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三閱讀與鑒賞教案(共33課時)3
(5)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通“智”,明智)
2.古今異義
(1)貳于楚也
古義:從屬二主,動詞 今義:“二”的大寫,數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義: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使者,出使的人 今義: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個人 今義:尊稱別人的妻子
(5)亦去之
古義:離開; 今義:往,到
3.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駐軍、駐扎在函陵)
(2)鄰之厚,君之薄也(都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變雄厚,變削弱)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動詞使動用法,使……亡)
(4)越國以鄙遠(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
(5)闕秦以利晉(動詞使動用法,使……損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益)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名詞作狀語,在東方、在西方;名詞使動用法,使……為邊境)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是寡人之過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君之所知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直接表判斷)
2.疑問句 ‘
(1)夫晉,何厭之有(疑問代詞“何”,表反問)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焉”,表疑問)
(3)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焉”,表疑問)
3.省略句
(1)(燭之武)辭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主語“燭之武”)
(2)(晉惠公)許君焦、瑕(省主語“晉惠公”)
(3)子犯請(晉侯)擊之(省動詞賓語“晉侯”)
(4)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介詞賓語“之”)
(5)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煩執事(省介詞賓語“之”)
(6)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介詞“于”)
4.變式句
(1)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介賓結構后置)
(2)且貳于楚(于楚貳,介賓結構后置)
(3)佚之狐言于鄭伯日(于鄭伯言,介賓結構后置)
(4)夫晉,何厭之有(有何厭,賓語前置)
四、重點語句翻譯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文: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譯文:越過(晉)國家而把遠地(鄭國)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