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中秋節小學作文(通用3篇)
美麗的中秋節小學作文 篇1
象征著祥和、團圓的中秋佳節終于姍姍而來,它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喜歡的節日之一。我家如往常一樣,早早的地吃完晚飯,我便急不可待的地把桌子搬到陽臺,一家人在桌上,邊吃邊等著賞月。夜不知不覺的來了,我仰望著蔚藍的天空,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和幾顆眨著明亮眼睛的頑皮星星。我想“星星都出來了月亮怎么還不出來?是不是被天狗吞了?”望眼欲穿的我著急地問,媽媽說“天狗吃不了的,有星星保衛著。”終于月亮在人們的千呼萬喊中出來了,她身穿黃色的美麗夏衣,如同羞答答的少女,又像一個文靜的姑娘猶抱著琵琶半遮臉似的順手撕一塊云彩遮擋自己,月光淺淺的,給人一種朦朧的美,這時月兒隱隱約約的,我想她是不是在跟云姐姐擁抱或和星星弟弟說悄悄話。
終于她鼓起勇氣,邁向天空,像一個大玉盤似的高高的掛在天空,盡情的把柔和的月光灑向人間,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照在樹上,透過枝葉,斑斑駁駁的撒在地上,照在花上,花兒顯更加艷麗,就在我驚嘆月亮如此美麗時,爸爸跟我說“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是一面鏡子,把太陽的光反射到地。”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沐浴在月光下,微風徐徐飛來,我看著、想著,銀盤上似乎有陰影,我便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那美麗的嫦娥是不是還在碧水清宮中?玉兔是不是還在專心致志的搗藥?吳剛是不是還在砍著那又大又粗的桂花樹?他們生活的好嗎?我想在這個佳節里乘著飛船去探望寂寞中的他們,月亮漸漸暗了,不如先前那樣明亮了,它似乎也困了,月亮睡覺樣子真是楚楚動人。每逢家節倍思親,中秋佳節的月,是美麗的,是迷人的,更是神秘的,它捎帶著幾許祝福,幾許希望,幾許人倫之情飛向遠方。
美麗的中秋節小學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在月光的照映下,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是關于中秋節的來歷的: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看完資料,關上電腦。那像白玉盤般散發著皎潔月光的月亮嵌在黑色的天幕中,我轉身回到了房間,漸漸地進入了夢鄉。
美麗的中秋節小學作文 篇3
抬頭望著天上那一輪清涼的圓月,周圍靜得出奇,偶爾樹枝發出陣陣“沙沙”聲,一切顯得那樣孤寂。
花開花落,思念悲催遠走的同學,你可曾記得我們一起玩耍,一起賞月,一起吃月餅,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被大人們懲罰還笑嘻嘻的場景,或許都隨著時間的流逝,飄遠了吧……
中秋節和國慶節這幾天我們一家三口和王圣東一家一起去黃山玩了,一路上發現了很多地方都掛起了紅旗,還有很多小朋友手上拿著小小的五星紅旗。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直到目的地到了我們才停止了說笑聲。我們六個人就坐在草地上抬頭望月亮。
又是一個中秋,可是另一邊,又是怎樣的風景呢?是否她也在思念這一邊的摯友呢?記得,那一年,那一天,那一晚,我們清脆的銀鈴般的笑聲在飄滿了桂花清香的小院里回蕩……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月亮像個羞怯的少女,輕移著蓮步,也牽引著我的視線。我仿佛看到了凄冷的廣寒宮里那輕舞廣袖的嫦娥,看見了月花仙子幽怨的眼神,和他相思的淚痕。“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你們這兩個丫頭,怎么突然這么靜了?來。”一旁的大人們喜笑開顏,中秋,團團圓圓,一家人聚在一起。周圍的空氣如此清香。大口大口地著吃月餅,甜蜜滿足,一切那么靜謐和美好。
我喜歡靜謐,美好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