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必修一
報告文學同時又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中的一類,是文藝通迅、速寫、特寫的總稱。基本特征有三:真實性(不同于其他文藝創作),新聞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學性(不同于一般工作報告、社會調查)。
二、主體
教師:前面我們先接觸了本課的文體以及這個文體的特點,現在我們進入課文,看看所謂的報告文學的真實面目。
1、介紹作者:
作者夏衍,我國著名戲劇家、翻譯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參加太陽社,是左聯領導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建國后把文學名著《林家鋪子》、《祝福》改編為電影劇本。《包身工》是夏衍作品中比較著名的一篇報告文學作品。
(投影作者圖片。)
2、解題:
本文以包身工為題,意義有三:
其一,課文講述的一群人的故事,這群人當時社會上給他們的稱呼就是包身工;
其二,我們從課文的主旨來看,以包身工為題,其實是(引導學生思考)……(明確)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其三,包身工,除了是當時社會對這群人,這類人的稱呼以外,它還是一種制度,一種怎樣的制度?
3、提問:包身工制度是罪惡的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