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精選3篇)
關于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 篇1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過中秋,在我國是一項十分古老的習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們早早地吃了團圓晚飯,迫不及待地坐在電視機前看中秋晚會,我們一邊看晚會,一邊吃月餅。就在吃月餅的時候,我問爸爸:“爸爸,中秋是怎么來的?”爸爸得意地說:“你說呢?呵呵!”我心想:賣什么關子?以為我不知道,哼,讓他吃驚一下!我說:“哈哈,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浠,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才定為節日。爸爸,你說是吧?”爸爸驚訝地說:“這你也知道?”我得意地說:“你不要瞧不起人呀!”媽媽說:“就是啊,你不要小看兒子喲!”說完我們哈哈大笑起來!我接著說:“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圓,我們去賞月吧?”大家同意了,于是便一起走出了家門。
我走在路上,抬頭看天空,天還是那片天,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今晚的月亮比以往更圓潤、更皎潔了。仰望著那美麗的月亮,好像嫦娥姐姐和玉兔弟弟正在向我招手,想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在月亮上遨游……不知不覺的我們就來到了嘉陵廣場,廣場上的人真多啊!人們或休閑,或娛樂,或跳舞,或聊天,或賞月,一家家,其樂融融,到處是一片溫馨、國泰民安的景象!
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我的思緒早已飛到了遙遠的邊關——新疆和田,因為它是我的第二故鄉(爸爸以前在這兒當兵),那里有我最要好的小朋友,還有我最敬佩的解放軍叔叔,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一人辛苦萬人甜,一家不圓萬家圓”,如果沒有他們無私奉獻,哪有祖國現在的和平安寧,哪有人民的幸福安康!請月亮帶去我對他們無盡的思念,并捎去最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祝大家節日快樂,愿天下永享太平!
關于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 篇2
皓月凌空的美景歷來為人們所傳頌,尤其是中秋的月,夜空中的星光在中秋月的耀眼下都一一斂去了光芒,但間或的幾顆小星星許是也想窺一窺這中秋月的美景,冒著小腦袋閃閃的偷望著不遠處的明月。
中秋節賞月是流傳已久的習俗,在這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大多的人都滿帶著思戀仰望著懸掛于頭頂的那輪圓月。“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中秋的月圓滿,中秋的月輝不僅照亮了這個夜,同樣也照亮了我們一顆顆仰望著月的歸心。
不關地點,無關時間,中秋的那一輪明月,透徹了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每一位仰望著月的人,都接受了月輝的洗禮,月的光輝能緩解在外游子的鄉思。
在中秋的這個夜晚,天空中的月是主角。
夜晚的天空上還飄著幾朵被風吹動的云,云在月光下染上了顏色,那一種由亮至暗的漸變,給了這個單調的夜幕帶上了一番繁復,被月照亮的云在風的鼓舞下莽足了勁要去撫摸心中的神,近了,近了,云終于觸上了月亮,它緩慢地從月上飄過,有興奮,有癡迷,可最終不管它有多么的留念,那股將它帶近月的風,又將它吹飄,在風的力量下,云終是離月越來越遠,云身上的光輝也漸漸的消失,到最后,云離得月遠了,月的光輝也驅不散來自黑夜的侵襲,漸漸地云隱入了遠處漆黑的夜幕。
當云的最后一角也消失不見的時候,我們收回了視線,心里帶著落寞,為那朵消失了的云感慨,但也在羨慕為那朵觸摸到了月的云,因為我們站在地面上仰望著天空的月,始終遙不可及。
雖然我們也知道那云與月觸碰的一幕也不過是一種視覺上的錯覺,但是我們更寧愿承認,承認我們所見到的那錯覺的一幕,云終是觸碰到了它心中的月,因為我們都相信著美好。
關于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 篇3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系是在明代。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身和贈于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