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11
a.因為“江南”得名很早,早在先秦就已問世,所以可稱為最為奇妙的地名。
b.“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人文環境代表與“塞北”相對的另一極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嶺南從不屬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屬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簡稱為“江西”,而江南東道則簡稱為“江東”。
答案 c
解析 a項強加因果;b項錯在“地理位置”;d項“則簡稱為‘江東’”錯誤。
6.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從“江東”變為“江左”,再變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稱還原為古稱。
b.唐人在南北對比中發現北方各地區大致平行,南方各區域有明顯的落差。
c.從杜甫的兩句詩中,可以進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東北和西南的環境差異。
d.貞觀十道最初是全國行政區劃名,到唐后期已變成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答案 d
解析 a項“江左”只是“江東”的雅稱;b項是“我們”發現而不是“唐人”發現;c項對杜詩的理解不當。
7.根據原文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正因為唐太宗在山東與關中的對立中明顯地抱有地域成見,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評。
b.揚州地處長江以北,但富庶繁華,當時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視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亂后方鎮的數目大為增加,因而“江南東道”的管轄范圍較玄宗時已有所縮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吳越之間的區別,那么當時的兩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答案 b
解析 揚州屬于“淮南”,盡管富庶繁華,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屬于“江南”。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心理學產生了很多流派,出現了很多大師,其中最受爭議的當數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學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
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是由不同意識水平的三個部分組成的,這三個部分是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意識是最表層的部分,它由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組成。潛意識則包括個人的原始沖動和各種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關的欲望。這些原始沖動和本能多數不容于風俗、道德和法津,因而受到壓抑,成為不被意識到的潛意識。而前意識則處于意識和潛意識之間,它是由那些不能立即回想起來,但經過努力可以意識到的主觀經驗組成。前意識還發揮著“警察”的作用,它鑒別那些與社會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沖動,阻止它們進入意識,并將其壓入潛意識當中,把意識和潛意識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