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教育科研自評報告
⒋建構校本教研制度,推進校本科研向縱深發展。
在整體推進實施校本科研工作實踐中,我們構建了一種能夠充分體現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可供具體操作模式,即“以解決總是為目標,以科學的課堂觀察”為手段,以課例分析為載體,以行動研究委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校本教科研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發現問題——確立主題——學習理論——研究課例——專題研究,進一步反思產生新問題,進行新一輪研究。在這一流程中教師經過自己的反思與實踐行動、專業引領與同伴互助,分享教育教學的經驗與困惑,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識結構,對于整合、重構自己的專業生活,實現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行動為轉變,促進校本教研、科研向縱深發展和飛躍,意義重大。
⒌共同抓好“兩個帶動,推進工程的整體進展。在推進校本科研工作中,我們發現和培樹一批先進實驗基地校,其中2小學,25小學就是我縣實施校本科研工作中的先進校典型代表,我們以2所學校為例,引領并完整的展示他們在校本科研工作中的案例思考和做法以及成果。抓好農村基地校建設,培樹點小就是我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搜登站中心校被命名為xx市農村教育基地校并舉行了揭牌儀式。
⒍推進實施校本科研工程實現“四個”轉變
一是校本教研目標向新課程實施后更加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受、體驗及生成目標的的達成轉變。
二是校本教研手段向新課程實施后的案例研究、敘事研究、小課題研究、自我反思為主轉變。
三是校本教研內容向備課組、學科組對學生資源教學媒體、教學信息的合作交流為主轉變。
四是校本教研內容向新課程實施后的以正確選擇、科學判斷教育理論,不斷改革、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大膽創設,有效生成教學情境為主轉變。
(八)科普工作扎實開展
為使一線教師通過學習和行動研究真正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我們采取“預約式”服務深入學校進行科普講座,例如:李嘉安《教育深度敘事》、《小課題研究》。王精誠的《科研檔案管理》培訓材料等,此種“預約式”培訓講座,主要是配合“菜單式”培訓講座同時進行,將二者有機結合既解決科研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同時對基層學校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及時有效的“診斷式”解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積極組織領導干部赴北京師范大學及省教科院,市教育科研所組織的各類培訓。組織學校積極訂閱《普教研究》、《中學教師》、《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動態》、《中國教育學刊》等科研刊物,以滿足學校教師學習要求。
(九)學徐交流豐富多彩
我們把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作為總結和推廣科研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xx縣科研成果評選辦法》規定,我們每兩年召開一次全縣教育科研成果評選及總結工作表彰會,——XX年度共評選出xx縣科研先進單位7個,教育科研優秀課題組6個,優秀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7人,優秀科研骨干教師20人,優秀科研成果,按論文、隨筆、案例、教育敘事、教育教學專著,校本課程教材及課件,研究報告等7類共324項成果。有力的促進了科研成果的推廣與轉化,推動全縣教育科研工作整體發展。
圍繞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開展的中國教育學會“縣域性教師資源的整合與提升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小課題“青年教師培養與成長管理研究”,幾年來,我們堅持召開階段研究交流會和研究成果總結推廣交流會,對于其中優秀研究成果,將其推廣發表在《教育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