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披文入情,把握誦讀基調;
2.知人論世,理解作者志趣;
3.品味模仿,學習語言表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文言散文《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作者是宋代詩人、散文家王禹偁(強調注音chēng)。與很多文人一樣,王禹偁也有過貶官的經歷,其官職升升降降,達15次之多,面對頻繁的遷謫,王禹偁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禹偁在黃州新建的小竹樓。
二、文章研讀
1.教師領讀,初涉文本
2.定位尋讀,感受形象
(1)作為黃州的地方長官,給自己修了一個什么樣的竹樓(現在該稱別墅了)呢?(第一段)
◆是如何修、在哪修的呢?
◆大家都這么修,就不嫌俗氣?
◆陶瓦并非好瓦,竹瓦更是廉價,就不懼寒酸?
(2)竹樓修在哪?在竹樓中能看到什么?(第二段“夏”前)
◆竹樓修在什么地方?這個選址如何?(荒僻)
◆看到什么些景色,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啊?(悠遠,心胸豁達)
(3)在竹樓中能聽到什么?(第二段后半部)
◆為何只適宜聽這些聲音呢?下圍棋與下象棋的聲音有區別嗎?(清靜幽閑)
急雨、密雪:前者熱烈卻不令人煩燥,后者寧靜卻不失生機。
琴、詩:美在虛暢,聽來若有若無;美在清絕,誦時陶性冶情。
圍棋、投壺:沒有象棋一般的廝殺,沒有舞會一般的浮華。
◆這么多聲音怎么還靜呢?(以聲寫靜)
(4)作者是如何在竹樓中活動的呢?(第三段)
◆穿戴像一個官嗎?(“休閑”的隱士,有仙風道骨之氣)
◆為什么不讀《論語》呢?(真像現在的人“下班不談工作”,《周易》是占卜算命的奇書,非專業書籍)
◆作者在竹樓中欣賞四周美景了嗎?什么美景?(“見”能改為“望”、“飽覽”嗎?)
◆作者在竹樓中的活動?(在夕陽素月之下,喝酒品茗,靜穆的夜色里,再無勞形之案牘,心間再無煩憂。)
3.指導朗誦,表現意境
(1)應用什么語速、口吻、心態來讀呢?(舒緩的節奏、微醉的表情、豁達自適愜意閑居之趣、瀟灑疏淡意境)
(2)學生三人(組)接力讀文。
(3)教師對節奏處理的問題進行指導。舒緩的語氣得通過停頓來表現。
a.4字短語,大多可以“二二”的節奏來停頓。也例外的如:“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雖然“二二”的停頓是很整齊均衡、富于節奏感的,但詞組間的停頓還是應服從意義表達的需要,一般而言,主謂之間、謂賓之間是應該有停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