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兵車行①
16 兵車行① 杜甫 杜甫自天寶五年至十四年(746-755)住在都城長安。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貧困,使他開始正視現實,對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認識逐漸加深。從此,反映人民的疾苦成了他詩歌創作的重要主題,寫下不少傳世名篇,《兵車行》就是其中之一。這首詩在廣闊的背景上再現了時代的苦難,并深刻地揭示了苦難的根源。學習時要仔細品味詩人激越、深沉的感情,領會詩的結構藝術和運用細節的技巧。 課文 注釋 練習
| |
課文: 車轔轔②,馬蕭蕭③,行人④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⑤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⑥。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⑦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⑧。或從十五北防河⑨,便至四十西營田10。去時里正與裹頭11,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12流血成海水,武皇13開邊14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15,千村萬落生荊杞16! | 注釋: ①選自《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中后期。當時唐王朝對西南方的少數民族不斷用兵:天寶八載(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古城名,在今青海西寧市西南)一役,死數萬人。十載(751),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八萬進攻南詔(轄境主要在今云南省),軍大敗,死六萬人。為補充兵力,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往軍所,送行者哭聲震野。這首詩就是據上述情況寫的。這是一首樂府詩。題目是詩人自擬的。 |
長者④雖有問,役夫敢申恨⑤?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h官⑥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⑦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⑧,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⑨,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10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11。 | ①〔隴畝〕耕地。隴,同“壟”,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上面種植農作物。 |
練習: 一 參考下面的提示,背誦這首詩。 提示:這首詩頗有一些名句,如“牽衣”二句、“去時”二句、“生女”二句等。在初步熟悉全詩大意后,要努力記住這些名句,再把它們同上下文聯結起來,有助于較快地成誦。 二 這首詩的基本結構是,以送別出征戰士的場面描寫開頭,以行人答問為主體。回答下面的問題,體會詩的結構藝術。 1“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內容?在整首詩中有什么作用? 2劃分主體部分的層次,歸納各層大意,并指出其中的過渡句和前后照應的句子。 3詩人用怎樣的方式將行人答問的內容從個人痛苦經歷擴展到全社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前人說:“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币滥憧,這首詩中的警策應是哪兩句?并說說理由。 三 緊扣加點詞語,分析下面詩句的含義。 1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2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四 Δ試將這首詩跟李白《古風·其十九》相比較,說說二者的藝術風格有什么不同。 古風·其十九
(注釋見《語文讀本》第三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