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物理屬性(通用4篇)
物質的物理屬性 篇1
【考點聚焦】
1.知道質量的單位。2.會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會使用游碼,會使用天平稱質量。3.理解密度的概念。4.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5.會用量筒測體積,會用天平和量筒測體積
【知識結構】
一、質量
1.定義: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2.單位:國際上通用的單位是kg。
二、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1.天平的正確使用(1)調節底座水平。(2)調節橫梁平衡。(3)正確讀數2.測量物體的質量3.液體質量的測量
三、密度
1. 密度的概念: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
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無關。不同物質,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則是相同的。2.密度的公式:ρ=m/v 3.密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
四、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1.測密度的原理:根據密度的公式ρ=m/v來測定。測量物體的密度時,需要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然后根據密度公式求出物質的密度。2.測定固體的密度3.測定液體的密度
五、密度知識的應用
1.求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2.利用密度鑒別物質
【方法提示】
1.給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測出金屬塊的密度, 判斷是何種金屬?寫出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1)用天平稱出的質量m(2)將量筒內裝入一定體積的水v1(3)把金屬塊放入量筒內,計下水面位置的讀數v2(4)算出金屬塊體積v金=v2-v1,則ρ金=m金/(v2-v1)(5)對照密度表判斷是何種金屬。
2.判斷物體是“空心”還是“實心”
(1)比較密度:根據公式ρ物=m物/ v物,求出ρ物,再與該物質密度ρ比較,若ρ物<ρ,則為空心,若ρ物=ρ,為實心。
(2)比較體積:把物體作為實心物體對待,由公式v=m/ρ,求出v,再與v物比較。若v<v物,則該物體為空心,若v= v物,則該物體為實心。
(3)比較質量:把物體作為實心物體對待,由公式m=ρv,求出體積為v的實心物體的質量,然后將m與物體實際質量m物比較,若m>m物,則該物體為空心,若m=m物,則該物體為實心。
【對應訓練】
1.7.9×103kg/m3= g/cm3; 1l= ml; 1mg= kg;
2.鋁鍋的質量540g,鋁盆的質量是270g,鋁塊的質量是27g,則組成物體的密度之比為 。
3.質量相同的三種實心正方體金屬塊,分別是根據如圖2所示的高度,
查表可知,a是 ;b是 ;c 是 。
4.甲、乙兩物體,甲的質量是乙的質量的3倍,乙的體積是甲的
體積3/5,則組成甲、乙兩物體物質的密度之比為 ,若將甲的體積截去1/3,將乙物體截去
2/3,甲、乙兩物體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為 。
5.甲、乙兩實心球,甲的體積大于乙的體積,有關甲、乙兩球的質量和密度的關系,可能存
在的情況有(1) ;(2) ;(3) 。
6.甲、乙兩個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2,若用它們分別擄做成一個實心物體,則質量之比和體積
之比可能是〔 〕 a.5:2 3:5 b.4:1; 8:3 c.2:1 3:2 d.4:3 1:2
7.如圖3所示,三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質量相同的酒精、水、鹽水,則裝酒精的是〔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無法判斷
8.用天平測出質量100g的水,步驟有:
a.使天平的衡梁平衡
b.往可盤加入,100g的砝碼
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盤上,往右盤加砝碼以及移動游碼,使天平橫梁平衡
d.要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橫梁平衡,這時玻璃杯中的水這是所需稱量的100g的水在上述實驗步驟中,正確的實驗順序是 〔 〕
a.a→b→c→d b.a→c→d→b c.a→c→b→d d.a→d→c→b
9.質量為60g的無色透明液體,其體積為75ml,則該液體可能是 〔 〕
a.水 b.煤油 c.酒精 d.硫酸
10.使用托盤天平,如果在調節橫梁平衡時,忘記將游碼撥到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上,使用
它來測量物體的質量時,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為什么?
11.一架天平的砝碼盒中各砝碼的質量及個數見下表天平的游碼標尺如圖4所示,
砝碼 100g 50g 20g 10g 5g
個數 1 1 2 1 1
(1)當他準備向右盤加砝碼時,首先腦子時應想的問題是 。
(2)他在右盤加20g,10g,5g,砝碼各一只發現天平橫梁上的指針在標尺的兩側不斷擺動,如圖5所示
① 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確稱出物體的質量 〔 〕
a.將橫梁上平衡螺母向右旋進一些b.將橫梁上平衡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在天平右盤加砝碼d.從天平右盤取出5g砝碼并移動游碼
② 該物體的質量 〔 〕
a.可能大于35g b.在30g與35g之間
c.可能小于30g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3)該天平的分度值是 g。測量范圍是 。
12.以馬鈴薯為原料的淀粉廠的收購員,在選馬鈴薯時,需要測出馬鈴薯的密度,因為淀粉加
工廠是根據馬鈴薯的密度來確定收購價格,小宇用所學過的知識測定馬鈴薯的密度,根據下表確定其含淀粉的百分率和收購價:
馬鈴薯的密度(g/cm3) 1.08 1.10 1.12 1.14 1.15
所含淀粉百分率 14 18 22.5 26.5 29
收購價(元/kg) 0.40 0.44 0.50 0.60 0.80
(1)若手邊有:天平;細線;水;量筒;尺;小刀;干凈的馬鈴薯。
請你幫小宇同學選擇其中部分器材,設計出一種測密度的方法。
①選用器材 ;
②實驗量,所需要測量的量 ;
③根據測出的物理量,寫出馬鈴薯密度的表達式: 。
(2)根據上表,你得出的結論是 。
13.一塊長2m,寬0.5m,厚0.2m的金屬塊,質量為1.78×106g ,求此金屬塊的密度?并說出它
是哪種金屬?若將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試用密度公式證明。
物質的物理屬性
1. 7.9 103 10-6 2. 1:1:1 3. 鋁 銅 鉑 4.9:5 9:5 5.(1)m1=m2 ρ1<ρ2 (2)m1>m2 ;ρ1<ρ2 (3)m1>m2 ; = 6.b 7. a 8. c 9. c 10. b 11.(1)估計被測物的質量;(2)① d ② b (3) 0.2 210 12.(1)①天平、小刀、干凈的馬鈴薯、量筒、水、細線;②馬鈴薯的質量m;量筒中水的體積v1;放入馬鈴薯后總體積v2;③ρ=m/(v2-v1)(2)馬鈴薯密度越大,含淀粉的質量分數越大收購價格越高。
物質的物理屬性 篇2
上課開始,我準備了一個玻璃茶杯和一個不銹鋼茶杯,帶進教室學生覺得非常好奇。于是我問: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各種物體有各自的特性。你們知道玻璃杯和不銹鋼茶杯各有什么特點?學生各抒己見:玻璃杯脆而易碎、透明、導熱性差、硬度高。不銹鋼杯韌性好、耐腐蝕、不透明。是呀,玻璃杯易打碎,可用用開水泡茶可以欣賞茶葉泡開時優美的形態,茶杯拿在手中不燙。不銹鋼茶杯不易損壞,茶杯拿在手中很燙,所以不銹鋼的茶杯一般要做個把,以免燙手。
很簡單的道具,最基本的問題,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教學效果很明顯。學生很快理解了物質的物理屬性有:透明度、導熱性、柔韌性和硬度高等。
你能根據以上信息提出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嗎?學生隨口而出,不銹鋼和玻璃哪個硬度大?我問:怎樣比較問題的硬度呢?學生討論后設計了實驗方案很快比較出不銹鋼和玻璃的硬度。隨后還將我們身邊的鋼鋸條、塑料尺、銅鑰匙、鐵釘、粉筆、鉛筆芯拿來實驗并按硬度從大到小進行了排列。在組織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我巡回指導,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不要劃傷手,也不要損壞課桌等。學生情緒高昂,覺得物理課好玩,在好玩的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反思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
1.物理教學要巧用身邊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壇壇罐罐做實驗,一來實驗器材學生能找到、有親近感,做物理實驗不難;二來物理實驗就在身邊,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興趣高。這不僅符合新課改思想,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
2.提出問題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有問題提出,說明學生動腦筋了,是對老師教學內容思考的結果。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充分張揚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并通過師生互動,肯定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機、自然聯系起來了,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3.把情感教育、行為教育、安全教育與物理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如:比較物體硬度時要注意安全,不要劃傷手,也不要損壞課桌等。
本節教學也有不夠滿意之處:如:利用我們身邊的鋼鋸條、塑料尺、銅鑰匙、鐵釘、粉筆、鉛筆芯拿來實驗比較了他們的硬度后,若再讓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分類,說出分類的方法和依據就更好了。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啟發、引領的過程,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關注并充實教學過程,能有效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水平、情境設置能力,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長足的提高。
物質的物理屬性 篇3
本章學習了物質的基本性質——質量和密度,質量的測量工具——天平等,同時學習探究物質的密度與質量和體積的關系,會應用質量和密度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課標明確地提出了學生要會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淡化概念教學的僵化性。但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參與過程和方法及相互協作精神的要求明顯提高。所以在復習時我讓學生一邊演示一遍講解實驗過程。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密度概念,這樣通過親自動手參與探究,凸顯教育理念的轉化,使學生由被動地對知識的接受向知識的探究轉化,從而使學生能自由地獲取知識,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和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自主學習,梳理知識點,再讓學生交流討論歸納知識點,完成學案上的問題,使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使學生進一步的掌握知識點,在通過展示知識點和問題,加深印象,教師補充拓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通過測量液體的密度的探究,培養了學生終生探索的樂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了學生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貫徹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自然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最后通過當堂達標鞏固知識點,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覺得針對不同的學生就要用不同的復習方法,對于我校的學生只有反復的練習從基礎入手,扎實基本功,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反思四:物質的物理屬性教學反思
最近主要是帶領學生們學習了<物質的物理屬性>.這一章的內容,主要學習了物質的物理屬性中的質量、密度.
在質量的教學中,學生的掌握還比較清楚,知道什么是質量、它的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實驗室和日常生活中測量質量的工具、以及怎樣用天平來測質量等等.但是到了密度這部分,學生就感到比較困難了。例如要解釋密度的意義:水的密度是1103kg/m3,它的意義是什么?有學生會重復說一下,不知道怎么去解釋,還有的學生說:一立方米的水的密度是1103kg/m3或者說一立方米的水的質量是1103kg/m3。對于所說的一些物理量與對應的單位根本不能一一對應。這種現象還出現在計算題上面,在寫上公式后就代數據,不習慣寫單位,所以最后算的是什么量,是質量,體積還是密度,是什么單位,不好好考慮,都寫上密度的單位,反正現在講的是密度。抱著這樣的思想作題很成問題。而在要用密度的知識應用時就更加糊涂了。具體到根據已知器材去測未知物體的密度,一般是利用水以及天平等去測油的密度,飲料牛奶的密度等等會感到很難下手。但在這之前類似的計算題已經做過。但是他們在做題目時也許根本沒去琢磨,沒去理解沒有做通,只是停留在僅做題的基礎上。再做到這樣的題目:一只杯子裝滿水質量是200g放一塊45g的金屬后溢出一部分水再把金屬取出后發現只有 196g,求金屬的密度。這道題目涉及的是一些物體的質量,還有一個隱含的是水的密度,但要能找出哪部分水的體積剛好就是金屬的體積,問題就好解了。在講過這樣的例題后,學生基本知道這樣的思路,但是對于哪部分水的體積是金屬的體積去比較模糊,所以胡亂找個大的質量減去小的質量就以為是少的水,算出其體積就是金屬的體積。有些學生反映的問題都是這樣。
密度這部分內容反映的問題較多,學生也有點怕,但它是力學部分的一個重點,所以還得迎難而上,關鍵要學生能理解密度這個物質的特性,要多做題目,在做題目的過程去總結,去理解,去思考,去應用,去聯系。
物質的物理屬性 篇4
物理教學要巧用身邊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壇壇罐罐做實驗,一來實驗器材學生能找到、有親近感,做物理實驗不難;二來物理實驗就在身邊,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興趣高。這不僅符合新課改思想,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
提出問題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有問題提出,說明學生動腦筋了,是對老師教學內容思考的結果。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充分張揚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并通過師生互動,肯定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機、自然聯系起來了,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把情感教育、行為教育、安全教育與物理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如:比較物體硬度時要注意安全,不要劃傷手,也不要損壞課桌等。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啟發、引領的過程,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關注并充實教學過程,能有效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水平、情境設置能力,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長足的提高。
本節教學也有不夠滿意之處:如:利用我們身邊的鋼鋸條、塑料尺、銅鑰匙、鐵釘、粉筆、鉛筆芯拿來實驗比較了他們的硬度后,若再讓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分類,說出分類的方法和依據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