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風俗作文(通用3篇)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
家鄉的中秋節雖然比不上春節的熱鬧,比不上元宵節的絢麗多彩,比不上端午節有紀念意義,但是我卻喜歡我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它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
每年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人都會歡聚在一起賞月、聊天。記得去年中秋節我非常的高興,吃完了晚飯,就拉著家人跑到陽臺去看月亮,那晚的月亮可真圓啊,就像一輪金黃、明亮的大圓盤,從東方冉冉升起。把皎潔的月光毫不吝嗇的灑向了大地,它看上去離我們是那么的近,仿佛伸手就能夠得到。我們欣賞著這美麗的月亮,媽媽給我們端來了的月餅,金黃金黃的,就像天上的月亮,我的目光一刻也不敢離開天空,生怕一會兒的功夫,明亮的月亮就會溜走了。我們每個人都拿了個月餅,放進嘴里,輕輕一咬,香甜可口,竟然如此好吃,我們每個人吃的津津有味,贊嘆不已。
過了一會,聽見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鞭炮聲,可能是有人在放炮祝賀節日吧!我吃著月餅,突然抬起頭來,好奇的對爸爸問:“爸爸,你能告訴我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嗎?”爸爸笑了,親切的對我說:“當然可以了。相傳在元朝的時候,為了反抗元朝廷,朱元璋帶著我們漢族人奮起抵抗,大家相約在八月十五這天起義,可是又怕讓朝廷知道了,就把消息寫在紙條上,放進餅里,以送餅的名義,偷偷把消息傳遞出去。最后起義終于成功,為了紀念,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人們都會吃月餅,這樣,就出現了中秋節。現在也演變成了人們一家人團圓的節日,每年的今天,在外面忙碌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離家多遠,都會千里迢迢趕回家中,跟家人團聚,感受家的溫暖和溫馨。”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我愛我們家鄉的中秋節,也愛我的家鄉。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
我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最喜歡中秋節了!
我國的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那天,我一邊大口大口地吃飯一邊賞月,可開心了!月亮又大又亮,真好看!吃完飯后還有各種各樣的月餅吃!吃完月餅,我們這些小朋友就去玩花燈!有的小朋友的花燈上刻著一只美麗的天鵝,有的刻著一只頑皮的百靈鳥,我的花燈上刻著一只鳳凰……我點了火,花燈馬上亮了起來。我把它舉起來一看,哇!真漂亮!
過中秋真美好!我特別喜歡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了。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
一、浙江
杭州的莼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時節的莼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莼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并使莼菜成為思鄉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莼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莼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二、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制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嘗螃蟹的時節,北京尤其講究品嘗醉蟹。
三、陜西
陜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征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
中秋佳節,陜西人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它作為解暑良品,性寒涼,糖多,能清熱瀉火,具有寬中下氣、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在中秋月圓之時,一邊乘涼賞月,一邊吃著解暑的西瓜,涼意宜人,更增一家團聚的天倫之樂。而且,吃月餅之余吃上塊西瓜,清熱解膩。久而久之,吃西瓜成為了陜西人過中秋的習慣,所以當今陜西人中秋都會吃西瓜。而西瓜切成蓮花狀,只是為了配合中秋的節日氣氛,增加喜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