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賞月6年級散文(通用3篇)
中秋賞月6年級散文 篇1
尖銳的汽笛聲還在遠處回蕩,車廂內早已人群涌動。跨下車門,望著這個陌生的城市,顧不得思索其他,只是覺得這里是我夢想必須進過的地方。
南方的大地總是驚人的熱,讓人沒由來得煩躁。所以第一次相遇,我并沒有記下他的樣子也沒有打算與他相識。也許是上天太過無聊便編撰一個故事,讓我們演繹了一場相識,只是相識而已。
我們很巧合的成了同學,又很自然的相識。轉眼中秋來臨,離家近的同學都回家了,我們這些離家遠的孩子有很自然的湊在了一起。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我們以求能夠相互取暖來緩解我們對家的想念。那天晚上我們一起吃了晚飯,然后一起去里操場。
還記得那晚的操場分外的熱鬧,月亮也是出奇皎潔明亮,還有那些搖曳的孔明燈更是讓我永生難忘。記不得那晚你喝了多少酒,也不知道你什么時候去買的孔明燈。我只是記得我們聊天聊得好開心,你說遇見我是你最幸福的事,我忘記了開心,忘記了感動。只是感覺那晚的風很柔很溫馨。
我們一起在每一個孔明燈上寫下我們的愿望,然后一起輕輕的穩穩的把他們一個個送向浩瀚的夜空,最后一起看著它們慢慢的慢慢的升高,在升高,直到再也尋不見。看著它們我們一起訴說著彼此的愿望,一起猜測明天的我們會怎樣。這樣的場景無疑是一幅浪漫的畫卷。
那年的中秋沒有月餅卻很甜蜜,沒有親人卻很幸福。流走了年華,逝去了流年,留下的只有那年傾刻的溫柔,傾城的浪漫。
中秋賞月6年級散文 篇2
小時候我最盼望過中秋節,那時只為吃月餅;長大后,依然盼望中秋節,但更多的是為品味那種懷著喜悅的心情分享著辛勤勞動收獲的累累碩果,那種一家人團圓和諧的令人陶醉的家庭氣氛。
我生在農村,那是一個有山有水,家家果蔬滿園,雞羊成群,令人神清氣爽的美麗鄉村。家鄉的習俗是中秋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著節日的吃食。時值果子成熟季節,于是果園里便熱鬧起來,人們從樹上摘取許多的蘋果、梨、葡萄等新鮮水果擺上幾大盤,然后再買許多各種圖案、各種口味的月餅。到了十四那天,每家院里都殺豬宰羊,開始散發出濃濃的節慶味。
中秋節這一天,大人小孩都忙,大人們一整天忙著做好吃的,小孩也圍著大人,包餃子、炸油糕,孩子們做得不像模樣,但大人們今天是最寬容的。我和哥哥也幫著包餃子,我包的餃子總是鼓鼓的,媽媽說象綿羊,哥哥包的餃子卻扁扁的像餓狼,放在面案上站都站不住,笑得人眼淚花花……
晚上,待萬籟俱寂、月明如鏡之時,大人把洗得發亮的各種水果和制作精巧的月餅整齊地擺放在盤子里,放在院子里的方桌上,然后點上一炷香,虔誠地磕幾個頭,媽媽說是祭月神。一柱香燒完之后,我們姐妹幾個才迫不急待的圍著桌子坐下,眼巴巴地等著媽媽給我們分月餅。媽媽總是把圓圓的月餅切成一樣大小的四塊,每人一塊,然后我們有說有笑,一邊欣賞著圓圓的月亮,一邊津津有味的吃著甜甜的月餅,快樂的笑聲撒滿小院……
現在回想起來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時光啊!
長大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遠離了家鄉。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想跟父母一起過個中秋節竟然是那么的難。好長時間吃不到媽媽親手做的飯菜,好久沒有享受過與爸爸媽媽在一起那種溫馨的感覺。
兩年前,恰好中秋節與國慶節同慶,我才有機會和父母在月圓之時團圓。月亮依然圓圓,月餅更加香甜,但父母卻蒼老了許多:頭發白了,背也駝了,行動也不如以往靈便。我心里突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有點心酸,有點難過,更多的是對父母深深的愧疚和歉意。一時間,我再也找不到兒時過中秋的那種喜悅和興奮的感覺。父母親一輩子為我們做兒女的操碎了心,但老了卻享受不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兒女們都忙于工作,看望父母的時間很少,甚至連個電話都懶得打,父母的日漸蒼老告訴我們,他們與我們團聚的時光越來越短暫,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次,有空常回家看看。為了父母,也為了求得自己心靈上的安寧。
時光總是匆匆,今年的中秋節轉眼又到了。父母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皺紋,多少白發。我不能回去看望他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為他們祝福。祝愿我的父母親,天下所有的父母親都能夠健康長壽,笑口常開,永遠做兒女們避風的港灣,幸福的依靠。
中秋賞月6年級散文 篇3
獨飲杯中酒寂寞,月圓月虧何時歸。 歲月指尖流水去,世事念想多無奈。 詩不成曲空成恨,開懷一笑人世間。 轉眼遙望蒼穹,又是一年中秋將至,守候著寂寞的夜,不免有點孤寂,我問蒼天哪里才是我的歸宿,上天卻將我麻醉,忘了感受這撕心的痛,凌晨已近卻不愿意睡,該做做些什么那,我不止一次的問我自己,卻始終得不出一個說服自己的答案,看著身邊忙碌的他們,看著身邊的是是非非,忽然搞不清人生的旅程中我們究竟在詮釋些什么? 內心是寂靜的,但這份寂靜卻意外的讓我有點怕,我不知道誰能讀懂我的心,也許根本就沒有就連自己夜不清楚,漸漸喜歡上了獨處,漸漸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發呆,試著去感悟人生,感悟我身邊的種種,也許種種的種種放下了也就無所謂,只是偶而覺得有些累,好像在夢中拼命的追,追隨著一個長長的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