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叛逆期親子沖突(春季最新親子教育指導)
小孩子們長到一定的時期,都會出現想要自己做決定的心理,如果媽媽們在這個時候不能夠了解孩子,就很容易產生親子間的沖突,那么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對待呢?以下就結合一個生活之中常見的例子學習下吧!
桐桐今年3歲多了,以前大人怎么說,他怎么做,可最近幾個月發現孩子變得喜歡跟你擰著干了,不管對錯,你說東他一定往西。一次帶他出門前,讓他穿準備好的衣服,他說不要穿要自己選,然后把衣柜里的衣服翻得一地都是,爸爸忍不住語氣嚴厲了些,他一下哇哇大哭,鬧得一整天大家都心情不好,期待的周末出游也泡湯了。除了穿衣,平時吃飯、睡覺等類似這樣的事還不少,簡直快成為讓人頭疼的問題小孩了,這可怎么辦?
孩子在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中,為了尋求或保護逐漸形成的、比較脆弱的“自我”,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們看來是對抗自己的外在力量,往往會出現一些無理的反抗。大人說什么,孩子偏不干。這種心理也叫做“逆反心理”。
對于孩子的反抗行為,父母要適當加以抵制,同時也要給予孩子在一定的范圍內自由表達的機會,使孩子的獨立性得到健康發展。遇到桐桐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可放下家長“權威”的架子,可以先夸夸孩子“崽崽真有眼光,選的衣服比我們剛才準備的衣服好看多了。”然后心疼地說“地上還有好多漂亮衣服都弄臟了呢!”,邀孩子一起收拾好地上的衣服出去秀一秀。還有以下幾種方法都可以緩解叛逆期的親子沖突:
1、多項選擇法
在親子間發生對抗沖突的時候,你不必苦口婆心地講道理或急于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寶寶,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十分鐘,你選擇哪一個?”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所以執行起來十分利落。
2、約法三章法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參與了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圣,會努力遵守。
3、角色扮演法
輕松的親子游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么。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消彌不少哦!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做為媽媽,對于孩子們的叛逆時期,勿要對孩子們對著干,因為這樣只能使親子關系產生破裂,家長們要學會智取,并且正好還可以借助孩子們的這種心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所以媽媽們看待問題要學會從多個角度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