電飯褒,然后倒了些開水在里面,泡了一會兒,就見她開始用小勺把那些鍋巴,一點一點地刮出來,然后放進自己的嘴里。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開玩笑地對奶奶說:“奶奶,你真會動腦筋呀”。奶奶聽了我的話,不好意思地對我說:“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不過我們老人家是經歷了饑荒歲月的,知道糧食的寶貴,我不是小氣,只是覺得這樣真的很浪費。”

  這位奶奶說得對,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饑荒,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看不慣他們的做法。有的同學就知道浪費,不知道珍惜。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里,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還在打鬧這些現象是多么的讓人觸目驚心啊!如果你浪費一點,他浪費一點,大家都浪費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浪費!

  溫總理曾說過:“在中國,一件小事加上十三億人就是大事節約,”這一個中華民族的美德,在今日看來,更顯得意義深重。

  所以,我們要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更需要,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我們當學生的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于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于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里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節約就是弘揚社會風氣,能夠增進社會自身和諧。節約,對個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整個社會來說則是一種精神風貌。中國夢,中國夢,如今,社會上人人都在談中國夢,中國夢,它是什么?它是民族復興的夢。然而,看看我們中華大地,多少同胞在受洪水與旱災的煎熬,更是可貴,有些人總說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請看看你們的餐桌上,什么都不要說,就一個“中國式飯局”這一個比貶義詞還要貶義的名稱,那些人就扣著這頂帽子跟我們談中國夢,那么我要告訴那些人:你們連談中國夢的資本都沒有!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2

  “儉以養德”是諸葛亮的一句名言。勤儉節約不僅僅能積累財富,還能培養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奮發向上的品質。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和國家的昌盛,無不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傳家寶”,這天,我們提倡理性的適度消費和低碳的生活習慣,“傳家寶”更不能丟。

  20__年6月1日,一碗飯,一碗湯,這就是甘肅地震災區時的午餐。用餐的帳篷,是戰士們的食堂,搭建在甘肅地震災區一個偏僻的高海拔的小山村里。戰士們的午餐,還是相對豐盛的,但是,只吃了一碗米飯,盛了一碗菜湯。看到這個電視畫面,許多人的眼眶濕潤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以前深刻地指出:“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向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于克服_現象。”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以前引用明朝薛瑄的話告誡大家:“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再看看我們如今,走進學校飯堂,食物是相當豐盛的,有雞腿,豬排,大排。吃的比起來,我們都比他吃的好,但我們有些人吃了一口就倒掉了,多浪費呀!難道他們不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由整理]

  此刻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爸爸媽媽燒的菜有些人都不吃,只能倒掉,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勤儉節約,不要浪費糧食,浪費最可恥的。

  司馬光以前說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是古人給我們敲響的警鐘,所以我們要勤儉節約,那些農民在烈日炎炎的陽光下干活,多么辛苦啊!他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可換來的卻是我們的浪費,全體人民就應持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李紳青年時目睹農民每天做農活缺吃不飽,穿不暖,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來的。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

  農民在驕陽底下干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糧食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也不珍惜糧食。詩的開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兩句,是寫詩人李紳在田野里看見農民扛著鋤頭,在太陽底下干活,種糧食。由于非常炎熱,汗水從農民的臉頰一直不停地流到莊家地里,不禁產生了同情與憐憫之心。

  詩的后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呢?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這個反問句,詩人強烈地表達了痛恨不珍惜糧食的人,同時要求人們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現在農民種地不再那么辛苦了,可是節約糧食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而浪費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應該從小做起、從我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詩詞的真正含義,在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節約、不浪費,同時它也包含了一個人的素質、品質!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4

  節儉一詞對于我們來說是很司空見慣的,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應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保存并發揚光大,使我們的節儉意識得到升華與提高;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使我們的企業更加充滿活力、充滿希望。

  我們深知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在我國物質資源相對不多的前提下,發揚節儉精神顯得更是舉足輕重。據現狀分析我國人生活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于是乎許多人在現有基礎之上似乎已經滿足,甘心在原地作踏步運動,他們認為中國地大物博,面對著“博大”的資源可以大肆地浪費。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企業是難以持續發展的。觀察我們的周圍,浪費現象就在身邊,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著的電燈、吃剩被扔掉的饅頭、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等等。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所以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如果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入手,做到勤儉節約,我先行,以實際行動把節約落到實處,對于我們公司來說,那也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一首三歲小兒都會背的詩。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學早已把這首詩忘在九霄云外了。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因為在中午吃飯時,有些同學僅僅吃了幾口,就說:“難吃!”隨手就把飯菜扔掉了。看到垃圾桶里那白花花的米飯,真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米飯從哪里來的?有沒有想過“汗滴禾下土”是怎樣的一種辛苦?

  也許你認為,我就浪費這么一點點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假如我校有1000名師生,每天每人浪費10克糧食,一天就是10公斤,那一個月就是300公斤。同樣我們每天節約一點點的話,就能節約那么多的糧食。

  偉大革命前輩不僅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美好的生活,還在勤儉節約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所以當你隨手扔掉飯菜時,請想一下這盤中餐包含多少人的辛苦。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每一頓飯做起!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6

  節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意識,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文明,是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節約更要成為我們的習慣。

  有句話說得好:“人有一顆節儉節約的心,就等于擁有了一大筆財富。”不錯的!在我的家庭里,也有一些勤儉節約的人:80幾歲高齡的爺爺把家里用完的瓶瓶罐罐攢起來,一部分賣到廢品站,剩下的洗凈晾干,能裝紅酒、白酒等自家釀的特產!奶奶也不甘落后,家里的舊衣服和穿小的衣服扔掉太可惜。經過奶奶的巧手重新剪裁,拼接成了一件件“潮衣”、“美衣”!邊角布料甚至縫制成了一雙雙“溫暖牌”鞋墊。精明的媽媽洗菜,洗衣服時,會把洗過的水倒在一個大桶里,用來沖廁所。淘米水用來澆花最合適不過了。爸爸把剩菜、剩飯、油湯倒在一個盆里,可以用來喂牲畜。我則把過期的日歷和用完的本子裝訂起來,反面做草稿紙用。剛上二年級的弟弟把廢棄的一次性紙杯,衛生紙卷筒等制作成手工作品,變廢為寶!

  生活中還有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卻在不經意中造成了許多浪費:教室里有的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被扔進了垃圾桶,其實它還是嶄新的;公共廁所、水槽的水龍頭在“嘩嘩嘩”地流著淚,那個水龍頭并沒有漏水;有的教室在白天大放光芒,其實窗外陽光明媚;工廠里風扇轉個不停,工人們早已不知去向;辦公窒里,電腦、空調“呼呼”作響,職員們都下班了;飯桌上、地板上,到處都有灑落的飯粒,那是某些人故意掉的。其實,節約很簡單,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可以節約很多財富。比如: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13億人,13億粒大米,就能讓饑腸轆轆的人們吃上一年香噴噴的大米飯;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度電,13億人,13億度電,就能讓鬧電荒的地方明亮起來;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13億人,13億滴水,就能讓鬧旱災的人們飽飽地喝上一年;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毛錢,甚至是一分錢,就能讓那些渴望上學的山區孩子們上學。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們全國人民都節約一點點,中國就不會有那么多的饑荒、電荒、水資源緊缺了。

  節儉節約,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應有的好習慣。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粒米。這樣,我們的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7

  突然有一天,我從電視中聽到了一句話: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能養活兩億人。兩億?!這個數字使我大吃一驚,我連忙上網查了查資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中國每年浪費糧食800萬噸,能夠兩億人吃一年,并且,這些糧食價值高達20__億元!!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字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們中國的某些地方,卻有四五千萬人民吃不飽啊!

  我們不談其他浪費,就談我們身邊的浪費。比如,有一次,我在學校吃過飯后,發現與我鄰座的一位同學飯還沒有吃完一半,便拍拍衣服,轉身走了。這讓我感到很生氣,她不僅僅浪費的是一碗飯,還浪費了農民伯伯辛苦一年的勞動成果呀!像這樣的事例有很多很多,這不由得讓我深深地思考起一個問題來:為什么?中國人會如此浪費?中國人特有的美德一一節儉到底哪去了?

  漸漸地,我從生活中找到了答案:一張餐桌上,就只有兩三個人,而菜卻點了十一﹑二種。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講究”嗎?講究吃穿,講究房車,講究面子。中國人的經濟條件一天一天的在進步,而我們祖先傳下來的廉潔﹑節約的美好品質正在一天天的退化,終有一天,我們會重演歷史,會像唐朝一樣,逐漸衰退;終有一天,我們會窮的一粒米飯也吃不起;終有一天,那美好的中國夢會變成一個奢侈的夢想,甚至會破滅。

  “光盤行動”,這是關于餐桌上的浪費的一個熱談。身為一名小學生,你可能覺得浪費一粒米飯不算什么,可你想過沒有,一個人浪費一粒米飯,中國十多億人就浪費十多億粒飯,這,十多億粒飯可供多少人填飽肚子啊!其實,節約糧食很簡單,只要你刨干凈碗中的飯,少點一些昂貴的菜,便能減少許多浪費,避免大量的經濟財產損失。

  光盤行動你我他,珍惜糧食靠大家。讓我們行動起來,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飯吃,不讓中國成為腐敗之國,讓我們現在開始行動起來: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復興中華,從我做起!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8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不挑食。我們的糧食來之不易,全是靠農民伯伯冒著寒冷和炎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

  糧食是寶貴的,要珍惜糧食。這誰都會說。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體會糧食重要性的人卻為數不多。我們的學生都沒有感受過真正的饑餓,為此對他們來說,沒有節約的概念。無形當中,造成了一些浪費。只有通過學校經常性的教育,通過一些故事,一些調查,讓學生認識到愛惜糧食的重要。從會讀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用于行動中。從生活中最常見的事做起,不倒剩菜剩飯,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生活的地球,可供生產糧食的耕地并不多,而且隨著城市化和工業的發展被不斷地蠶食。就全世界而言,糧食并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幾億人口因貧窮或自然災害或戰亂經受著饑餓。可以這么說: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吃別人的東西出汗,吃自己的東西出眼淚,所以只有吃自己中的東西才能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同學們,珍珠為寶,稻米為王,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啊!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不可以浪費糧食。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9

  糧食是寶貴的,要珍惜糧食。這句話誰都會說,但在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卻很多:你扔一個包子,他剩點飯菜,或者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就對爸爸媽媽說我不吃。還有的人為了一時的面子,點了很多的菜。有人曾經統計過,我們一年浪費的糧食足夠兩億中國人吃的了。

  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僅要問,我們的糧食真的很多了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耕地不斷減少,糧食生產的形勢并不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的責任,而不是說,你的生活變好了,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

  同學們,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糧食其實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菜剩飯,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擺闊氣。同學們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0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寫了農民伯伯種糧時辛苦的景象,作為城里人,而我也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留心發現身邊有許多浪費糧食的景象,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多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在一場婚宴過后,桌子上的:雞腿,,菜湯,魚……很多很多,甚至有一些人把飲料倒在了米飯中,伴著玩,看到了這些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農民伯伯面向黃土背朝天的景象,手上沾滿了泥土……

  我的姥姥和姥爺也是一位農民,每當我看見太陽落山他們回來時,那雙粗糙而有力的大手,說到這里時我的鼻子酸了……

  去年暑假我去杭州游玩時,發現有50%的公共汽車上貼著“光盤”行動的標語,我到了賓館,看著電視機又發現了一組驚人的數字:中國擁有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全國一年浪費的糧食可解決10萬人一年的溫飽……我問媽媽:“媽媽,我每次吃飯的只留5。6顆的米渣呀!為什么還浪費這么多呀?”媽媽說道:“全國有13億人,如果每人浪費5顆米,那就要浪費65億顆米呀!”我驚訝的聽著這一個個驚人的數字,發現了我國的浪費情況竟然如此嚴重。

  “我們需要改正的機會,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我們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這短短的一周——所謂的每年的糧食周,其實只要我們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節約糧食日。節約糧食和低碳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

  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于增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正是基于對中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社會和諧乃至中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朗朗的讀書聲透著活力,希望我們可以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開,是誰,在播種田地?是農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誰,在彎腰鋤苗?是農民伯伯。碩果累累,是誰,在耐心收割?是農民伯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農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從一棵不起眼的小樹長成了能庇蔭的大樹;從牙牙學語的孩子長成了一名中學生。“粒粒皆辛苦”,這是對農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滾燙的太陽照著大地,農民伯伯在農田里,灑下了辛勞的汗水。在秋高氣爽的季節,他們收獲了他們耕作一年的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現在,我們卻讓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汗水付之東流。

  據統計,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年浪費量達13億噸,相當于全球谷物產量的二分之一。這么驚人的數字,都是由于我們不愛惜糧食,浪費糧食造成的。在貧困山區的人們,每天都面臨吃不飽的問題,他們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飽飯,如果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他們的心愿將在不久實現。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呢?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掉的糧食還會那么多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把節約糧食當成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愛惜糧食,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要記住,10月16日是“世界愛糧日”。

  還記得那則公益廣告嗎?“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今天,讓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今天,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是的,正如廣告中所說的,節約,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應該是行動和習慣。讓我們一起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光盤’行動,我們都在努力;“浪費糧食”,終將與我們告別。我們今天的節約,就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生存做努力。“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2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隊會現在開始……”在主持人清晰的話語中,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中。我更加深切地知道了: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做到的。

  你們知道嗎?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伯伯用那辛苦的汗水換來的。可是在我們當中大都數同學家庭條件好,生活在蜜罐當中,體會不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就看見過身邊的同學咬了幾口的饅頭不想吃了就扔了,還有的只吃包子里的餡,卻把包子皮給扔了。

  如果你曾經下水田插秧,一株株地插,一畝地要插四五萬株,你呵護這四五萬株稻苗逐漸成長,抽穗,灌漿,成熟為金燦燦的稻穗。你又得用鐮刀一株一株的割下來,脫粒,陽靜,曬干,碾成白花花的大米,你肯定會對一粒粒米飯有一種親切感,你自然舍不得如此糟蹋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

  如果我們全國13億人口每人每天浪費一粒米,一年浪費多少粒米?4745粒啊!這個數字大得驚人呀!同學們,如果我們每人節約一粒米,能建一所希望小學!每人節約一粒米,就能給災區的人們吃一年! 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3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大家可能都知道,可很多人都不知道要節約糧食。

  坐在我邊上吃飯的同學是王仕衍,他每一次吃飯都只是吃一兩口就倒掉了,我們都很不喜歡他。

  我和幾個同學說過他,甚至都差點兒去告老師了呢,可他卻都仍然不吃多少,這使我們都沒法子了。

  記得有一次,王仕衍比我們都要先到餐桌,就開始有了一個新的壞主意。他先拿著湯勺盛了一點湯倒在自己米飯上,而且慢慢地。倒完后便故意拿著湯勺,在自己的米飯上碰了一下子后,便又放回原位了。這下我們這一小桌上的人直罵他,可他卻:哈哈大笑,絲毫沒有改過來。我們這一小桌再也沒喝湯了。盡管如此,王仕衍任然只吃上一兩口就倒掉,跑回教室。

  記得還有一次,王仕衍沒有吃一口飯,而是和一些吃了一些的同學們一起倒掉后就跑回教室里了,我也沒有攔住他。

  大家好好想想,如果世界上沒有吃的東西,人類將會怎么樣?一定會被餓死。所以大家一定要愛惜糧食,不能浪費。要知道,食物對于我們人類來說,那是十分重要。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4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享用它的時候,何曾去感受農民的辛苦。俗話說的好:“每一粒糧食都浸滿了農民的汗水”。

  今年放暑假我去了南方農村的奶奶家,度過了一個炎熱而難忘的假期。年過八旬的奶奶由于長年勞累已經腰彎背駝,可是她仍然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天天看著她這樣的辛苦勞作,在我腦海中不由得萌生出幫奶奶一起去種地的念頭。奶奶只是給我安排一些簡單的任務:把肥料均勻的灑在莊稼地里。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把肥料一瓢瓢地澆在地里,肥料的氣味吹散開,我看著直想嘔吐。正在澆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從地縫里鉆出一只蜈蚣,嚇得我頭皮炸起。可奶奶依然淡定的忙碌著。看著奶奶那么平靜,我覺得自己雖然五尺男兒卻如此膽怯,內心非常慚愧。接著,我跟著奶奶把成熟的豆角兒一個個從藤架上摘到筐里。我們一邊摘豆角,奶奶一邊給講什么樣的農作物在什么時期可以摘下來,什么時期還不能摘。我從勞作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忙碌了一天下來,汗水浸濕了整件衣服,在陽光的炙烤下,皮膚變得黝黑,而且起滿了痱子,奇癢難忍。我不禁問奶奶:“為什么您這么大年歲還要耕地。難道您不閑累嗎?”奶奶嚴肅的對我說:“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只有靠種地維持生計。在你爸爸出生后的那一年,正逢大旱,地面干裂,所有的莊稼都枯萎了。那一年因為饑荒餓死了很多人。奶奶一家人幾口人只能從干裂的土地下刨出些可食的野菜充饑。這樣才能幸存下來。”奶奶并沒有告訴我為什么要種地,但是我從她的經歷中感受到她對土地的摯愛,對土地給予她一切的感激。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節約糧食的意識并不是很強,在城里長大的孩子,更難體會到糧食從耕種到收獲是多么的艱辛。盡管我們每天都在老師的熏陶之下,承諾盡量不去浪費糧食,但難免還是會把剩飯倒掉。盛多少、倒與不倒,一念之差。如果沒有去切身體會,是感受不到農民的辛勞。更難以理解糧食的來之為易。

  土地給予我們豐盛的食物,如果我們一昧的浪費它,總有一天這份有限的資源也會因此而匱乏,我們只有去珍惜它,生活才能變得更幸福。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5

  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視,敦促各國采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與饑餓和營養不良作斗爭。此后每年的世界糧食日,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一些民間組織都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紀念。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然而,由于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全球可耕種土地面積的減少以及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農業和糧食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全球仍有8.52億人處于饑餓狀態,每年約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尤為嚴重,約有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長期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千萬人的生命,500多萬兒童因饑餓和營養不良而夭折。由于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再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國內:看看我們國家的糧食是不是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的地步了?我國是農業大國,我國是一個:用占世界可耕地面積為6%的土地,養育著為世界22%的人口。近幾年糧食年產量徘徊在4.5億噸左右,人均糧食占有量長期處于不足400公斤的低水平。從目前形勢來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國。

  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占60%,而大多數的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于滅絕的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以保證正常的生活需要。

  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是的:我們沒有體會過“鋤禾日當午”的艱辛,便會覺得“粒粒皆辛苦”有些單薄;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浪費糧食的現象,在家中大碗大碗的剩飯倒進垃圾桶。在食堂,飯只吃幾口就倒掉,這些現象比比皆是。這不僅反映我們不懂得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于種了糧食。讓我們把一張張餐桌相當于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里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6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一直在我耳邊回響。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多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我由于飯菜不好吃,所以就沒吃多少。爸爸只見我碗里一粒粒的飯,語重心長地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接著,爸爸給我講了農民伯伯是怎么種出稻子的,并且說要帶我去田地里轉轉,感受農民伯伯的艱辛。

  田野一片綠色,就像是一塊塊綠色的大毯子鋪在那里,在這綠色的毯子上,有著許多人在忙碌的干著農活,有的在耕田,有的在挑秧苗,有的……你瞧,那邊一個三十多歲的農民伯伯在拋秧,他從一塊奇特的板子上拿出翠綠色的秧苗,撒到田中,讓它們自己成長。他每撒一把秧苗,手臂上的汗珠都隨著秧苗飛灑向田中。此外,還有一個農民婆婆在除草,婆婆輕輕的彎下腰,用那潔凈的雙手去接觸那骯臟的雜草和污泥,雖然雜草出去了,卻臟了自己潔凈的雙手。火似的太陽照射在每個農民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衣服,每一個農民從田里走出來,都是一身污泥一身汗。

  忽然,我看到了六十歲的一個老人也在地里干活,他彎下腰大概只有五六分鐘又站起來伸伸腰,并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的腰。太陽火辣辣的烤著,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正一滴一滴地落在田里。這時,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常吃一些樹皮、野菜,如果誰家的粗糧能填飽肚子,那就非常好的了。當時爺爺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夠吃飽,能夠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飯。聽他這么說,我突然一下子醒悟了,決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糧食不能浪費。

  為了糧食,農民冒著嚴寒酷暑,在田間地頭辛勤地勞作;為了糧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詠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詩句。

  今后,每當我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時。不由自主地就會想到農民伯伯一滴一滴的汗來換取的糧食。

  我們好好的珍惜農民伯伯辛苦耕種出來的、粒粒都和著汗水的糧食吧。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 篇17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紳的這首古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愛惜糧食。吃飯時不能浪費糧食,因為我們吃的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換來的啊!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好多人都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卻有許多人不在乎糧食。就如飯店里客人吃剩的飯菜,一只雞連動都沒有動。那些人為了面子,就把整只雞都扔進了垃圾桶。不難想象,那些人這么做,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可是,他們這么做,雖然沒有丟面子,但是卻丟棄了對農民勞動的尊重,無視了農民的汗水。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我由于飯菜不好吃,所以就沒吃多少。爸爸看見我碗里剩下的一粒粒飯,語重心長的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

  經常看到,在炎熱的夏天里,田地里有很多農民在勞動,有的五六十歲的老人在除草,他輕輕的彎下腰,用那潔凈的雙手去接觸那么骯臟的雜草和污泥,大約五六分鐘站起一次,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的腰,然后又彎下腰開始勞動。雖然雜草除去了,但火似的太陽照射在每個農民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個人的衣服,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一滴一滴地落在田地里。這時我不禁再次想起了李紳的那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常吃一些樹皮、野菜之類的一些東西。當時爺爺的愿望就是能夠吃飽,能夠餐餐都吃上一碗白米飯。聽他這么說,我突然醒悟了,決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記得小時候,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飯菜,我就會把它們挑出來,偷偷地扔進垃圾桶里。我知道,爸爸發現后我會很慘,但是菜真的很難吃!現在,我腦海經常浮現爸爸對我說的那句話,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呀!現在回想起那一碗沒動過多少的米飯,我滿腦子的愧疚!

  10月16日,世界愛糧日,難道只有今天,大家才會珍惜糧食么?不是的,其實,每天都是世界愛糧日,任何人每天都有勞動,難道只有今天----愛糧日,他們的勞動才可以受到人們的尊重么?

  都成為世

  珍惜糧食,說簡單,但又很難;說難,但又是簡單的。

  珍惜糧食,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人人有責。愿每一天都成為世界愛糧日!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心得(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2024年干部講道德有品行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2篇)

    近日,為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從政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從政道德觀,增強從政道德意識,規范從政道德行為,省內審協會按照中紀委、省委、省紀委要求,省審計廳部署,積極開展了講道德、重品行、促廉政從政主題教育月活動。...

  • 個人師德師風學習心得(精選29篇)

    通過培訓學習,在學習中,我仔細研讀,靜心體會,通過學習,使我真正的理解了很多過去所不理解的內容,收獲了許多相關知識。特別是再次學習標準中的四個理念,既“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后,受益匪淺,無...

  • 班主任班級管理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1篇)

    近期我參加了培訓的學習。在培訓中,通過看講座,,讓我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班主任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學習問題,做好學生們的思想工作,更要注意學生的。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學生的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個性進一步凸顯。...

  • 預防近視的活動學習心得(通用5篇)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沒有眼睛,人們將失去一半的生命,他們將無法正常生活。如果你想保護你的眼睛,你應該玩電腦不超過半個小時。第二,看電視應該離屏幕2米以上。你不應該躺下來看電視。你不應該連續看電視超過5個小時。...

  • 學習軟環境建設心得體會(精選6篇)

    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經濟總量成倍擴張、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和經濟活力不斷增強的喜人業績,成為歷史上實力提升最快、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市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

  • 英模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醫護人員、居委會工作者、快遞員、派出所民警......這些普通而平凡的崗位,在抗疫期間涌現出張西京、杜云、汪勇、達娃倉決等一個個鮮活的榜樣,他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

  • 2024年幼兒園教師政治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

    在教育事業中,教師擔負著教書和育人兩副重擔,要完成這兩項任務,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更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教師群體的價值觀、利益觀、道德觀正經歷著很大的變化,加強幼兒園思想政治工...

  • 暑期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20篇)

    冉冉夏日,多數老師享受著假日,悠然自得的玩樂。可這四位領導教師卻在為我們而準備著,為教師隊伍業務素質的提高而努力著。他們對待學習的“韌勁”、敢于實踐的“闖勁”、積累時的“恒勁”,都給了我心靈上的震撼。...

  • 大學生三年學習心得與總結(精選31篇)

    大學三年的個人總結 從進入國交學院起,我便立志要成為一名思想上進,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合格大學生。今年是我進入大學的第四年,這三年來,在黨、團組織領導的幫助和同學們的關心下,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進步,現...

  • 學習心得體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做a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不卡 | 香蕉苹果水蜜桃丝瓜视频 |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亚洲一级 | 久操福利|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AV | 日韩人妻熟女毛片在线看 | 91深夜福利视频 | 成人性生生活性生交免费 | 永久91嫩草亚洲精品人人 | 日韩在线成人av | h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 | 绯色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乇片 | 国产精品麻豆久久 | 91久久国产综合 | 91视频-全网资源最全平台 |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 | 中国丰满少妇人妻XXX性董鑫洁 | 国产字幕在线观看 | 特级片免费看 |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99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91555 | 日本二区三区 | 免费黄色成人 | 台湾一级毛片永久免费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久久久久久久毛片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 人妻AV中文字幕久久 | 出差我被公高潮A片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网站互动交流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专区 | 95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 | 日韩成人一级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