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
2、引用南宋俞文豹《吹劍錄》中“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東坡)詞須關東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體會詞學兩大宗——豪放派、婉約派的特點。將課文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比較閱讀,體會婉約詞和豪放詞截然相反的風格特色。
(豪放派——縱橫捭闔,氣魄宏大,豪放不羈。 婉約派——纏綿悱惻,婉麗多姿,音調諧婉。)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借用最能觸動離人情絲的極富暗示性和夸張性的典型物象——酒、柳、風、月,表達離人的離愁別緒,成為千古佳句。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物象,廣泛收集與之相關的古代詩詞,探究古人是如何借這一物象來表情達意的? 寫一篇專題研究報告,并在全班交流。
(如關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短歌行》愁時——李白失意官場時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在提高學生綜合鑒賞古代詩詞的能力。酒、柳、風、月都是古代詩詞中極為常見的極富表現力的抒情性物象,學生通過收集、探究,不但能激發閱讀古典詩詞的興趣,而且能提高對古典詩詞研讀、探究的能力,最終提高古代文學的綜合素養。)
【評析】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了兩個方面的特色:
1、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感悟。高中語文教學要求通過美育滲透,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和審美創造力。為此,本教學設計安排了三個層面的審美訓練:一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從而讓學生品味出詞的音樂美;二是引導學生抓住詞中特征化的意象,進行生動的語言描述,并輔之以多媒體展示學生的配畫作品,感受詞的畫面之美和意境之美;三是教師設置三道思考題,要求學生援引與課文情感基調和詞風相似的詩詞作答,旁敲側擊,同類比較,讓學生領悟詞凄婉的情感之美。這樣,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鑒賞品味課文,提高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力和文學綜合素養。
2、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和語言積累,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本教學設計中,設計思考題,要求學生用課外名言佳句作答,激發學生把思維的觸角伸向四面八方進行廣泛搜獵,學生的答案肯定會豐富多彩。這些異彩紛呈的美詞佳句,通過交流、整合,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倉庫,引導學生從攝取知識向提高能力自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