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李清照
教學目標:
1. 把握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
2. 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讀文句品味音韻美、賞析意境美
2.把握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詞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展示cai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歸舟爭渡、驚飛的鷗鷺
師:(明示畫面中的意象)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看到這張畫面能想起初中學過的哪首詞?
生: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師生齊背《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啟發)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顯示課題)
二、知人論世
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述說他們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關她的故事,然后教師小結
明確: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今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與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李詞工于造語,善于創意出新。擅用白描,創立了雅而不難、易而不俗,生活氣息濃郁的“易安體”。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后人對她的評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
李清照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 (《白雨齋詞話》)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
2.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后,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瑯寰記》說;“易安結縭末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三、品味音韻美
1.聽朗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