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親子教育內容有哪些?
親子教育對象
親子教育不是單純的家庭教育,也不是傳統的園所教育,“親”與“子”兩者都應該受到教育,而母親在教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親子教育內容
親子教育強調的是社會修養、知識教育、能力素質、與情感性格四者合而為一,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輸。
親子教育方式
親子教育不僅僅是早教師向母親傳播育兒知識與方法的單向度的傳授方式,更是母親、孩子、早教師之間的交互的、對話的、生活化的、感性的教育方式。
“親子教育”推行從0歲開始教育的觀念,強調全程教育,全程發展,尤其注重3歲以前的早期教育,其目標是實現群體普通兒童的理想發展。它將游戲活動作為主要教育手段,教學活動遵循0歲-3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而成。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實現幼兒學習、家長培訓的指導思想,形成教師、家長與幼兒進行互動游戲的教學模式,是親子活動的最大特點,目的是通過親子間的互動游戲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家長成為合格的教育者。但人一生中的親子關系的好壞取決于親子互動是否成功,同時人一生的幸福指數高低也與親子關系和諧程度成正比。
目前,“親子教育”基地通常以幼兒園為依托,分小時班和半日班兩種。小時班要求家長每周帶孩子到基地活動一兩次,一起玩小貓捉老鼠、鉆山洞、包餃子等游戲,12次-16次為一個周期,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親子活動時間。小時班的特點是活動時間短,孩子不覺得累,并會產生意猶未盡之感。同時,每次活動集中完成手眼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某一方面的訓練,也有利于老師對家長進行指導。此外,現在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獨立、專門的親子教育學堂,如紅黃藍早教中心、聰明樹快樂啟智學堂等,這些正規的親子教育機構也形成了完整、嚴密的親子課程體系,在家長和幼兒和諧的互動中,實現親子教育。
通過對父母的培訓和提升而達到的對親子關系的調適,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的一種培訓方式。
“親子教育”是二十世紀末期開始在美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等地興起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
在這里,“子”是指孩子,“親”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主要指孩子的雙親。親子教育不同于我們通常理解的以家長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父母與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