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她久已不和人們交口,因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厭棄了的。于是人們便找到了新的趣味,那便是笑她額上的傷疤。她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總是“瞪著眼睛,不說一句話,后來連頭也不回了”這個“瞪”字,寫出了她的無奈,她的反抗。
當柳媽告訴她,說她死后會被她的兩個死鬼男人搶,會被鋸開來,捐門檻可以贖罪時,她顯得非常地恐懼,非常地傷心。“第二天早上起來后,兩眼上都圍著大黑圈”,很明顯她一夜都沒睡著,煩惱了一夜,傷心了一夜,她要想方設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她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去捐了一條門檻,自以為她的身份,她的名譽會發(fā)生改變,沒想到冬至的祭祖時節(jié),無論她怎么努力干活換來的卻只是四嬸的呵斥,緊接著第二天,祥林嫂的眼睛便“窈陷”下去,說明她這一次所受打擊之大,整個人的精神都垮了。
當她臨死之前看見我時,“是瞪著眼睛向我走來”,又一個“瞪”字一方面表明她未老先衰,視力已相當不行;另一方面表明她看見“我”了,就像看見救世主一樣,害怕“我”走失。而她此時的臉上已經(jīng)看不見喜怒哀樂,她衰老消瘦得有如木刻,“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明她是一個活物”。說明祥林嫂在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下,已陷入極度的悲哀,內(nèi)心的痛苦已無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
4、分析小說重復的運用
原來不愛說話的祥林嫂為什么反復講阿毛的故事?人們的反應怎樣?
是因為她心中非常悲傷,想通過傾訴來發(fā)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們的安慰和同情。但人們卻很少同情和憐憫。在魯四老爺家不讓她干祭祀的活,鎮(zhèn)上的人們很快就厭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為取笑的對象。這些,說明在那個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祥林嫂享受不到一個普通人的權(quán)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五.典型例題
1、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認真閱讀祝福的第一部分,大致確定祥林嫂死于臘月二十幾?
答案:“我”是在“送灶”的這一夜回到魯鎮(zhèn)的,(開頭的第三行“送灶的爆竹”,送灶是臘月二十三)在魯四老爺家里呆了兩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過了一夜”,所以我從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飯前”。短工說祥林嫂是昨天夜里死的,即二十四或二十五夜里。“我”回憶祥林嫂的半生事跡是在二十五或二十六上半夜。“我”給“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當時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日“五更將近的時候”,魯四老爺祝福正是這個時候。
(2)在小說中找到祥林嫂兩次微笑的地方,并分析兩次微笑如何體現(xiàn)祥林嫂的性格?
答案:祥林嫂露出的兩次笑容:一次是祥林嫂從婆家逃出,在魯四家做工的時候,“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一種真心實意地笑,心滿意足的笑,透過這“笑影”,我們領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隨遇而安的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廚房里同柳媽閑聊的時候,柳媽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從,祥林嫂在無奈之中“笑了”,這是一種含羞的笑,是以“笑”來掩蓋新婚之夜那些難以啟齒的行動,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對過去短暫而和美的生活的甜蜜回憶。在寫法上,這是伏筆,為魯鎮(zhèn)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資料,同時也是“以樂寫哀倍增其哀”的反襯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