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作文(精選3篇)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作文 篇1
花了謝了,有重開的日子;錢花光了,也可以再掙。唯獨時間,沒有倒流的時候。
我們,只有一次童年,“光陰似箭,日月入梭。”如果現在就只知道玩,不好好學習,長大后,可找不到好職業!有句話叫”先苦后甜“,如果你現在苦一些,苦盡甘來,長大后,那時,就比現在甜,就值得多。
在街上,有很多乞討的人,一些比較善良的人,會給他們一些錢,可我覺得你們錯了!他們是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才落到了這種地步,那是他們活該,我們不應該可憐他們,從中,讓我覺悟,也讓我明白,如果現在浪費時間,說不定,哪一天,我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不要責怪時間過得太快,太無情了。聰明的人,反而會感謝時間,也會知道怎樣去利用時間,惋惜是毫無意義的,最重要的是去把握它,誰對時間越吝嗇,時間就對誰越慷慨。不要讓你的今天變得空白,要讓你的今天變得豐富多彩,哪怕一分鐘,也不要讓它走掉。全世界幾億人口,假如每人抓緊一分鐘,那會是多大的數目呀!
摘掉今天的小草,怎能看見明日的花朵;今天不好好學習,怎能看見明天的笑臉。
不要辜負時間,不要辜負自己的一生。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作文 篇2
在我的書柜上擺著一枚金光閃閃的《曙光杯》全國少年兒童書法大賽的金獎獎牌,每當我看到它,心情就難以平靜。它是我的榮耀,它是我的驕傲,它是我勤奮努力的結晶。它的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
從一年級起,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一開始,我興致勃勃,寫得特別有興趣,吳老師也直夸我進步快、寫得活。可到了三年級時,對書法的感覺不那么新鮮了,由于學習任務也重了,而媽媽對我的書法也不那么嚴管了,因此使我書法水平原地踏步,沒有明顯提高,我和書法這個朋友漸漸不在一起玩了。有一次,天下著大雨,打著雷,這天是去吳老師家學習的日子,但我一見這討厭的壞天氣,一想自己要冒雨去寫字,新皮鞋還不知道弄成什么樣子,于是狠下心不去了。過了幾分鐘,家里電話丁零零地響了起來,我一看顯示屏,是吳老師,心里七上八下,但還是捂住耳朵不去管它。電話不響了,可爸爸急匆匆地跑回家來了,他一進門,見我正悠閑自在地看著電視,氣呼呼地說:“你怎么沒去吳老師家,打電話也不接,我們還當出了什么事,大家都急死了。”話音剛落,便拉著我去了吳老師家。我雖心不甘,情不愿,但見了爸爸,只得乖乖跟著走。
來到吳老師家,爸爸把我的事都給吳老師說了,等送走了爸爸,他從抽屜里拿出一張小紙條,又用筆專心致志地寫了幾行字,寫完了他把紙條給了我,上面寫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吳老師說:“你今天就寫這四句話吧。”我想:寫就寫吧,反正依樣畫葫蘆,吳老師看透了我的心思,他一邊教我寫字,一邊認真向我解釋,還給我講了個故事:
我有個表弟,今年四十多歲,年輕力壯,卻一直在家苦呆著。表弟二十幾歲時是一家集體企業的會計,一直干得很好,大家都尊稱一聲“張師傅”。企業轉資后,前幾年,廠里買來了電腦,這可把表弟這“鄉巴老”難住了,不僅這樣,廠里還與外資企業合作,郵件傳真全是英文,表弟連ABCD都不知道,哪能知道寫的是啥,無奈之下,他只得辭職,回家開了一家小雜貨店過日子,表弟真是后悔啊,自己在以前常想著會打算盤就夠,也不想多學點,直到現在,就因為跟不上形勢,不繼續學習,后悔也來不及了。
吳老師教我寫完了整首詩,我也全明白了吳老師的用意,心中恍然大悟,真慚愧自己今日所作所為,臉頓時紅得像大蘋果。于是我從此發奮努力,再也沒有因畏懼風雨而落下一節課,黃紙寫了一疊又一疊,宣紙寫了一刀有一刀,經過自己的堅持不懈,終于在比賽中有了好成績。
“三更燈火五更雞,也是女孩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四句經我修改的話成了我的座右銘,一直勉勵我要好好學習,只有今天努力學習,日后才無厭無悔。吳老師送給我的這首詩成了我前進的動力,奮斗的目標!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作文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諸葛亮的《誡子書》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今日,我卻將它借用過來,改成:“非勤學無以致遠”。
勤奮學習,是我們自己的責任。高中三年為什么而學?自然是考上心儀的大學。有些人懵懵懂懂,或不屑一顧,想著只要有其它本事,定能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們錯了,勤學三年的成果,除了一所好學校,更是以后的人脈,以后的成就。好的大學代表了好的朋友圈,代表了自身的檔次。不要揮霍這三年,因為我們最好的年華都放在了讀書上,我們要對得起青春!
古有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松脂照明。古時候的環境想必遠不如現在舒適,學者卻忍受著窮困,寒冷,痛苦,不論春夏秋冬,一心一意勤學苦讀。這是為什么?
或許我們會想,古時候沒有那么多的娛樂設施,沒有如此發達的信息設備,古人只好把時光消磨在學習上。只是我們忽略了,那時也有許多紈绔子弟整日不干正事,最終墮落下去。或許又有人認為,貧窮之人更能體悟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勤奮,這樣才能出人頭地。我卻說,他們不是因為生活所迫,而是出于本心。
假如窮困之人心底沒有希望,自甘墮落,那么他怎會勤學苦讀?
皆是出自本心啊。
現在的我們,沒有家財萬貫,至少衣食無憂。只要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勤奮之心,還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呢?
當然,勤學的路上,更看我們自己的本事。
陳平為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調節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若陳平沒有一顆寬容仁愛之心,他會有如此大的成就么?
學習之路上,我們難免遇到什么磕磕絆絆,煩躁不耐之情滋生是常有的事。千萬不要忘了寬容。心態好了,學習才更順。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將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在學習的道路上,恩師的指點更是必不可少的。他們的指點會讓我們茅塞頓開,少走許多彎路。多些感激之情,你的人生一定會快樂。
還有許許多多……
從現在開始,又是新的起點。勤學以致遠,遠到改變你我的人生軌跡。
最后,祝大家新的學期學業蒸蒸日上!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