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三閱讀與鑒賞教案(共33課時)3
煙槍、煙燈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
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糜的東西(走散)。
(3)文中運用比喻論證說明有什么作用?
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我覺得大家一定都見過。同學們看過反映二三十年代的一些電影:那些達官貴人吃的是山珍海味,吃完后就吸鴉片,吸鴉片就用煙槍、煙燈,而旁邊就站著個姨太太。
(這樣,就把抽象的概念組合成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使大家見得著,思路開闊,興趣盎然。)
(4)簡要說出最后一段每句話的內(nèi)容。
『體會』 第1句話:結論是我們要拿來。第2句話:“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第3句話:“拿來主義”的結果。第4句話:“拿來主義”者應具備的條件。第5句話:從反面指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5)最后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是哪5個問題?
『體會』①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②對文化遺產(chǎn)應該怎樣區(qū)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意義?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chǎn)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三、疑難問題探析
“閉關主義”與“送去主義”的本質(zhì)是什么?
1840年以前,統(tǒng)治中國的清王朝為了維護其封建的落后經(jīng)濟,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當時,處于上升階段的西方資本主義,正在向外不斷擴張,開辟新的傾銷商品的市場。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殖民主義者用堅船利炮首先挖開了中國的大門,繼后其他列強接道而至。這時候,清政府便改變它的對外政策,以“送去主義”取代“閉關主義”。
而國民黨反動派繼承鴉片戰(zhàn)爭以來歷屆反動統(tǒng)治者的衣缽,積極投靠帝國主義,公然出賣民族利益,發(fā)展到什么都是“送去主義”的地步。所謂“閉關主義”,就是盲目排外主義;所謂“送去主義”,就是民族投降主義。兩者雖然表現(xiàn)形式各異(前者拒外,后者媚外),實質(zhì)卻相同,都是為了維護其反動腐朽的統(tǒng)治。
四、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yè):
運用“拿來主義”觀點,寫一篇分析課外閱讀的古代或外國文學作品的短文。
板書設計:
閉關主義(排外)
破 貽害后人
送去主義(媚外)
孱頭——逃避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