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示范校自評報告
五、規范辦學:
嚴格執行教育法規政策,依法維護教學秩序和學生教育權利;幾年來,我校師生無違法違紀現象發生。學校不設重點班,嚴格執行 國家課程計劃,不增加課時和課程難度;不組織學生節假日、雙休日集體補課;不對學生考試成績排名;不以學生成績和升學率作為唯一依據評價教師;不違規收取各種費用,無亂收費、亂征訂等三無現象;強化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注重加強行風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此項自評分為15分。
六、德育與活動:
我校以養成教育為載體,打造自主班級,自主管理文化。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1.我校高度重視營造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使身處其中的學生自覺地接受熏陶、感染,達到“潤物無聲”的德育工作和諧效果。我校根據社會和學校實際情況,搞一些文體活動與作品展覽,每年過“四節”已經成為二小的傳統,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主題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培養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科技節活動,通過九連環、魔方速擰、科幻畫、科普手抄報、科技小制作等系列活動,進行科普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精神。11月份至12 月份,在全校各個年級開展主題讀書活動,并以年級組為單位匯報展示,兒歌誦讀、古詩文誦讀、講故事、“揚理想風帆達成功彼岸”主題演講,形式多樣的讀書匯報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讀書,不斷提升自己的讀書熱情,營造了濃厚的書香校園氛圍。
我校針對學生在習慣養成中存在的問題,有目的地開展一些活動,使學生在強烈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2.依據《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具體內容,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自行制定的《學生一日常規》的內容,優良傳統(如弟子規)教育內容,禮儀教育內容等,作為學生行為養成的具體項目,規范學生行為,實實在在的培養。再把班級或學校的事從時間、空間上統籌兼顧的做好安排,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從這些具體的內容著手,嚴格要求、嚴格檢查評比,定期舉行競賽活動。
3.實施自主管理,讓學生成為教育的主人。自主管理主要是以少先隊、學生會、班干部為依托。在管理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全員參與,培養自主意識,讓學生以小主人的狀態置身于集體中,不斷地完善自己,調節自己,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通過競爭選拔干部,樹立學生自主意識,通過輔導員引導、輔助,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真正的主人。如:這學期我校五年級組實行“值周班長帶班制”管理模式,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即班級里面每個人都是班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負責的內容,有專門負責課間操時關燈的,有擦黑板的,有專門負責檢查垃圾筒的,還有衛生巡邏,有每天必須都輪流的值日班長與午間紀律監督員等班委成員,每一個月讓全班同學對自己與別人的“執政水平”進行評比,評出當月最優秀的各類班委,名額不限。這樣既擴大了班干部的任職面,又調動了班委會成員的工作積極性。
4.找準突破口,大膽推進。積極開展體育活動,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鍛煉時間,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有效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和終生體育意識。讓大課間成為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舞臺。通過隊列跑步、大擺臂、自編操、站軍姿、跳繩等活動形式,將藝術、體育、特色創建,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歡快優美的樂曲聲中,輕松地節拍中,自由地活動,把健身寓于快樂之中,成為一種享受。充分體現學校的亮點、看出教育的內涵、發揮強大的育人功效。
5.在社會實踐中陶冶情操。組織學生開展“五走進”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社區、走進軍營、走進大自然、走進博物院、走進光榮院等系列活動 ,使學生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同時豐富了他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社會實踐是引導他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并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也是培養鍛煉他們才干、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的好機會;激發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力量的信心。此項自評分為19分。
七、課堂教學:
1、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組織教師學習,轉變觀念,用課改的理念指導教學工作。 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開全課程,開足課時,保證教學進度。學校自主編寫《二小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讀本》《二小國防教育讀本》《二小心理健康教育讀本》的校本課程,設置心理健康咨詢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執行活動課程計劃,保證時間,落實內容,增強效果,發揮活動課程的育人功能。嚴格控制學生學習總量、活動總量,減輕學生負擔,以本校實際出發,全面組織開展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科學技術活動、文學藝術活動和體育衛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