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中秋節優美散文(精選7篇)
愉快的中秋節優美散文 篇1
中秋節到了,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加對中秋節的了解。由老師帶隊我們去天寶公司餅。
下午,我們到了指定的地點后老師讓我們去天寶公司的工作間。那里的叔叔給我們發了口罩和帽子。然后洗手,如果不洗手會連自己做的月餅都吃。
洗完手后我們聽面點師傅講月餅分為三種:有酥式的。廣式的。還有精式的。然后給我們講做月餅的步驟第一拿一塊面,把面壓扁。二再拿一塊餡放在上面然后再用面把餡包好。三把包好的帶餡的面放在壓模器里壓出來。四把成型月餅放進二百度的烤箱里烤上二十分鐘。然后拿出月餅涂上一層雞蛋液再烤上十二分鐘就做成了一個月餅。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覺到了勞動是辛苦的,但我們是快樂的。
愉快的中秋節優美散文 篇2
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節日。有那熱鬧的春節,有那肅穆的清明節,有那歡快的兒童節,也有那歡慶鼓舞的國慶節……而我最愛那象征全家團圓的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處于秋天的中間,故此名。在這一天天上的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形如玉盤一樣非常圓,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圓”之美稱。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中秋節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農歷八月,天高氣爽,許多的莊稼都已經收獲了,中秋節也是人們慶賀豐收的節日。每當中秋之夜,人們一邊欣賞玉盤般皎潔的明月,一邊吃月餅、水果,家家戶戶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據說這月餅還有一段非凡的來歷了: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唐代,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在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的習慣,還有賞月背詩的習俗。當人們吃過晚飯,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陽臺上,熱熱鬧鬧的享受天倫,欣賞著皎潔的明月,隨后背誦帶月的詩歌,一派人間圣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絕唱。
愉快的中秋節優美散文 篇3
在好多的節日里,我很喜歡中秋節。
聽老師說,在我國農歷里,每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夢、仲、季三部分。農歷八月十五正好在中間,所以叫中秋,又叫仲秋。早在唐代就把它定為節日了,八月十五的月亮比任何時間都圓,因此有定位團圓節。
我喜歡中秋的熱鬧。每到中秋節,我們的親屬就要大聚會,或在奶奶家,或在飯店,每次我都數數人數。今年我們幾家共11口人在一塊過的,奶奶樂的合不攏嘴,我和哥哥弟弟們玩得更開心。
我喜歡圓圓的月亮。中秋節不管天氣怎樣,我們都要賞月,媽媽把大西瓜切成蓮花狀,每人一塊,擺在桌子中間,再擺上香甜的月餅邊賞月邊吃,真開心。今年中秋節我們哥幾個就跑到樓下看月亮,月亮好大好圓,一會兒被云遮住像輕紗飄過,一會兒全漏出來是那么明亮!我仿佛看到了嫦娥、玉兔和吳剛,祝他們天天開心!
我喜歡圓圓的月,喜歡中秋節,祝福所有的家庭都能團團圓圓!
愉快的中秋節優美散文 篇4
夜風習習,皓月當空,中秋八月,月圓情濃。
遙望一輪明月,多像你美麗皎潔的臉,又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走出屋門,來到花園,漫步于溢滿花香的小徑,聽蟲唱蛙鳴,看那庭院中,涼亭里,人們早已擺好供月的果品和月餅,感受著這中秋之夜的別樣月色。 凝視明月,任憑夜風漸涼,拂動衣衫。月圓之夜,遙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暖暖的關懷,一份濃濃的愛意給你,給遠方親愛的你……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月亮像個羞怯的少女,輕移著蓮步,也牽引著我的視線。我仿佛看見了凄冷的廣寒宮里那輕舞廣袖的嫦娥,看見了這位月華仙子幽怨的眼神,還有她腮頰上思鄉的淚痕。她把寂寞惆悵,痛苦彷徨,全都融在了自己曼妙的舞姿里。相思的人兒也許可以在蘇東坡的詞闋里,可以尋求到一種心靈的撫慰: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穿過那鋪滿石子的小徑,走上一座石橋。觸摸著石欄上綿軟的青苔,像捧握著你溫柔的小手。親愛的,你還記得嗎?那次,就在這里,嬌巧的你依偎在我溫暖寬闊的懷里,仰起你明月般的臉龐,那長長密密的睫毛下,一雙丹鳳眼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晶瑩透亮。我輕撫你如瀑的秀發,凝視你的雙眸,捧你的手在我胸前,讓你感受我火熱的心跳。那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子的無限深情!就那樣長久地凝視著你,要把你融化在我溫柔的眼波里,一直到把你看得不好意思,一頭埋進我的懷里,嗔怪著說道:“你壞,你壞。” 親愛的,我好愛你! 因為你不僅有江南女子的溫柔婉約,也有北國女孩的豪爽熱情。你嬌媚的容顏如花般俏麗,你婀娜的身姿似春風拂柳,你的聲音銀鈴般清脆悅耳,你生了氣的模樣又是那樣楚楚可憐。
親愛的,你就是我永遠的愛戀,縱然相隔遙遠!星移斗轉,歲月滄桑,吾愛永恒!如果愿意,我的臂彎就是你疲憊是休憩的港灣,我的懷抱就是你無助時尋求的溫馨家園! 親愛的寶貝,昨天我打開郵箱,收到了你的電子郵件,里面是你送給我的溫馨浪漫的中秋祝福! 謝謝你了,我可愛的天使! 每當我收到你的消息,總有一種溫暖潛入心懷。
你在信里說,那里有個男孩想追求你,你覺得誰都無法和我相比。寶貝,那是因為沒有誰比我更愛你! 走下石橋,被陣陣馥郁的花香吸引,聞著那香味,繞過石欄,來到一棵桂花樹下。那白色的小花綴滿枝頭,在月光下變成了柔和的鵝黃色。一朵朵,挨挨擠擠,爭相吐芳,裝扮著這中秋之夜。我記得第一次認識你,也是在這丹桂飄香的季節。后來,你為了深造,到千里之外的另一城市工作學習。
分別的日子,心兒時常被思念包圍,你多次叮嚀我要拋開思念的憂傷,但我在思念的日子里嘗到了美麗的幻想。因為有了思念就有了盼望,有了思念也就有了感慨的時光,有了思念更懂得彼此珍惜,有了思念也就明白了今生最多的向往是在何方!!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在這月圓之夜,默默的想你。
愉快的中秋節優美散文 篇5
秋款款而至,點染出一個豐碩的季節。時光從指縫間穿梭而過,轉眼,又是一年中秋將至,賞月共話團圓成了家家戶戶永恒不變的約定。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作為團圓、吉祥的象征,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而吃月餅、送月餅就成了中秋節一大習俗。兒時,數星星,盼月亮,眼巴巴地盼著中秋節,因為在這一天,可以吃到平時難得一見的老月餅。兒時的老月餅是用土黃色的牛皮紙層層包裹著的,頂著紅色的蓋頭,用細麻繩捆綁起來,拎在手中穩穩當當。月餅餡多是五仁的,母親告誡我們這種月餅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難消化。不知這確是事實,還是當時條件所限,母親為窘迫的中秋節找的借口。
母親見我們姊妹三個虎視眈眈,便一層層地剝開紙,四個圓圓的、散發著香味的月餅就呈現在眼前了。她先取出兩個,這是要留給老人的,第三個月餅被托在手上時,我們已經把口水咽了一遍又一遍。月餅被掰開時,我們用眼睛偷偷瞄著別人的,看是否一樣多,要是稍有不均,肯定是要嘟囔一番的。終于,月餅發到了自己手里,我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剛剛咂摸出個滋味來,月餅已經全進肚了,細細地舔著手心的月餅屑,猛咽口水,一年的期盼和守望就被這小半個月餅打發了。兒時的我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獨自吃個圓圓的月餅呀!
后來,讀了初中,學業繁忙,中秋節往往是在學校里度過的。難得中秋恰逢周末,全家齊聚一堂,擺上時令水果,歡聲笑語,匯成了中秋的歡歌。至于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父母是沒有這樣的意識的,在他們眼中,月亮就一直守候在天上,陰晴圓缺,沒有什么新鮮的,如同他們一直在家守候著子女一樣,幾乎沒什么懸念。于是,在熱熱鬧鬧地操勞了一整天后,他們早早就上床休息了,只有我們三個小的會站在院子里,抬著頭,仰望蒼穹,一輪清輝,月圓如盤,為賦新詞強說愁地感慨一番。
后來參加了工作,不知不覺,日子早已成為一種來來回回的匆忙奔走,不記得中秋節有多久沒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閑話趣事。父母一次次在無望的翹首期待中,白了雙鬢,模糊了雙眼,駝了脊梁。月亮的清輝仍無私地灑滿人間,忙碌中,我們也許早已忘卻,在歲月的長河中,最深情的告白是陪伴。
愉快的中秋節優美散文 篇6
我一直認為中秋賞月是件很愜意的事。皓月當空照,地白如霜凝,走進曠野,舉目望冰輪,一邊賞之,一邊誦之、嘆之、念之、感之,可邀月共舞,可忘卻物我,讓浮躁的心靈在月光下慢慢趨于平靜。
中秋賞月并非現代人閑暇時徒生的矯情,早在魏晉時期便有“中秋玩月”之說。到了唐宋時,中秋賞月已然盛行,“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便是當時的寫照。
古人賞月最初是為了祭拜月神,后來慢慢成為一種民俗,人們已不僅局限于祭祀,而是與渴望團圓、快樂和幸福結合了起來。文人墨客更是滿懷詩情,或吟詠,或感懷,或悵惘,以月寄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王建在思念家鄉。詩人們貌似賞月,實則渴望與親人團聚,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我沒有詩人的才情,卻有賞月的興致。小時候陪父母“賞月”,是因為那時缺吃的,等到母親祭完月神,能吃上一口香甜的月餅;成年后陪戀人賞月,是為了花前月下,享受愛情的甜蜜;婚后有了孩子,賞月時,或講解李白的《古朗月行》,或講述民間故事《嫦娥奔月》;轉眼間,我已步入中年,中秋賞月,卻是遙望圓月緬懷遠在天堂的父母親。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很多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詩仙李白那樣灑脫、狂放。但才情縱橫的李白只有一人,俗如我輩者,即使是月下獨酌,也只能吟詠著古人的詩句,裝腔作勢,附庸風雅。
一輪中秋月,自古照今載。幾多喜樂愁,望月抒情懷。一年中秋今又將至,我雙手合十,默默祈愿,希望今年中秋夜,天公要做美,天氣能晴朗,皓月當空亮。
愉快的中秋節優美散文 篇7
中秋,是喜慶熱鬧的日子。
一家人,老老小小,歡天喜地,望明月,品月餅;
熱鬧的街頭樹起了燈彩,舞起了火龍,清靜的河邊也有小孩漂起河燈;
福建有拋帕招親,中國臺灣有偷菜求郎,湖南、貴州、安徽還有竊瓜祈子。
中秋,是思念拔節的日子。
人世間的思念,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瘋長著,堆積著,涌動著,蔓延到天際:
或是遠方的兒子,激動地用家鄉話,附著話筒,深情為父親唱生日歌;
或是慈愛的母親,戴著老花鏡,走針串線,正為海外的女兒織著毛衣;
或是相愛的情人,彼此用最親近,最甜蜜的短信訴說最遙遠的相思情。
中秋,是詩香飄飛的日子。
唐李白的《月下獨酌》是詩人、身影、明月寂寞地合成,逸出的是酒的醉人的香味和詩人的浪漫的芬芳;
宋蘇軾的《中秋月》是暮盡、寒溢、月轉的慨嘆,傳達的是時光易逝的苦味與生命無常的孤獨;
宋辛棄疾的《太常引》是詩人望月、傷己、嘆國的共熔,抒發的是美人遲暮的凄涼和激蕩不已的壯志。
中秋,是神話改寫的日子。
蟐蛾姑娘與后弈俊男,你們該是攀上天地間的彩虹橋,不再有離居之苦了吧;
修行千年的兔仙,你送到月宮里的最小的女兒,該是回來同家人團聚了吧;
吳剛,你該是記住了他人真誠的教導,勤心學習,不再醉心于求仙之道了吧。
中秋,有濃濃的快樂;
中秋,有刻骨的思念;
中秋,有無盡的詩意;
中秋,有滿滿的祝愿。
詩人說,故鄉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我要說,心有快樂,心有思念,心有希望,心便不會老;
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