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劉和珍君》導學案
2、 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布局的?
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思路的。先回憶與劉的最初相識,再詳細敘述遇難的經過。敘述遇難又分兩步,從事件概況到遇害細節。
3、 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請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將筆鋒一轉,肯定了這次死難的意義,鼓勵“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可見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邏輯順序布局思路的。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①在倫敦的中等街道上常常有面容憔悴,蓬發粗手的工人來往徘徊,或是順街疾走。②到處想找點小機會可以弄到這一天買面包的便士。③我遇到的不止一次了。④他們搭訕著同你說話,給你引路,末后要討幾個。⑤其實比起那些站在小飯館門外手托火柴等著施舍的乞人尤為難過。⑥因為這些徘徊或疾走的失業者,有很好的體力,也有工作的經驗與技能,他們還不肯作一個社會上的廢人,向人前乞求,也不同殘廢者只望著別人的同情,然而他們拿什么去吃飯呢?⑦他們有精力,有技能,有歷練的頭腦與兩手,卻不能憑空去拿面包。
1、如果把這段文字分成兩個自然段,較合理的分法應是(d)。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對上文主旨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d)。
a.再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失業者的悲慘境遇。
b.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受壓迫、受剝削者的痛苦生活。
c.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剝削階級對勞動者的欺壓和盤剝。
d.通過對失業者悲慘遭遇的介紹,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
五、作業:1.熟讀課文;背誦27頁第二、三段
2.選擇文中一些議論性語句思考其含義。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揣摩重點語句
教學過程:
一、 溫故知新:
1、從全文來看,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意義有哪些?
悼念劉和珍,控訴反動派及其御用文人,嚴肅地總結教訓,激勵繼續戰斗者。
2、全文開頭點出追悼大會的日子,先按“民國”紀年,再補充時間內容,有何用意?
參見《創新設計》42頁。
3、默寫 : ①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 。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②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薦軒轅。
二、自主與合作探究:
(一) 理清局部思路:第2節
1、 集體誦讀
2、 思考討論: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第一段共5句話:第一句表明紀念死難者應該采取的態度,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緊承首句,是作者的評價和認識;第三、四句 是寫庸人的態度,將其與“真的猛士”對比。這樣“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鏡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嘆。第二段是寫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應該這樣來表述:面對慘案“真的猛士”的態度——庸人的態度——我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