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傳
學法
1、朗讀課文,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內容要點,知識歸類。
3、合作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準確翻譯文句。4、思考探討塑造人物的方法。
媒體課時
教學環節
教 學 內 容
教師手記(重點內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學生可能行為預見及對策等)
第一課時:簡介班固和《漢書》;學生自讀書下注釋疏通文字;引導學生歸納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朗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故事脈絡。用誦讀法和點撥法貫穿課堂教學。
一、導入新課孔子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確,艱難困苦中最能見出一個人的品性,滄海橫流中方顯出英雄的本色。面對人生窮途危難,是卑躬屈膝還是傲骨在腰,這是一個涉及靈魂是卑微還是高尚的選擇。在這樣的選擇前,志士仁人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今天,就讓我們心懷虔誠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漢蘇武。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歷盡艱辛,持節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溫庭筠曾寫過《蘇武廟》: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F在,就讓我們學習這篇《蘇武傳》,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
二、走近作者班固(32~92),東漢史學家和文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陜西咸陽市東)人!逗鬂h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在《后傳》基礎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和帝永元初年,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稘h書》八表和《天文志》未成,和帝命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繼《史記》以后出現的又一部史傳文學典范之作,因此歷史上常把司馬遷和班固并列,《史記》和《漢書》對舉。包括本紀12,表8,志10,傳70,共100篇,后人劃分為120卷。記事始于漢高祖劉邦元年,終于王莽地皇四年。
《漢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觀念出發,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史學家劉知幾說《漢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史通•六家》),則是其特色。第一課時教學理念:1.以學生為主體,組成積極的學習活動,轉變教師講解、學生記錄的教學模式;2.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質疑能力;3.學生小組合作,深入文本,對文本進行質疑,激發學習的興趣;4.教師對質疑輔導,課堂上師生互動,讓課堂綻放出活力和生命力!锇喑(32—1XX年),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每日伏案揮毫,常輟業投筆而嘆:“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閑乎”(《后漢書·班超列傳》)?旁人皆笑之。班超說:“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后漢書·班超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