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精選3篇)
關于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 篇1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過中秋,在我國是一項十分古老的習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們早早地吃了團圓晚飯,迫不及待地坐在電視機前看中秋晚會,我們一邊看晚會,一邊吃月餅。就在吃月餅的時候,我問爸爸:“爸爸,中秋是怎么來的?”爸爸得意地說:“你說呢?呵呵!”我心想:賣什么關子?以為我不知道,哼,讓他吃驚一下!我說:“哈哈,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浠,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才定為節日。爸爸,你說是吧?”爸爸驚訝地說:“這你也知道?”我得意地說:“你不要瞧不起人呀!”媽媽說:“就是啊,你不要小看兒子喲!”說完我們哈哈大笑起來!我接著說:“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圓,我們去賞月吧?”大家同意了,于是便一起走出了家門。
我走在路上,抬頭看天空,天還是那片天,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今晚的月亮比以往更圓潤、更皎潔了。仰望著那美麗的月亮,好像嫦娥姐姐和玉兔弟弟正在向我招手,想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在月亮上遨游……不知不覺的我們就來到了嘉陵廣場,廣場上的人真多啊!人們或休閑,或娛樂,或跳舞,或聊天,或賞月,一家家,其樂融融,到處是一片溫馨、國泰民安的景象!
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我的思緒早已飛到了遙遠的邊關——新疆和田,因為它是我的第二故鄉(爸爸以前在這兒當兵),那里有我最要好的小朋友,還有我最敬佩的解放軍叔叔,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一人辛苦萬人甜,一家不圓萬家圓”,如果沒有他們無私奉獻,哪有祖國現在的和平安寧,哪有人民的幸福安康!請月亮帶去我對他們無盡的思念,并捎去最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祝大家節日快樂,愿天下永享太平!
關于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 篇2
每逢到了那天,奶奶就買來雞鴨魚肉用來祭灶,往上面貼圓形的紅紙,往佛臺前燒紙錢。佛臺前擺著一對蠟燭,插著香,一團火在鐵盆里燃燒著,奶奶則在一旁不斷添紙,直到化為灰燼。屋里煙霧彌漫,可我們還得向佛祖磕頭。
到了晚上,饑腸轆轆的我們迫不及待想吃月餅,由于爸媽今天休息,所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月餅會有種興奮洋溢的感覺。奶奶切開了一個大月餅,首先她把兩份月餅擺在了灶臺上,然后拜了拜,終于開始吃了…。。當我們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要出去放紙燈了。
在中秋節放紙燈,是姐姐想的點子。這個程序,是一件十分爛漫的事情。奶奶拿出了幾張五顏六色的大彩紙,她將厚厚的紙放在手中搓來搓去,讓紙變得柔軟起來,這樣可以折起來方便些。我們在一旁馬上拿出了蠟燭,點上了火,蠟燭便燃燒起來。心靈手巧的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把紙折成了一只較大的船。我們接過紙船,往它的下面和側面均勻地滴上了蠟燭油,然后將另外小巧玲瓏的小杯子狀的蠟燭放在了紙船的中間。一家人就到河邊放起了紙船,火光照亮了紙船,在水中漸漸漂去,我們都閉上了眼睛,默默許愿……
之后我們聚在陽臺上,望著夜空中的圓月,吃著月餅,說有關于中秋的美麗傳說,猜有關嫦娥的歇后語……。就這樣,我漸漸地睡著了。
每一次的中秋節,都因為這些習俗而特別有意義!
關于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 篇3
今天是中秋佳節,我們班級舉辦了一次博餅活動,我們組參加人員有:我、劉慧杰、江映月、羅紅方、消子茁、張毅弘、吳興原、鄭藝嶸、唐廷軒共九人。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在議論:“一秀、二舉、四進、三紅、對堂、狀元是什么獎品?”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我的耳朵都吵得聽不清了,我大聲說:“我們開始吧。”接著,安靜下來了,張毅弘先拿了兩個骰子一扔,是七,就表示從羅紅方先開始,輪到我時,一第一次就扔了個“三紅”,太好了!可是過了一會兒,大家又為了獎品爭論不休,別的小組都沒這么吵,我又說:“大家安靜些。”又安靜下來,于是,我們又重新開始了,一會兒,羅紅方扔了個狀元,我真羨慕啊,如果是我就好了。狀元可是最大的!最后,博餅活動結束了,我中了兩包達能餅干。
雖然這次博餅活動我沒有中“狀元”,但我還是玩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