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通用9篇)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1
家風,就是一股淳樸、美好的風。它從上一輩吹到下一代,為家中的每一代送來淳樸的美好品質。我們家,是一個熱愛運動的家,是一個孝敬長輩的家,是一個勤奮學習的家。
運動是爺爺豎起的傳統。東邊的天空朦朦朧朧發出微弱的霞光,我們一家五口慢跑的身影已經又一次出現在寒風凜冽的早晨。我跑在“一”字隊形的第二位。還記得第一次加入這個奇怪的隊形時,寒風刺得我睜不開眼,冷冰冰的空氣讓我每一個毛孔都結了霜。但爺爺不斷鼓勵我,最終,我忍受了這一切,F在,這對我來說也是家常便飯了。迎風而跑,這不是任務,是錘煉。
看著身后一樣輕松奔跑的媽媽、爸爸和奶奶,我總會感到自豪:這是我們家的傳統,我成為了這一傳統的又一位傳人,家風已經從我堅強的骨子里透了出來。慢慢地,我上學了,爺爺奶奶回到自己家去了。但他們傳給我的家風卻沒有帶走。帶著我骨子里那勁,每天放學回家,我總會放下書包,在樓下一圈又一圈地慢跑。沒有了寒風作伴,但我依然感到那種無法言表的痛快。那是我心里遺留下的痕跡,奔跑令我自由。在日復一日的奔跑下,這成了我的新習慣。這就是我熱愛運動的家庭。
尊老敬老是銘刻在我家每一個人骨子里的東西。除了平時的孝敬,從我記事起,每到中秋佳節,我們總會帶上一盒盒月餅,開車去外婆家陪伴年邁的外公外婆過節。一開門,媽媽和爸爸便齊聲大喊:“中秋快樂!”說著,把一盒盒月餅送到了笑開花的外公外婆手中。媽媽緊緊地擁抱了外婆,爸爸和外公親切地談天說地。一家人團聚的時刻,無不充滿了溫暖。吃晚飯前,爸爸媽媽走進了廚房,堅決地要求幫忙燒菜。吃飯時,爸爸媽媽不停地往外公外婆的碗里夾菜,把碗里的菜堆成了山。吃過晚飯,大家團聚在沙發前,我趕緊捧來月餅跟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一起分享。一家人依偎在一起,看電視,吃月餅,其樂融融。
爸爸媽媽的熱心關愛,讓我受到了感染。于是,從到家開始,我就不停地要求做家務。早上擦地板,中午燒菜洗碗,下午拖地,忙得不亦樂乎。能給父母送去溫暖,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這便是我尊敬長輩的家庭。
愛學習是我家故老相傳的風氣。從太爺爺再窮也要學習,到爺爺老了仍堅持每天學習,喜愛看書、學習是我家的共性。每到晚上,我家的書房里都會擠滿了人。這時,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各自捧著一部大頭書,津津有味地暢游書海。別人家里的電視節目,我想怎么也比不上我們家的陣陣書香誘人。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它陪伴我長大成人,讓我能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人,讓我能成為一個擁有美好未來的人。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2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采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制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采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么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系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爆F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為,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系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眾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為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隆的楊興明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中宣部、全國婦聯還將楊興明老人樹為“全國教子有方先進典型”,就是因為這個家庭傳承一百多年歷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形成良好的家風,值得更多家庭學習。
家風是傳統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倫理和禮儀規范,在今天需要進行傳承。對待傳統文化,有個常識判斷,就是不能全盤照搬,盲目拿來,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圍繞家風,既要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倫理,又要積極將時代先進的價值元素植入進來,來為每個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新家風。
這種教育價值觀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既要有傳統家風崇尚的禮儀、仁愛、勤勞、樸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絕不能缺少現在國家倡導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也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現代文明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時代價值,形成新家風,家庭教育才不會出現那種價值混亂的現象。
《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碑斍埃瑧撘愿娱_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來凝聚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符合現代社會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風”,讓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識,來不斷催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最美家庭”,讓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3
“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焙眉绎L,自古以來就是千家萬戶的一本厚重好教材,你方傳來、我來接力,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倍受傳承與守護。
日前,中央文明委授予了300戶家庭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這是一面鏡子,能照差距,也是一面旗子,樹起了文明好榜樣,目的旨在促進一種社會共同遵循,形成一種“輩輩孝、代代傳、家家和”的良性循環。事實上,這需要集小家、集眾人之力傳承、發揚,遞好接力棒,通過一系列的有效形式把這股文明家風吹送萬家,恩澤萬家。
網絡的“天朗氣清”為好家風蔚成風氣營造了一個網傳的良好環境。近年來,國家大力整頓網絡,肅清垃圾凈化污濁,網絡惠風和暢,成為了“倡文明·樹新風”的重要陣地。在網上,有的通過點贊來匯聚能量,有的是分享文明家庭好事跡、好家訓、好美德,有的又是撰寫網絡評論發微博,推動優良家風的廣泛傳播。從11月23日起,中國文明網聯合全國各省會城市文明網共同開展“好家風·網上行”傳遞接力活動,通過“讀家訓”、“展家美”、“寫家書”、“樹家風”、“讀好書”等系列活動,讓好家風風靡了整個網絡,深深影響無數網民。這對于網民來說有的或是感性到理性的飛躍,有的或是理論到實踐的直接過渡,而最終的結果定是春風化雨。于此而言,網絡必然就要多些這樣似的“接力活動”,在傳承和遠揚好家風的同時,家庭和網絡文明兼得芳香。
文藝的“百花齊放”為好家風遠揚航行提供了必要的載體。文藝也要堅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精神,作為好家風的傳承載體,去培育和推動更多的文明家庭。文藝的作品多樣多式,諸如歌曲、小品、繪畫、書法、攝影等都可以為好家風的傳承蓄能,以好的視聽效果對受眾產生目濡耳染的影響。12月15日,天津市文藝家走訪文明家庭,根據文明家庭的生活故事為“夢娃”譜寫新樂章,還創作了相聲、書法、攝影作品,弘揚了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美德。
志愿者的“龐大陣容”也為好家風入腦入心傳輸了強大力量。截至目前,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名注冊的志愿者人數超過2825萬,志愿服務組織在冊登記超過24萬個,這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背后卻凝聚了一個個文明的志愿服務。當然好家風的傳承也要作為志愿服務的重要內容。在鄉村學校少年宮當志愿服務的老師,不僅要為同學們上好經典誦讀、科技制作、非遺傳習等課目,也要把崇德向善的好家風、一批文明家庭的好事跡用好的語言、好的聲音教授給他們,讓他們從小沐浴好家風,從小形成孝老愛親、勤儉節約、誠實守信、恭寬仁厚的好品行。讓每一個志愿者擔當好傳承好家風的向導師,發揮好志愿者隊伍的強大力量,好家風勢必能厚植于人心。
家風無限好,傳承正當時。于時代的洪流中,于“中國夢”的催人奮進中,人人共傳承、共遵循、共守護,家庭才會共文明,好家風才有“無限的春光”。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4
“立家規、正家風”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親情,做到“發乎情,止乎禮”,關愛不溺愛、善待不縱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亂、管好下屬不掉隊。要加強對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約束,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圓。領導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強對家屬子女的教育管理,整個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這也是一種幸福。
培育良好家風,關鍵在立家規、正己身、懂真愛。立家規,就是發揮祖訓家教在家風建設中的涵養和約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場,家教是人生價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圩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到國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紐帶,父母長輩融化在愛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們血脈的東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非常重視立家規。周恩來同志要求家人和親戚嚴格遵守“十條家規”。這些都為我們樹立了范例。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穩定。家規是春雨,潤物無形。樹立美好的家風家規,傳承悠久的國風國規,中國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東方古國最終將讓世人欽佩!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5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笨梢,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就如同魚兒離不開賴以生存的水,鳥兒離不開給予它自由的天空一般。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風則像一只神奇的畫筆,為這張白紙添上了重要的一筆。
詩書可傳百世,家風能流千古?鬃映錾鷽]落貴族,但孔子家族卻是天下第一家族。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孔子家族的影響力都是巨大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起了這個家族?是家風的力量,是孔圣人思想的力量。
家風對于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是這樣,近代亦是如此。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梁啟超,不但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而且還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教育家,其子女人才輩出,被后人稱作“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對子女教育的用心之處,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傳授,更體現在精神與思想的熏陶。在孩子年幼時,梁啟超便十分注重家風對孩子的影響,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這使得孩子們從小就知道祖國對人民的重要性。他的子女也在學有所成時回到祖國,報效祖國,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梁啟超一家也因此成為擁有“赤心報國好家風”的典范。
好的家風可以成就一個人,而不好的家風則能毀掉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秦檜,一個為了權貴不擇手段的小人,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了抗金英雄岳飛,被世人所唾棄。而秦檜看重名利、貪圖錢財的家風同樣影響了后代子孫。在秦檜死后,他的兒子秦熺竟還夢想著當宰相,向往著擁有權利與富貴的生活,對有才氣的人心懷嫉妒。結果,他和秦檜一樣,成了背負千古罵名的罪人,而秦檜的子孫后代,也因此飽受世人冷眼。
“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奔沂亲钚,國是千萬家,家風則是家之根本。好的家風就如同春雨一般洗滌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內心正能量的種子不斷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之下,我們才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6
社會大發展的大浪已經迅猛地將許多民風民俗排入大海深處,但這也是表面上的消失而已,而它們卻早已植根于我們的心中,一言一行都在實施這些。在過去,許多家庭都會有自己的家訓來維持家庭的一切。如今,家訓已經銷聲匿跡,但其所蘊含的家風卻早已深深刻在我們的心中,同時,我們也在踐行這影響深刻的家風。
我的家庭,很普通,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家庭,其中也蘊含著影響我生活的家風。簡單的說,我的家風有三點,即勤儉節約,堅強面對困難,有寬容之心。而這些家風,還得從我爺爺身上說起:
那時我很小,爺爺的話便如同圣旨一般不敢違抗,爺爺也是家中最有威望的人。在飯桌上,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午飯,但就是小小的兩件事,他教會了我勤儉節約。我因不小心將碗中的米飯掉到了地上,他那嚴厲的目光便迅速地看向我,頓時,心中波濤洶涌,臉瞬間嚴肅起來,微微地向下低去,他的臉上毫無表情,突然嚴厲地說;把地上的飯粒撿起來。我便聽從旨令。屋外陽光高照,白云無憂無慮地飄在其中,悠然自得。想起還有小伙伴在召集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吃幾口,放下碗筷便飛向門外,身后又是那熟悉而嚴厲的聲音;往哪兒去,回來。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只因碗里剩了一小撮飯,又被狠狠批評了一番。從此以后,我的碗總是很干凈,地上也很少再掉飯粒。因為他告訴我應該學會勤儉節約。
直到現在,我也很少去浪費東西,在生活中,也學會去節儉,不僅如此,他還從他的人生中給我講了不少道理。他曾說過;如果現在我還能有力氣走,我一定要帶你走一遍我當初上學的路途。當時他在大河讀書,而從我的老家三胡走去,聽他說要走上一天,而且身上還要帶上自己的衣物,糧食等,那時沒有布鞋,只有用稻草制成的草鞋,他每次需要帶上兩雙,因為長途跋涉會使鞋磨損嚴重變形,所以要穿上另外一雙繼續趕路。就這樣年復一年,他才得以在堅強中成就自我,正是他經常說起以前的事,我才懂得他的堅強,才知道堅強面對困難。
現在,他已經70多歲,卻仍很堅強。我想這種精神已經融于他的心,顯現于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寬容,更是他一生中的行為。曾經還是農村公社化時,農村當時是按公來記錄,最后分發糧食。每個隊上都有一個大隊長,不免出現以公謀私的現象,甚至針對他。他們狼狽為奸,處處針對他,而且惡毒的整他,他只是接受,忍耐,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的惡行。故意少算工分,排擠他,最后他不得他出村去城里闖蕩。他和我說這些時,臉上絲毫沒有憤怒,他很平靜,輕輕地訴說著他的過去。他說;沒有必要記住這些,相反,正是他們的排擠,我的人生才發生了變化,至少我們不該去懷有恨意。
這就是我的家庭里的大家長,我的家風也都是從他身上傳播。是他,讓我學會珍惜每一粒飯粒;是他,教會我堅強面對任何困難;也是他,讓我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家風如同一條隱形的紐帶,將整個家庭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我的學習,我的生活都被這無形的家風熏陶,更重要的是已將它融化于心,顯現于行。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7
最近讀了幾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談論到一個話題——家風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筆寫上幾句話,略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對于有著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眾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向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為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8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家訓、家規就是反映一個家庭的德行和品格,所以這三要素是至關重要的。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見證了我的一次次成長和蛻變。
首先是家風,家風反映了一個家的風氣和作風。我家的家風是助人,這家反映在我們家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上的。我們向來都是禮貌待人、助人為樂。對于遇到困難的鄰居和朋友,我們會去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對于工作中的同事,我們會關心他們、互幫互助。對于受到挫折、情緒失落的同學,我會敞開心扉,分擔同學的一半憂愁,帶給同學一半歡樂。其實,助人為樂的這種好家風會讓你成為熱情善良的人,會讓你成為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會讓你成為人際關系特好的人。所以,我喜歡我家的家風,它是我成長路上的美景。
其次是家訓,家訓是一個家的動力所在。我們家的家訓會在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做錯事情時,它會嚴厲訓斥我們,告訴我們錯誤的重要性,讓我們從錯誤中明白了道理,學會了成長。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它會鼓勵我們、安慰我們,它就像一個老師一樣指引我們克服困難、戰勝自己,讓我們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完美蛻變。當我們因為一些不順心的事而感到郁悶、煩躁時,它會幫助我們走出這種失落的情緒,向我們展現快樂的美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幸福。所以,家訓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家規,家規展現了一個家的規章制度。家規在我們家是源源不斷的,許多的規則給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安全和幫助。正是因為這些規則讓我們能行為的當、言談得體,讓我們養成了遵規守紀的好習慣,讓我們成為一個彬彬有禮、遵紀守法的好少年。這些規則能讓我們自我監督、自我反省、自我糾正。家規還能讓我們在一次次的迷失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幫助我們向人生的理想無所畏懼、一往直前,而它正是你的人生向導、精神支柱。所以,家規是非常有利的,有利于我們的成長和蛻變。
家風、家訓、家規是我們家的象征。無論走到哪兒,走多遠,直要想起這三個象征,就會想起溫暖的家和自己的成長,心中是多么暖啊!
2025家教家風建設個人心得體會 篇9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焙玫募绎L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家庭教給人生第一課,不同的家風便會教出不同的人生,樹立好家風,代代受益。
我不知道我家的家風是不是好的,但至少我認為它是有益的。
家訓第一條:自己負責自己的事。光看這一條,相信很多人都認為應該的,我也這樣認為,當然,前提是我能做到。這使我養成了一個自豪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過,這也有弊端,家庭里,與親戚的關系有些淡薄,習慣了靠自己,互相間的來往也就少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并不代表凡事都必須靠自己,有些時候還是需要尋求別人的幫助的,一味地靠自己,會脫離群眾,但凡事都靠別人也會一事無成。
若說造成我淡薄性子的是第一條家規,那造成我妹的活潑性格就是第二條家規了:自由。這個“自由”不代表真的自由,而是每個人都有獨立的空間。比如中考時我選的臨猗中學校,這是我自己選擇的,父母提供的只是付學費。僅僅是獨立的空間還不是“自由”的全部含義,還包括每個人的話語權。我們家很少吵架,大多都是大家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據理力爭,就像開代表大會一樣。這點估計讓很多家庭羨慕。這樣的家規教會了我怎樣在做事時考慮別人的想法,怎樣做事。
第三條家規就讓人無奈了:每月,每人只有固定的零花錢,其他錢存入銀行。這條包括家里所有人。因此,為了得到足夠的零花錢,我們開始相互賺錢。幫老媽打掃屋子一次,五元;幫老爸捶肩,一元然后,養出了一幫財迷。這條家規我認同卻又不認同。這在鍛煉能力的同時,也造成了利益化的性格,當今的社會,不就有很多人沉醉于財利之中嗎?
好的家風十分重要,因為家風會影響一個人的習慣甚至一生,我不敢評論別人的家風好不好,我也不說自己家的家風怎樣,我只覺得,習慣很難改,但并不是不能改,真正無法改變的是思想。家風帶來的是一個人的思想習慣,也就是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因此,好的家規家風十分必要,不只是小家庭,更是祖國這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