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必修一
明確:
⑴ 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為他們不曉得這是干什么使的。
⑵ 他們就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
⑶ 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⑷ 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⑸ 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
⑹ 參觀者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
人們表情變化從側(cè)面說明了集中營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無法想象的,納粹的暴行慘絕人寰、滅絕人性、令人發(fā)指。
6、依照參觀者的參觀順序由老師充當解說員帶領(lǐng)同學(xué)們參觀一下,看看這些表情的變化是由于看見什么引起的。
(出示三張集中營圖片,略。)
三、句子研讀
1、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
明確:作者用的是反語。因為景物的美好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配。布熱金卡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這里因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diào)才最相配。
2、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明確:兩種事物形成強烈反差,是諷刺,納粹的殘暴終不可滅絕生命,是控訴,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的毀滅。
四、課堂總結(jié)
值得令人欣慰的是:德國人對自己曾經(jīng)的這種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靈魂深處的顫抖,促使過去60年德國歷屆領(lǐng)導(dǎo)人都把大屠殺視為“全體德國人的恥辱”。西德前總理甚至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下跪、祈禱:“上帝寬恕我們吧,愿苦難的靈魂得到安歇。”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紀念奧斯維辛解放60周年時曾提出“救贖我們的人性”。只有人性的不斷被喚醒,才能遏制人性的惡,避免悲劇重演,使我們的世界永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