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
多媒體展示資料卡片2――――-寫作背景
寫 作 背 景
莊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戰(zhàn)亂的時代,那時周王朝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戰(zhàn)爭也空前殘酷。孟子所說“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孟子 •離婁上》),就是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寫照。“逍遙游”境界,產生于莊子對那個爭名奪利、爾虞我詐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絕望。
莊子天資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 天地》)。面對“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膚篋》)的腐敗社會,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 • 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施展抱負。既然人世如此沉濁,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師: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要理解莊子的思想,首先要研讀課文,積累文言知識,疏通文意,才能準確把握《逍遙游》的主旨。下面我們分別展示同學們的知識小卡片,并進行抽查提問,總結歸納文言知識。
生4:我制作的知識卡片是通假字。請同學們注意第3項和第6項中通假字的意義的區(qū)別。多媒體展示資料卡片3――――通假字
通 假 字
(1)北冥有魚( “冥”通“溟”,大海 )
(2)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 “智”,智慧 )
(3)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區(qū)別 )
(4)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反”,同“返”返回)
(5)而征一國者 (“而”通“耐”,能)
(6)而御六氣之辯( “辯”通“變”,變化)
(7)湯之問棘也是已(“已”通“矣”,句末語氣詞 )
生5:我制作的知識卡片是一詞多義,并有小測驗題。
多媒體展示資料卡片4――――一詞多義
一 詞 多 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名詞,志向。)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動詞,立志。)
1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動詞,記載。)
博聞強志(動詞,記住。)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名之者誰(名詞作動詞,命名。)
2名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名詞,名望。)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動詞,說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形容詞,盡。)
3窮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形容詞,生活困難。)
復前行,欲窮其林(動詞,走到盡頭。)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而莫之夭閼者(代詞,它)
4之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