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特長生能否特招 (蘇教版)
【設計指導思想】
本文編排于第四專題“走進語言現場”的第三板塊“交鋒時刻”。本專題在設計上強調實踐性,引導學生“走進語言現場”,在交流表達的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作為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口語交際能力顯示著一個人的語言水平,更體現著一個人的自信與智慧、教養與風度,而“交鋒時刻”則是思想與語言的交鋒,更是氣度與修養的展示,它讓我們懂得論辯是智慧的碰撞和較量,具有嚴密精確的理性色彩和振聾發聵的思辯力量。
學習這篇辯論稿,應在傾聽領悟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具體活動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在傾聽辨別、觀點探討中提高理性認識,在設問、論辯等活動中實現能力的提高,進而提升文明素養。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
2.善于傾聽,能夠準確把握口語交流傳遞的信息。
3.通過辯論活動,懂得觀點正確、陳述明確、應對敏捷、談吐文雅對開展辯論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會傾聽,能夠準確把握信息,提煉別人論述的觀點。
2.引導學生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言,恰當而敏捷地應對和辯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要求學生熟悉辯論稿內容(設置表格)
文 學 特 長 生 能 否 特 招
班級
姓名
具體時間
甲方要點
乙方要點
丙方要點
丁方要點
你贊成的觀點
贊成的理由
準備提出的問題
備注
2.指導學生明確辯論的基本要求。
(1)辯論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寫好相應的文稿;
(2)應自覺遵守辯論活動所確定的各項規定;
(3)可以根據整場辯論的臨場狀況作出隨機的應變;
(4)語言必須規范、準確;
(5)盡量做到論點鮮明、論據充分、條理清晰;
(6)活動中途可以插話提問,但必須在對方辯詞結束以后;
(7)不得對辯論對方加以調侃,杜絕帶侮辱性的語言和儀態;
(8)辯手必須著裝整潔、儀容端莊。
(這兩個預習環節的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辯論活動所必需的辯論材料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以更有利于辯論活動的順利展開;二是要求學生明確辯論活動具體展開中應注意和必須遵守的規范細則,努力促使學生懂得辯論,擅長辯論。其中,“辯論基本要求”可以用書面形式告知學生,而表格中的“備注”一欄適用于課堂辯論活動展開時作出精要性的記錄。另外,課堂辯論時間有限,為保證辯論的時效性、鼓動率,這兩個預習環節應該花費較多的時間認真落實。)
二、背景導入:
XX年5月,武漢市的一位高三學生,把自己在網絡上受到很高評價的三篇小說和一篇在《東方》雜志上發表的教育論文結集為《憤青時代》出版,聲稱出版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北京大學的特招資格,一時引起廣泛的關注。一些教授和學者充分肯定這位同學的文學才華,對《憤青時代》的成熟表示驚異。7月3日,中央電視臺一套《十二演播室》欄目播出北京大學的兩位老師和其他人士就此展開的辯論,引起巨大反響。眾多網民也紛紛發表看法,就“文學特長生能否特招”展開論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