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之團圓飯初一作文(精選3篇)
中秋節之團圓飯初一作文 篇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真是一首好詩啊。今天啊,就是中秋佳節啦!遠方的親人們都趕回來了啊,我猜想:他們啊,一定是受不了長期的寂寞和思念親人的苦,所以他們就趁著這一年一次的中秋佳節趕回來與我們大家團圓,賞月,閑話家常!
大家一起相聚在爺爺奶奶家,大家一起圍著桌子坐在一起,高高興興的吃飯。“啊,好久沒有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在一起吃飯了呀!記得上次好像是在春節的時候呀!”媽媽面帶微笑,高興地對大家說。“是呀!是好久沒有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在一起吃飯了”大家異口同聲地對媽媽說。“好了。”奶奶激動地說,“開始吃飯啦!”等奶奶說完后,大家都順從奶奶的意思開始吃飯了。大家一邊吃飯,一邊閑話家常,在向大家述說著他這一年的經歷,發生了什么好事和壞事,與我們大家一起分享。媽媽與阿姨、舅媽這三姐妹啊,真是聊的都不可開交了啊,連我在一旁叫她們,她們都不知道呢!
過了一會兒大家都吃飽了,妹妹和表姐提議道:“現在我們出去賞月吧!去市政府,去爬山,去鳳凰山公園,去天橋上燒烤的地方,這幾個地方你們想去哪里呢”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去天橋上燒烤的地方玩。
于是,我們便馬上從家里出發。
中秋節之團圓飯初一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臨了,為了慶祝中秋節,我們全家準備回老家一趟享受著中秋的快樂。
我們坐上車,在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的,我抬起頭來,望著天空,欣賞著美景,今天的天氣真熱啊!路旁的一棵棵樹郁郁蔥蔥,樹上的葉子綠油油的,落葉飄落在地上,像一只只蝴蝶一樣翩躚起舞。高高的大樹下坐著許許多多的人,有的人在乘涼、談天說地、有的人在下棋,到處是一陣陣歡笑聲。
到了楓亭,我迫不及待地跑下車,來到妹妹弟弟跟前,弟弟大發雷霆(?弟弟為什么要這么生氣?用詞不當)地對著我說:“姐姐你真壞,為什么不回來看我呢!”我溫和地說:“姐姐現在不是回來了嗎,姐姐要上學,總不能一直在你身邊吧?”弟弟笑呵呵地說:“好,但是這三天不能去莆田。”我笑著點了點頭,就在這時,奶奶走過來摸著我的頭說:“孫女都長這么大了啊!”我高興對奶奶說:“奶奶,你老了,別干太多的活了,注意身體啊!”奶奶笑著點點頭,旁邊的姨媽笑著說:“是啊,你小時候才見到你不到幾次,現在頭一次見到你長這么大了。”弟弟拉著我說:“姐姐我們一起玩游戲吧!”我二話不說跟著一個五六歲的小弟弟。
弟弟把妹妹們叫了過來說:“姐姐回來了,你們怎么不跟姐姐一起玩,連一聲“姐姐好”的話都沒說。”妹妹們低著頭走到我跟前說:“姐姐對不起”我拉著妹妹們的手說:“沒有關系啊,我今天回來是有禮物給你們的。”妹妹們聽了跳了起來,好像一群小兔一樣跳來跳去。我從包里拿出四條閃閃發光的愛心手鏈遞給她們。弟弟走過來,我跑到爸爸的車里拿出一個猴子的愛心包給弟弟,弟弟高興的背著包包說:“謝謝,姐姐。”我聽了笑著說:“不用謝。”
到了晚上,我爸爸說:“大家一起出去吃飯。”我說:“好吧!”我們來到天下魚館吃飯。我們點了座位,人到齊了,爸爸點了好多東西,比如:空心菜、包菜、炒面、扒手雞、螃蟹、等。我們等了一會兒,上菜了,妹妹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我對著奶奶說:“奶奶,以后你到莆田去住。”奶奶高興不得了笑了起來,弟弟打斷我的話說:“我也要去,我要跟姐姐一起睡。”我點了點頭。我們邊吃邊聊,過了半個中頭,我們來到山上,看著月亮,我睜大眼睛看著,仿佛我看見了嫦娥姐姐抱著玉兔好像在樹下玩耍。弟弟來到我跟前哭了起來說:“姐姐,哥哥打我,說我不乖。”我氣得滿頭是汗跑到哥哥跟前說:“哥你幾歲,還欺負弟啊!再說,你是哥啊,是我們幾個小孩中。”哥哥聽了低下頭瞪了我一眼,羞愧地不吭聲。我也瞪了他一眼。
中秋節結束了,但我們默默地期盼著下一個元旦到來。
中秋節之團圓飯初一作文 篇3
古代中國的智慧總是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立秋之后的一段秋天并不是人們所熟知的清涼,而是比夏日更為難熬的“秋老虎”,中秋之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秋季。清風徐徐,吹走夏日煩躁,帶來屬于秋天的詩意。這是圓月皎皎的季節,是佳詠迭出的季節,也是桂樹飄香引來思想情意的季節。
詩人對于中秋這個節日從不吝惜華麗的詞藻:“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干爽的清風吹斷了柔腸,催熟了盼望團圓的思緒。古道西風詩人回眸,遍地是說不盡的思念。
然而比起古人那通訊不發達的時代,我想,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必筆墨伺候家書一封,仍舊復恐匆匆說不盡,也不必望眼欲穿等回音。距離近的,人們可以回家,不方便回家的可以發短信,也可以打個電話。總之,不會很勞神,也不會很費時,家人便可以知道我們的音訊。
終于,在中秋佳節。我們有機會稍停下平日匆忙的腳步,靜下來與家人說說話了,我們是“漂泊在外”的寄宿生,父母一定關心我們平日的生活。譬如我們是否開心,我們是否認真,我們能不能適應這樣的環境,我們的身邊生活著什么樣的人。也許父母只是不知如何開口,但只要你的話匣子一開,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也可以很健談。至少也可以是細心的傾聽者。通聊下來,也許你可以從對話中汲取他們關于人生的智慧,那時你在書本中不曾學到的。
而作為日漸成熟的我們,應該在談話中逐漸減少抱怨的成分。對于艱辛的輕描淡寫和生活中積極的部分的突出,不僅減輕父母對我們的擔心,也可以調整我們個人的思想情緒。試想如果我們一開口,滔滔不絕滿腔抱怨,而對快樂的只字不提,豈不是在父母已然勞累的心又加上了一層厚厚的霜嗎?我們已經長大了,需要學會承擔更多,不能肆意將情緒發泄而不計后果。如果我們將正面的事多告訴父母,父母更會以我們為驕傲,對我們少一番擔心了。
陰晴圓缺,是自然的月相,亦是人生的寫照。一年又一年,我們變得更會為別人著想了。中秋節堵住了以忙碌為借口的嘴,人心的圓滿也就是明月的圓滿。明月一輪,晚風幾許,點心一盤,清茶一盞,親人圍坐,暢敘佳情,這才是中秋節存在的真正意啊。
“又見人間明月圓”,我們更希望“人間明月時常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