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塑料(精選17篇)
4.5 塑料 篇1
4.5 塑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人造材料---塑料。
2、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在作用上對比。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的比較上
教學課時:二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1:認識塑料這種人造材料
1、講解并提出問題:塑料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
2、學生思考后回答:桶、杯、汽車、電視、錄音機、筆、水管等。
3、講解:塑料的用途可真多呀!可以說塑料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材料。那么塑料與普通的天然材料作用上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呢?
4、記錄兩種尺子的特性:
塑料尺子 木頭尺子
輕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二、活動2:塑料杯遇到熱水會怎樣?
1、先預測:變軟 ( ) 變硬 ( ) 不變化 ( )
2、實驗:用熱水分別倒入塑料杯和礦泉水瓶內,觀察有什么變化?
注意:小心別讓熱水燙著!
3、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小結:——————————-——-。
4、判斷自己的預測正確嗎?
5、關于塑料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要了解的————————————。
三:活動3:戴手套
把塑料手套和棉花手套分別戴在兩只手上有什么感覺?結果:一個涼。一個曖和。
一、認識新材料:
二、談談對新材料的感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寫下來?
三、活動四:小調查“白色污染”
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幾個,是怎么處理的?
2、統計全班同學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幾個?
3、提出減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議。
四、參觀塑料加工廠:了解塑料加工的全過程。
4.5 塑料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塑料的優缺點。
過程與方法:
能夠運用比較方法認識塑料的優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爭當愛護環境小標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書、衣服 、剪刀、小尺,教學掛圖,錄像資料。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是這一單元的四個次級研究主題的最后一個,直接指導學生了解塑料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減少塑料對環境的污染,本課在環保方面的意義深遠。在教學中,用塑料與其他材料比較時需要一組組的進行,這樣才能了解到塑料的更多優點,學生分析時,教師不必作評價,在總結時再進行概括,使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塑料的優點;在研究塑料缺點活動中,教師應以圖文想結合的形式,展現廢棄塑料的危害,從而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減少白色污染,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這也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分別出示書、衣服、剪刀提問: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問: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談話:對,塑料也是一種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質。(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比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優點。
1、觀察書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優點。
2、學生分組觀察、比較、交流。
3、學生匯報本組的比較結果。
4、教師總結塑料的優點: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輕便、彈性好的優點;
(2)、和紙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對牢固,不怕水的優點;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燙手的優點;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輕便的優點;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輕便,易疊放,不占地方的優點。
(二)、討論總結塑料的優點。
1、講述:通過以上比較,我們知道塑料的許多優點,同學們分組總結一下塑料的優點有哪些?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塑料的優點:
輕便、易塑形、不易碎、導熱能力差等
。ㄈ⑺芰系娜秉c及治理方案。
1、講述:剛才我們了解了塑料的優點,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有優點必然有缺點。那你們知道塑料有什么缺點嗎?
2、學生討論、回答。
3、講述:塑料有一個顯著特點,同時也是它的最大缺點:它們不易分解(腐爛),埋在土里幾百年也不會發生變化,這對環境是極為有害的。
4、提問:不易腐爛的塑料,對環境有什么不好的影響?
5、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
6、教師播放錄像資料,學生觀看。
7、講述:通過剛才播放的資料片我們看到,塑料對環境的污染也是極其嚴重的,如廢塑料堆積如山,占用土地;威脅海洋動物、影響市容等。
8、談話: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樣可以減少白色污染?
9、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10、教師總結:
。1)、用布袋購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三、拓展應用:
1、提問:各種廢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產,你對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議?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教師總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4、課后搜集有關塑料的資料閱讀。
4.5 塑料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塑料瓶子,引導幼兒一物多玩,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發展曲線跑、跳躍、投擲等基本動作,提高幼兒的動作靈活性。
2、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活動準備
瓶子若干,水桶4只,紙球8個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做《shakeyoubody》韻律操,舒展身體。
2、玩法一:單雙腳跳躍
道具擺放:跑道上豎向放置4個瓶子,間距為0.5m左右,中間放置兩個輪胎,后邊為兩個瓶子,間距為0.5m左右,最后為半圓形山洞。
規則:幼兒分為四組,先雙腳跳躍前4個瓶子,越過輪胎,再單腳跳躍后兩個瓶子,拍一下山洞按原路返回起點,看哪組跑的最快。
玩法二:S跑
道具擺放:把6個瓶子間距1m左右豎向擺成直線,終點為半圓形山洞。
規則:幼兒分為四組,采用S跑的形式越過瓶子,鉆過山洞按原路返回起點,下一名幼兒繼續,采用各組比賽形式,來鍛煉幼兒的合作意識。
玩法三:親子游戲——投瓶接力跑
道具擺放:起點瓶子若干,1.5m處水桶四只
規則:幼兒拿瓶站在起點投擲,家長站在1.5m線外用水桶接到瓶子后,立即放下水桶跑至終點再返回起點,先達到起點的家長獲勝。
玩法四:親子游戲——打保齡球
道具擺放:2.5m處按前三中二后一的形式擺放瓶子共6個,分四組擺放。
規則:先幼兒用紙球投擲瓶子,距離可以隨機定,看打倒幾個,然后幼兒扶正瓶子,家長繼續,看看有誰最棒可以把所有的瓶子都打倒,獲勝的得到小粘貼獎勵。
活動結束
謝謝家長的參與,讓幼兒和自己的家長說再見,整理好物品帶隊回教室。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要加強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幼兒理解其重要性,在以后的活動中,多開動腦筋,使幼兒真正的能做到在玩中學
4.5 塑料 篇4
設計思路:
一次,孩子們正在高興地玩體育游戲,一只被風刮起的、在半空中飛舞的塑料袋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大家叫著,跳著,搶著,玩起了塑料袋。于是,我們在活動區投放了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并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孩子們有的把塑料袋當帽子,有的用塑料袋折東西,還有的設法讓塑料袋發出聲音,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對塑料袋的特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后,我們設計、組織了活動“好玩的塑料袋”,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塑料袋的玩法,從中獲得豐富的經驗。
目標:
1.大膽探索使塑料袋發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借助音樂發揮想象,并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已有經驗,體會游戲的樂趣。
準備:
1.各種塑料袋若干(每個幼兒兩只以上)。
2.用于律動表演的音樂磁帶,如《下雨》《小小云朵》等。
過程:
一、會變魔術的塑料袋
1.組織幼兒玩手指游戲“小孔雀”,在游戲的最后將手放至背后巧妙地引出塑料袋。
2.塑料袋不但可以裝東西,還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塑料袋變成了什么?(教師一一演示塑料袋變魔術,幼兒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3.幼兒嘗試用塑料袋變魔術。
4.幼兒集體交流用塑料袋變出了什么,是怎么變的。
幼:我把塑料袋卷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來像氣球。
幼:像榔頭。
幼:來回折就像折扇子。
5.幼兒互送禮物,學說“我把塑料袋變成某某送給你”。
二、會唱歌的塑料袋
1.自由探索塑料袋發出聲音的方法。
(1)塑料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2)(教師示范搓袋子,發出“沙沙”聲)好聽嗎?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3)還有什么辦法能讓塑料袋唱歌呢?動腦筋想一想,看誰讓塑料袋唱歌的辦法最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與同伴合作,及時發現幼兒的新玩法。)
2.交流讓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1)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2)用塑料袋給音樂伴奏。
你們想出了這么多辦法讓塑料袋變成了樂器。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料袋有節奏地唱歌吧。
三、給塑料袋洗澡1.塑料袋和我們玩了這么長時間,都臟成了小花臉,怎么辦?
2.讓我們聽著音樂,帶著塑料袋跳進浴缸里洗洗澡吧!
(幼兒隨音樂舞動,教師用語言加以引導。如:“一、二、三,跳進浴缸洗澡了。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左邊洗洗,右邊洗洗,打個滾兒洗一洗,再翻個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來了,轉個圈兒洗一洗。洗干凈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以此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表現清洗和晾曬塑料袋的過程。)
四、帶著塑料袋回家
1.塑料袋曬干了,我們得把它整理好下次再用。
2.以有趣的兒歌(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一個高個子,變成一個矮個子)指導幼兒整理好塑料袋,自然結束活動。
4.5 塑料 篇5
設計思路:
幼兒經常把物品放在塑料袋里帶到幼兒園。我把塑料袋放在玩具柜里,發現塑料袋有時被孩子拿出來當玩具,有的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當手帕折,成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后,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發現他們對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局限,興趣卻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困難難以跨越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根據以上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
二、活動目標
1. 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游戲活動的樂趣。
2. 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能力。
三、活動準備
1. 人手一個塑料袋,各類裝飾紙:皺紙、彩紙,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籮筐。
2. 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于來回跑動。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五、活動過程
1. 故事導入
師:塑料袋有一個心愿,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幫它。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塑料袋飛起來呢?
2. 幼兒操作
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要求幼兒自由結合,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3. 交流及認識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4.5 塑料 篇6
班 級大班主備課 教學內容大班體育:玩塑料布教學目標:
1.學習跳躍、投擲的動作,增強臂力和彈跳力。
2.養成遵守游戲規則的習慣。教學準備:
1.人手一塊塑料布,標靶四個,直徑約60——70厘米。
2.人手一個沙袋,每人手腕上套一個牛皮筋。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跳躍、投擲的動作教學方法與手段:練習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一、開始部分
分別發出指令:大圓—小圓——開花—四路縱隊。幼兒根據指令精神飽滿的進行相應的隊列隊形練習。讓幼兒練習隊列隊列二、基本部分
1.一物多玩。
。1)示范投擲動作:將塑料布團成一個小球,用牛皮筋捆住,由肩上前方投靶投擊,最好擊中靶心。
(2)示范游戲夾包跳:將小球夾在兩腳中間,用力跳起將它拋出。
。3)講解跳鉆玩法:幼兒三人一組,將其中一人的塑料布平放在地上,兩人拉住布角平行提高至40厘米高處,讓另一幼兒助跑跳過塑料布,再提起塑料布,距離地面約50厘米,讓這名幼兒從塑料布下鉆過。
2.游戲:曬糧食。
講解示范游戲的玩法和規則
(1)布置曬場:幼兒站成四路縱隊,聽到信號后,第一個幼兒把自己的塑料布平放在地上后跳過去,跑到指定的地方拿一個沙包,回到隊伍后面,第二個幼兒跳過第一個幼兒的塑料布,其余動作相同。
。2)曬糧食:第一個幼兒把沙袋放在自己的塑料布上,依次跳過所有的塑料布回隊伍。第二個幼兒跳過第一塊塑料布,其余動作與第一個幼兒相同。
。3)收糧食:玩法同“曬糧食”,幼兒依次收回自己的沙袋。
。4)打掃曬場:玩法同“布置曬場”,幼兒依次收回自己的塑料布。
(1)幼兒分組聽信號依次循環練習投擲。
。2)幼兒四散練習。
(3)幼兒進行練習,輪流地跳、鉆。塑料布要保持一定的高度,跳躍練習時,拉塑料布的幼兒不抖動布。
2.幼兒按規則進行游戲,練習跳躍的動作。1.引導幼兒通過一物多玩活動,學習基本動作跳躍、投擲,并進行練習,增強臂力和彈跳力。
2.在游戲中練習跳躍動作,養成遵守游戲規則的習慣。三、結束部分
做一些放松整理動作。隨著音樂的節奏跟老師做放松、整理的動作。讓幼兒全身放松。教學反思:
4.5 塑料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標志,發現塑料容器上可回收標志里的數字。
2.通過猜想、分類、觀察,了解可回收標志里數字的秘密。
3.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養成細心的品質。
活動準備:
1.可回收標志、帶有數字1,2,4,5,6,7的可回收標志。
2.各種塑料制品、超市貨架。
活動過程:
一、逛超市,激發參與興趣。
1.帶領幼兒逛“超市”,提醒幼兒看看、摸摸超市里的物品。
2.請幼兒說說在超市里看到了哪些物品,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提問:還知道哪些用塑料做成的物品?
二、找標志,發現秘密數字。
(一)認識可回收標志,找出可回收塑料制品。
1.出示可回收標志,幫助幼兒認識,理解其意義。
2.分類:幼兒去“超市”,找出身上有可回收標志的塑料制品放到可回收標志下面。
。
(二)發現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原來都是塑料容器。
1.師生同看:找到了些什么可回收的塑料制品?(飲料瓶、礦泉水瓶、洗發精瓶……)
2.提問:這些可回收塑料制品又可以用來裝什么?(裝水、裝飲料、裝洗發精……)
3.總結:凡是可以用來裝東西的物品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容器;塑料做成的容器就叫塑料容器。
。ㄈ┌l現塑料容器上可回收標志里的數字。
1.提問:塑料容器的回收標志里還有其他什么嗎?(數字)
2.觀察:每人去拿一樣塑料容器,看看回收標志里到底有數字幾。(男女小朋友分組。
3.交流:幼兒觀察后每說一個數字,老師就出示相應的回收標志數字貼到黑板上。
三、做統計,探尋數字秘密。
。ㄒ唬┎孪搿诸悺孪耄跆矫孛軘底值拿孛。
1.第一次猜想:為什么這個可回收標志里要有數字呢?
2.幼兒分類操作:將相同數字的塑料容器放到相應的回收標志數字下面。
3.第二次猜想:相同數字的容器在一起了,看看這些數字,再看看相應的容器里面裝的東西,此時,會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覺得這個數字會表示什么意思呢?
。ǘ┎僮鳌y計——交流,再探秘密數字的秘密。
1.引導:為什么叫容器?看看每個回收標記數字下的容器,分別可以用來裝什么?
(1下面有礦泉水瓶和飲料瓶,可以裝礦泉水和飲料……2下面有洗發精、沐浴露的瓶子, 可以用來裝洗發精、沐浴露……4下面有保鮮袋,可以用來裝菜,讓菜保鮮……5下面有餐盒,我看到家里用來裝各種食品放到微波爐加熱……6下面有泡方便面的盒子,可以用來裝泡面……7下面有太空杯,可以用來裝茶……)
2.統計:出示操作統計表(見附件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與聯想,操作統計什么物品該裝在數字幾的塑料容器里。(操作卡片左上角貼上不同的標記)
3.錄像:看關于《塑料容器上秘密數字》的錄像,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四、送瓶蓋,解決生活問題。
出示幾個蓋子跟身子數字不一樣的容器請每組小朋友幫忙,看看他們該送到哪里?(細節:提醒幼兒合作,共同商量)
4.5 塑料 篇8
活動目的:
1.了解塑料袋和紙袋埋在地下的不同結果。
2.懂得塑料制品會污染環境。
活動準備:
一個月前,帶領幼兒在園內挖兩個坑,分別將一只塑料袋和一只紙袋埋在地下,并做上記號。
活動過程:
一、現場觀看實驗結果。
1.一個月前,我們一起把塑料袋和紙袋埋在了地下,你們猜它們現在會有什么變化?
2.教師帶領幼兒根據記號找到掩埋處,挖出埋在地下的紙袋和塑料袋,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紙袋已有點腐爛,但塑料袋卻完好無損。)這是為什么?
3.教師小結:在自然界中,蟲類和其他微生物會使紙袋慢慢分解腐爛,而塑料袋卻不容易分解腐爛,它會在土壤里"睡"上許多年,而且還會產生有害物質。
二、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塑料袋用得最多?(超市、菜場、水果店、快餐店、面包房等。)
2.帶領幼兒到附近的超市、水果店等處觀察塑料袋頻繁使用的情況。
3.帶領幼兒到附近的多處垃圾房觀看塑料袋的丟棄情況。
三、回園談話,初步了解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1.看到人們每天要用那么多塑料袋,你是怎么想的?
2.使用塑料袋有什么危害?(會影響環境、污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等。)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統計當天家中使用的塑料袋數量,并向父母了解這些塑料袋是哪里來的,裝過什么。
2.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意識地數一數家中一個星期或一個月要扔掉多少塑料袋或其他塑料容器。
4.5 塑料 篇9
教師們為了去提升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在練習中應該為學生們提供怎么樣的閱讀理解呢?相信以下的閱讀理解及其正確答案能夠幫助到你!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網絡整理的《綠色塑料》閱讀題目及答案,相信這些文字會對你有所幫助!
《綠色塑料》閱讀原文、偎芰蠁柺篮螅幢蝗藗儚V泛地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領域。但是,在塑料應用極大地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豐富和改善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塑料不會自行“腐爛”,如果塑料薄膜長期存在于田間,不僅妨礙耕作,而且破壞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對農作物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發達國家對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過掩埋、焚燒和回收利用等方法進行處理,但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為此,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外許多科學家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紛紛投身于“綠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謂“綠色塑料”,并不是指綠顏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夠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會污染環境的塑料。具體地說,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內具有與普通塑料制品同樣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與自然環境同化的一類聚合物。因為它對保護環境具有重大意義,所以被稱為“綠色塑料”。
、“綠色塑料”的品種很多,這里只介紹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轉基因型塑料四種。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劑生產出來的塑料。我國科學家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對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劑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過了技術鑒定,并在推廣中證明這一技術已經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長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會給土壤物化性能帶來影響,對土壤養分造成破壞。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纖維素、木質素等天然物質,用化學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利用農作物下腳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農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極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數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污染環境。
、尬⑸锔叻肿有退芰,是由一種叫真核產鹼性細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產出生化聚酯,再經進一步加工生產出的生物塑料。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微生物學家通過對一種細菌的特定基因隔離,使植物細胞內部生成聚酯,再利用這種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這種塑料在細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環境,而且還可用做肥料回歸大自然。
、咿D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教授索姆維爾等人研制的。他們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從一種叫做營養佳良產堿桿菌的土壤細菌中分離出生產塑料的基因,然后,請保留此信息。)把這一基因轉移到一種遺傳結構簡單的油菜子屬植物中,培育出一種適宜種植的名叫多羥丁酸的塑料植物。這種植物的葉、稈、根都能長出多羥丁酸顆粒塑料,用這種顆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維爾研究的啟發,美國密茨根大學的生物學家則干脆將這種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長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們就可以像種植莊稼那樣大面積種植和收獲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還處在研究或試產階段,距大規模推廣使用還有一段時間,但科學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經為人們展現出光明的前景。我們堅信,隨著研究的加速進展,綠色環保塑料的新時代一定會很快到來。
《綠色塑料》閱讀題目1.通讀全文,說說文章圍繞“綠色塑料”說明了什么內容。(3分)
2.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3.閱讀第②段文字,根據自己的理解,給“綠色塑料”下一個定義。(2分)
4.仔細閱讀第⑤⑥段文字,說說“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何異同。(4分)
相同: 不同:
5.請你結合本文有關知識,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傳“綠色”塑料袋的特點及使用意義,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4分)
《綠色塑料》閱讀答案1.說明了研制綠色塑料的原因、綠色塑料的特點及種類。(共3分,每個要點1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
2.用具體事實說明“白色污染”難以根除(后果十分嚴重)。(共2分,“用具體事實”1分,說明“白色污染問題嚴重”1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
3.綠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內具有與普通塑料制品同樣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夠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會污染環境的塑料。(共2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
4.相同:最終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污染環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纖維素、木質素等天然物質,用化學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種叫真核產堿性細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產出生化聚酯,再經進一步加工生產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還可用做肥料回歸大自然。(共4分,相同點1分,不同點3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
5.答題要點:使用普通塑料袋的危害;“綠色”塑料袋的特點;使用“綠色”塑料袋的意義;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共4分,每個要點1分)
4.5 塑料 篇10
從《少喝塑料瓶裝水》這篇文章中你會發現這么一個問題:瓶裝礦泉水經常被細菌和真菌污染。那么在做這道閱讀題的時候,你掌握好每個正確答案了嗎?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少喝塑料瓶裝水》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少喝塑料瓶裝水》閱讀原文①出門在外,口渴的時候我們都習慣買一瓶水喝,瓶裝水給我們的印象是干凈方便,尤其是高檔瓶裝水都會標榜自己“出身清白”,“從未受到過人類污染”。例如,“王島云雨”產自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那里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干凈的空氣”,水質自然清潔無比;“公元前一萬年”產自號稱“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詩省沿岸的冰川,水質更是純正無比。然而,科學家指出,塑料瓶裝水也有可能“不干凈”。
、谟瘜W研究人員威廉•肖迪克表示,裝飲用水的塑料瓶生產過程就有污染隱患,因為在制造瓶子的過程中,會使用含有銻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劑,隨著塑料瓶的成型,銻元素也進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會持續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屬元素銻,這種元素長期積聚在體內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對十五種熱銷瓶裝水進行化學檢驗,結果發現天然地下水中的銻含量是萬億分之一,而剛出廠的瓶裝水的銻含量平均為萬億分之一百六十。時間越長,塑料瓶中的銻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這個過程就像泡茶一樣。出廠三個月后,瓶裝水中的銻元素的含量競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瓶裝水包裝上注明的保質期大多是24個月。另外,溫度越高,銻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們對瓶裝水需求量較大的季節是溫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雖然攝入極少量的銻元素不會導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攝入則會誘發嘔吐,甚至可能致命。
、勖绹鸫髮W的研究人員米歇爾等人發現,不少塑料瓶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名為雙酚A(BPA)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與出生缺陷、發育問題以及心臟病和糖尿病患病風險高有關聯。專家對它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表示擔憂,而一些國家已將該物質正式列為有毒物質。
、艽送猓商m研究者發現,瓶裝礦泉水經常被細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裝礦泉水對健康個體致病的危險可能有限,但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嬰兒,則有更高的感染危險。
、萦“水與環境管理協會”的執行主席尼克•里夫斯還表示,瓶裝水對環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視。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為270萬噸,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從石油中提取的,僅在美國,制造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萬桶石油,這些石油可以供十萬輛汽車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變成了垃圾,需要420xx年至1020xx年才能降解。這些塑料垃圾在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氣體和含有重金屬的灰燼。
(摘自20xx年5月《知識就是力量》,略有刪改)
《少喝塑料瓶裝水》閱讀題目10.根據選文內容,說說為什么要少喝塑料瓶裝水?(6分)
11.第②段畫線句主要運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3分)
A.隨著溫度增高,時間增加,塑料瓶中的銻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會越來越大。
B.重金屬元素銻一旦被人體攝入,就會誘發嘔吐,甚至可能致命。
C.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變成了垃圾,需要400至1020xx年才能降解。
D.專家認為,在塑料瓶加工過程中所加入的名為雙酚A(BPA)的化學物質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13.選文中多處地方加點,結合其所在的語言環境,說說它們在說明方面的共同作用。(3分
《少喝塑料瓶裝水》閱讀答案10.(6分,前邊三點要寫出,各占2分)裝飲用水的塑料瓶生產過程就有污染隱患(或“塑料瓶中可能會有持續向瓶中的水溶解可能危害健康的重金屬元素銻”);不少塑料瓶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名為“雙酚A”(BPA)的有害化學物質;瓶裝礦泉水經常被細菌和真菌污染;制造瓶裝水的塑料水瓶要消耗大量石油,塑料水瓶變成垃圾后燃燒可對環境產生污染(或“瓶裝水的塑料水瓶對環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視”)。
11.(4分,說明方法各占1分,分析2分)列數字、作比較。具體準確地突出了塑料瓶裝水的銻含量很高,進一步說明裝飲用水的塑料瓶在生產過程中就有污染隱患。
12.(3分) B
13.(3分) 加點的詞語指出了一些科研人員的研究和科學權威人士所說的話,它們使所要說明的內容有根有據,增強了說明的可信度和客觀性,使說明做到準確。
《塑料瓶裝水真的“干凈”嗎》閱讀原文、俪鲩T在外,口渴的時候我們都習慣買一瓶水喝,塑料瓶裝水給我們的印象是干凈方便,尤其是高檔瓶裝水都會標榜自己“出身潔白”“從未受到過人類污染”。例如“王島云雨”產自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那里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干凈的空氣”,雨水自然清潔無比;“公元前1萬年”產自號稱“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詩省沿岸的冰川,水質更是純正無比。然而,科學家指出,塑料瓶裝水也有可能“不干凈”。
、谟瘜W研究人員威廉•肖迪克表示,裝飲用水的塑料瓶的生產過程就是污染隱患,因為在制造瓶子的過程中,會使用含有銻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劑,隨著塑料瓶的成型,銻元素也進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會持續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屬元素銻,這種元素長期積聚在體內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對15種熱銷的瓶裝水進行化學檢驗,結果發現天然地下水中的銻含量是萬億分之一,而剛出廠的瓶裝水的銻含量平均為萬億分之一百六十。時間越長,塑料瓶中的銻元素在社會中的溶解量越大,這個過程就像泡茶一樣。出廠3個月后,瓶裝水中的銻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瓶裝水包裝上注明的保質期大多是24個月。另外溫度越高,銻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們對瓶裝水需求量較大的季節是溫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雖然攝入極少量的銻元素不會導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攝入則會誘發嘔吐,甚至可能致命。
、勖绹鸫髮W的研究人員米歇爾等人發現,不少塑料瓶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一種名叫雙酚A(BPA)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與出生缺陷、發育問題以及心臟病和糖尿病患病風險高有關聯。專家對它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表示擔憂,而一些國家已將該物質正式列為有毒物質。
、艽送,荷蘭研究者發現,瓶裝礦泉水經常被細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裝礦泉水對健康個體致病的危險可能有限,但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嬰兒,則有更高的感染危險。
、萦“水域環境管理協會”的執行主席尼克•里夫斯還表示,瓶裝水對環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視。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為270萬噸,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從石油中提取的,僅在美國,制造這些塑料就要消耗150萬桶石油,這些石油可以供10萬輛汽車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變成了垃圾,需要420xx年至1020xx年才能降解。這些塑料垃圾在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氣體和含有重金屬的灰燼。
(摘自20xx年5月《知識就是力量》,有刪改)
《塑料瓶裝水真的“干凈”嗎》閱讀題目18.閱讀第②段,說出本段除去運用了打比喻、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外,還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種說明方法在于說明什么問題?(2分)
19.閱讀第④段,本段中有的詞運用得很準確,請你任意選出1個詞,并說明它為什么準確。(2分)
20.閱讀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關知識,分析“媽媽”的做法有幾處不科學?并說明原因。(4分)
【材料】
在我國有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許多媽媽給新生兒喂奶粉時,所選購的奶瓶是塑料瓶。這種奶瓶比玻璃奶瓶價格也便宜,加之不宜破損,所以,塑料奶瓶成了首選。沖奶粉的過程也很簡潔:把奶粉先放入瓶中,然后用高溫的水一沖,再搖晃幾下,感覺溫度合適了,就開始喂嬰兒。如果這次嬰兒沒吃完,下一次加點奶粉,加點水繼續讓嬰兒喝。
《塑料瓶裝水真的“干凈”嗎》閱讀答案18.答案:第②段還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種說明方法在于說明瓶裝水銻元素含量(遠遠超過天然地下水銻元素含量)大大增加。(共2分。共2點,每點1分)
19.答案示例:本段中“可能”一詞運用得很準確。“可能”一詞限制“有限”,準確說明了污染的瓶裝礦泉水對健康個體致病的危險較低是作者推測的,還沒有更科學證明。(共2分。共2問,每問1分)
20.答案示例:“媽媽”的做法有3處不科學:選購塑料奶瓶,因為塑料瓶含有銻元素;(這種元素長期積聚在體內可能危害健康。)用高溫的水沖奶粉,因為溫度越高,銻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讓嬰兒吃過時剩奶,因為這樣極易被細菌和真菌污染。這樣做,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嬰兒有更高感染危險。(共4分。共3點,每點1分,表達1分)
4.5 塑料 篇11
[活動目的]
1、學習利用廢舊材料進行簡單的小制作。
2、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塑料瓶小制作、干凈的塑料瓶若干、剪刀、刻刀、各色及時貼等。
[活動過程]
1、出示用廢舊材料制作的小制作請幼兒欣賞:如,用酸奶瓶制作的小豬、小貓、小狗等小動物;用可樂瓶制作的小動物鞋(可以用來練習系鞋帶);用果凍盒制作的吊鈴、小花等。
2、學做小制作:這些都是用廢舊東西制作的,你想不想學做一個?重點教幼兒一二種小制作。(準備的廢舊材料已經清洗過)酸奶瓶制作小豬:剪一塊如同酸奶瓶瓶口大小的及時貼,貼在酸奶瓶口上,做小豬的嘴巴;剪處小豬的兩只耳朵貼在瓶頸兩邊;剪處小豬的尾巴貼在瓶底;再在小豬的身上貼上些花紋,一只可愛的小豬就做成了。
用果凍盒制作小花:果凍盒底穿洞,穿線吊掛;剪出花瓣貼在果凍盒邊緣即成。
3、幼兒學做小制作,教師指導。
4、作品展示:互相欣賞、互相學習。
5、教師小結:
小朋友做個有心人,把你家的廢舊材料收集起來,想一想還能做出什么東西里美化我們的環境。
4.5 塑料 篇1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剪、貼、撕、畫等多種技能有創意的裝飾塑料袋。
2、探索塑料袋的多種玩法,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塑料袋(每人一個)、卡紙裝飾物、彩筆、雙面膠、剪刀(每人一把)、教師制作的范例。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引出主題。
引導幼兒回憶說出塑料袋的用處,告訴幼兒塑料袋不僅有多種用處,我們還可以跟它做游戲。
2、欣賞教師范例,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怎樣裝飾塑料袋。
3、幼兒自由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激發幼兒玩塑料袋玩具的興趣,說說我們裝飾好的塑料袋可以怎樣玩?如:可以套在頭上當頭飾, 可以拴上長長的繩像放風箏一樣玩等。
5、引導幼兒拿自己制作的玩具,與同伴進行游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說說還可以用塑料袋做成什么?請幼兒收集塑料袋,在手工區繼續開展創造性活動,并告知幼兒廢棄的塑料袋不能亂扔,要保護好環境。
4.5 塑料 篇13
一、教材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斷進步和發展,豐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們的生活中隨外可見,塑料制品的廣泛應用給人類帶來的是什么?
學習這一課讓幼兒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兒在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塑料制品的實物,因此,這一課題幼兒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時,這一課題中的教具,具體、直觀、豐富多樣,大量生動的實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兒感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欲望。有關“白色污染”的總是對幼兒來說有些抽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前組織幼兒清理園內的塑料垃圾,再觀看有關“白色污染”的圖片和紀錄片,幼兒會很透徹地理解“白色污染”。
二、目標確定
中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征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活動通過尋找發現、觀察比較生活中常見的塑料制品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征的興趣,而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因此,針對本班幼兒和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實物的觀察比較,讓幼兒在探索中認識各種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兒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們生活、生產中的用途。
以上兩個目標是本課的重點。
3、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觀看,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目標,我做了如下準備:
1、幼兒每人自帶塑料制品一、兩件。
2、帶領幼兒在園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動。
3、在活動區投放各種各樣的塑料制品。
4、白色污染圖片及光盤。
四、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發現法、觀察法、比較法相結合,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征的愿望,了解塑料制品特征,為了解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我運用了交流討論法、設計情境法,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經便幼兒理解。
五、教學過程
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ㄒ唬┘ぐl幼兒興趣
首先我設計提問:“小朋友們,請把你們帶來的各種東西拿出來吧,告訴大家,你帶來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這時幼兒會把帶來的東西擺放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具體生動的教具擺放在桌子上,自然構成了一個色彩繽紛的塑料制品展示會,幼兒感受到刺激,學習興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發出來了。)
然后幼兒自由發言:我帶的是小杯子,喝水用的;我帶的是一輛小汽車,玩游戲用的……最后教師小結:小朋友帶來的這些世界杯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課題。
。ㄟ@一問題的設計體現了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體原則)
。ǘ┮龑С霈F
1、在活動室里尋找塑料制品。
2、尋找后啟發引導幼兒說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師出示實物,引導幼兒說出形狀不同、顏色不同、薄厚不同、軟硬不同、高矮不同、長短不同。(經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和教師的啟發引導,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決。然后同樣用示范引導的方法,讓幼兒說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較方便、比較安全等內部特征。)
這一環節完成活動目標。
(三)交流討論
本環節主要讓幼兒了解塑料制品的用途。請涉朋友分組討論,由于幼兒自帶了那么多塑料制品,活動區里又投放了那么多,因此幼兒討論的會非常激烈,激烈的討論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
最后,教師把講座結果歸類小結: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學習用塑料制品。
3、電器產品中的塑料制品。
這一環節完成了活動目標2。
。ㄋ模┣榫吃O計
如今,塑料制品垃圾已成了環境的重要殺手,本環節主要是為了培養幼兒的初步的環保意識而設計的。
首先祟塑料大棚模型,再通過課前的“垃圾清理”活動和觀看光盤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塑料制品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教育幼兒不隨意亂扔塑料制品,盡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勵幼兒研究一些處理塑料制品的科學方法,讓幼兒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的信念。
完成活動目標3。
(五)活動延伸
1、創造環境,在活動區多投放各種塑料制品,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然鞏固對塑料制品的認識。
2、在活動室張貼有關“白色污染”的圖片,動員幼兒帶家長利用雙休日時間體驗“白色污染”和用自己的能力杜絕“白色污染”。
4.5 塑料 篇14
活動目標:
1、知道塑料瓶被回收后的處理方式。
2、按順序閱讀并積極發表看法。
活動準備:
課件資源:《圖片塑料瓶到哪里去了?》5張,圖片《其他瓶罐變成什么?》1張,塑料瓶照片。
活動過程:
觀看各種飲料瓶照片,引導幼兒討論。
——你們喝過飲料嗎?知道這些都是什么瓶子嗎?
——這些瓶子屬于什么垃圾呢?要扔到什么顏色的垃圾桶里?
——如果瓶子沒扔掉,還可以用來做什么?
鼓勵幼兒思考,被回收的塑料瓶可以用來做什么。
——藍色垃圾桶表示垃圾可以回收利用,那塑料瓶能用來做什么呢?
——發揮你的想象力,你覺得這些塑料瓶還可以做成什么呢?
?幫助幼兒理解圖片,讓他們了解塑料瓶被回收處理的常規方式。
1、請幼兒自主觀察圖片,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塑料瓶回收后去哪里了呢?你一定也很想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答案,再帶領幼兒一起閱讀。
——你們覺得塑料瓶被回收后經歷了哪些步驟變成新的東西?
——5個塑料瓶可以做成什么?12個塑料瓶呢?78個呢?
幼兒分組閱讀圖片《其他瓶罐變成什么?》,集體討論其他瓶子回收后是怎么被處理的。
——玻璃瓶被回收后怎么處理的?
——鐵罐被回收后怎么處理的?
附【故事】
塑料瓶哪里去了?
你知道,用完的塑料瓶到哪里去了嗎?一起來發現吧!
喝完的塑料瓶還可以回收,但是可以做成什么呢?
也許可以做成新的瓶子?也許可以做成一件衣服?
我們一起去看看塑料瓶到哪里去了吧!
1、工人叔叔會把回收的塑料瓶按照瓶子的顏色整理分類。
2、再把塑料瓶的蓋、瓶圈和標簽拆掉。
3、接著,塑料瓶被機器壓扁,變成一塊一塊的塑料瓶磚。
4、機器又把塑料瓶磚切成好多塑料膠碎片,再把這些碎片清洗干凈并烘干。
5、塑料膠片加熱融化以后,變成一顆顆的小塑膠粒。
6、小塑膠粒經過機器處理后,可以變成各種再生的塑料制品。
塑料瓶不只可以做成衣服,還可以做成各種生活用品。
5個塑料瓶可以做成一個塑料袋;12個塑料瓶可以做成一件短袖衣服;78個塑料瓶可以做成一條毯子。
生活中還有哪些瓶瓶罐罐可以被回收利用呢?其他瓶瓶罐罐經過加工后又可以變成什么呢?
玻璃瓶:
1、先去掉廢棄的玻璃瓶蓋,再沖洗晾干,然后按照不同的顏色分別回收。
2、有些裝米酒、啤酒的瓶子,經過高溫消毒就可以再重新包裝使用。
3、有些牛奶瓶會打碎,再熔制成新的瓶子。
鐵罐:
1、我們吃的罐頭、飲料的瓶子有的是用鐵做的。
2、回收后,需要對它們分類、壓扁、再熔制。
3、有的鐵會再熔制成鋼筋,用來蓋房子、造車子。
趕快去拿東西回收咯!
4.5 塑料 篇15
活動總目標:
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學會圍繞塑料袋進行簡單的談話,說出自己的發現。通過運用塑料袋開展多種游戲活動,引發幼兒愿意嘗試多種新玩法,讓幼兒了解使用塑料袋的有關安全常識。認識到它與人與環境的關系,愛護環境。
游戲活動
。ㄒ唬和嫠
目標:通過用塑料袋玩水的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體驗游戲的快樂。
準備:塑料袋若干、其中有的袋子上事先扎好大大小小的孔、較深的水盆
過程:〈一〉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 小朋友,老師這兒有許多塑料袋,你們想不想玩兒呀?”
〈二〉幼兒在布置好的場地中玩水,進行探索活動。
1幼兒自由用塑料袋玩水。
2觀察有漏洞的袋子裝水的情形,玩“噴泉”游戲。
3討論為什么有的噴泉大有的噴泉小呢?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水多→水流快,水少→水流慢;洞大:水柱粗,洞。核。
4幼兒再次玩水。
游戲活動二:玩色
目標:
通過玩色活動,了解塑料袋透明的特性,探索顏色由淺到深的變化過程。
感受色彩對比。
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準備:
白塑料袋若干、彩色水筆墨水、水盆
過程:
〈一〉 幼兒用袋子蒙在眼睛上,觀察周圍事物,感受塑料袋透明的特性。
〈二〉用袋子玩水、玩色,觀察色彩變化。
1、由少到多地往袋子里滴入墨水,引導幼兒觀察水中顏色由淺到深的變化。
2、將袋子中的水倒掉,觀察白塑料袋變成了有顏色的塑料袋。
3、排筆蘸上各種顏色的墨水涂刷在塑料袋上。
待晾干后透過染色后的袋子觀察周圍的景物。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4.5 塑料 篇16
說課:會飛的塑料袋
一、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們都把這些材料物品裝在塑料袋里帶到幼兒園來,我們讓孩子們把這些塑料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柜里。在過后的幾天我們奇怪的發現,塑料袋都被孩子們拿了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質地比較硬的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著塑料袋跑來跑去;還有的把塑料袋弄平當手帕在折。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后,我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在后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于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的局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
二、本班幼兒的情況
我們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里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來陪他們學習和游戲,而且父母基本都不會買昂貴的玩具給他們玩,這也許是他們對塑料袋會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觸中發現,這些孩子有著同齡孩子所共有的年齡特點,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于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在平時的“動手做游戲樂”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剪、折、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 活動目標與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游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服務的,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注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
四、 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 人手一個塑料袋;各類裝飾性材料皺紙、彩紙、玻璃紙、動物紙等;人手一把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簍筐;音樂磁帶。
2、對塑料袋的性質有初步的認識。
3、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于來回跑動。
五、 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塑料袋有一定的認識;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于突破難點采用的方法:創設寬松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范;個別指導。
遵循新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六、 活動流程
整理塑料袋――故事“塑料袋的夢想”――分組討論,想辦法――幼兒動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并嘗試讓塑料袋飛起來――塑料袋的其他玩法
七、 活動過程
1、 整理塑料袋。(兩分鐘;主要教法:教學活動情景化)
師“呀!是誰把塑料袋弄成這樣?”
師“小朋友,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幼“我們一起來把它撿起來吧!”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創設了一個到處丟滿了塑料袋的場面,通過實際的場景,讓幼兒很自然的進入了活動,在現場孩子們撿塑料袋非常起勁,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處理塑料袋,同時引出故事“塑料袋的心愿”。(五分鐘;主要的教法:故事教學法)
師“現在我們怎樣來處理這個塑料袋呢?”
師“塑料袋一直有一個心愿,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幫它”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塑料袋飛上藍天呢?”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剛開始有一個孩子說要扔掉塑料袋,可是好多孩子說要玩塑料袋.大家討論一至通過要玩塑料袋。那么塑料袋怎么玩呢?此時教師恰當的運用了“塑料袋的心愿”這個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幫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引發了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顒又薪處熓冀K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從以往教師權威的角色轉變到了平等的首席。在這個語言活動的環節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綱要.語言》)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25分鐘;主要的教法:操作法)
師“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中,教師做的比較好的方面就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裝飾活動,中等能力的可以讓他們在追逐跑中尋求塑料袋高飛的辦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嘗試不同質地的塑料袋,不同長短的線,使塑料袋飛起來會發生什么樣的不同情況。
我們還發現女孩側重裝飾,男孩則偏愛放飛塑料袋。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我們觀察到了孩子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動腦做出了一些“創新,如:一個幼兒在用繩結塑料袋口的時候,由于小手肌肉群控制能力差不會系,他就把繩字饒在袋口用透明膠把它貼在了一起;一個幼兒用雙面膠直接裝飾,他覺得這樣比較好看,教師對于他們的做法都給予了肯定!肮膭钣變河貌煌囆g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在探索塑料袋飛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告訴幼兒怎樣讓塑料袋飛高,而是讓幼兒在積極的跑動中,和相互比較中自發的認識到跑的快,塑料袋本身的質地,繩子的長短都會影響塑料袋的飛行。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4、引導幼兒認識塑料袋的不同玩法。(五分鐘;主要的教法:示范引導)
聽音樂想象塑料袋的不同表現方法。(在頭上變成花結,在嘴巴上
變成號,在屁股上變成尾巴等)
師生一起玩充了氣的塑料袋。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幼兒在這一環節跟隨教師和音樂玩塑料袋情緒非常高漲,活動中有模仿有創新,為幼兒進一步的建構有關知識能力打下了基礎。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嘗試塑料袋的其他玩法,對塑料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設計這樣的活動延伸其目的就是為了產生下一個主題,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
總的來說“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設計,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并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自主積極的狀態,從說教模仿訓練——強調自主探索發現,從重視教的方法—— 注重學的過程,在相互的觀察,幫助中學會了裝飾,探索到了一些關于塑料袋的秘密。讓我們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發展兒童只有適合兒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4.5 塑料 篇17
在做《泡沫塑料做衣服》這篇閱讀理解的題目的過程中,你將會怎么樣的思考與反思呢?正確的解題思路與答案將會對你有個很大的幫助!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網絡整理的《泡沫塑料做衣服》閱讀題目及答案,相信這些文字會對你有所幫助!
《泡沫塑料做衣服》閱讀原文提起泡沫塑料,我們大概都不陌生,它有些像咱們常說的海綿,但比海綿結實多了,用它搓澡、擦地板,特別耐用。
泡沫塑料有很多種,并不是所有的泡沫塑料都能用來做衣服,用于衣著的主要是聚氨基甲酸一類,它是好幾種化學原料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它相當于軟木的1/10那樣輕,又像海綿那樣軟。它的彈性很大,一塊跟普通桌子差不多大的泡沫塑料,就能承受40噸的壓力。40噸有多重呢?假如一個同學體重40千克,它就能承受1000個同學的重量。去掉壓力后,泡沫塑料又能很快恢復原有的厚度。
泡沫塑料內部充滿了氣孔,所以透氣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氣溫升到20xxC,或是降低到-320C時,它也不變,保持著良好的柔軟性。
泡沫塑料最大的特點就是保暖。50克泡沫塑料相當于550克羊毛的保暖效果,這是因為泡沫塑料內的無數氣孔能容納大量的空氣,而空氣是不易導熱的。織物纖維中的空氣越多導熱性就越差?諝馐菬崦浝淇s的,用泡沫塑料做衣服或做衣服的襯里,只要人體有一點熱量,泡沫塑料內的空氣就會膨脹;空氣的壓力使泡沫塑料伸展開來,擠住了透氣孔,空氣對流量減少,增強了衣服的保暖能力。所以用它做宇航服、飛行服、航海服或普通人的冬裝是再合適不過了。同時,它還可以取代棉、麻、毛、絲等天然纖維,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又好洗又好干。到時候,服裝家族就又添了一個新成員了。
《泡沫塑料做衣服》閱讀題目1.細讀全文,說說用泡沫塑料做衣服有哪些好處。(4分)
2.文中畫線的“又好洗又好干”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服裝家族就又添了一個新成員了”中的“新成員”指什么?(4分)
3.泡沫塑料衣服為什么比其它一些織物纖維衣服的保暖效果好?(4分)
4.指出下面加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3分)
“泡沫塑料有很多種,并不是所有的泡沫塑料都能用來做衣服,用于衣著的主要是聚氨基甲酸一類,它是好幾種化學原料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
《泡沫塑料做衣服》閱讀答案1.(4分)重量輕;彈性大;柔軟;透氣性好;耐洗易干;保暖能力強;取材廣泛;成本低廉
2.(4分)容易;泡沫塑料衣服
3.(4分)泡沫塑料衣服內的無數氣孔能容納大量的空氣,空氣不易導熱;只要人體有一點熱量,泡沫塑料內的空氣就會膨脹,空氣壓力使泡沫塑料伸展開來,擠住透氣孔,空氣對流量減少。(或減少熱傳導,減少對流量)
4.(3分)“主要”即大多,科學準確地說明了泡沫塑料中“用于衣著”的大多是聚氨基甲酸一類,而并非所有的泡沫塑料都能用來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