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擴大發言
第一,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在全面提高糧食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我市的區位優勢、市場優勢、技術優勢,積極推動精品農業、特色農業、設施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上規模、有特色、創品牌,使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一要以提升農副產品自給水平為切入點,借鑒以色列等發達國家經驗,大力發展高效精品農業,著力建設一批高科技、高標準、高效益的規模化設施蔬菜和標準化健康養殖農業示范園區。二要以“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為切入點,建設一批特色農業大產業、大基地、大項目,實現農業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和板塊式發展。三要從滿足城市居民精神生活需求出發,突出發展休閑農業,做大規模,形成特色。
第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堅持以工業化帶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優做精醋業、畜產品、干鮮果、蔬菜、優質糧油等主導產業,構建園區引領、基地支撐、龍頭帶動、農戶受益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推動農業效益不斷提升。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圍繞農業結構調整、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培育、爭取、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就業容量大、帶動增收能力強的產業項目、農產品加工項目和民生項目,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定位清晰、錯位發展的新型農業產業集群和園區,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不斷提升縣城和中心鎮集聚輻射能力,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第三,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創新。要把科技強農、科技興農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大力推動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實施一批農產品及精深加工的科技攻關項目,培育高產高端高效農業。要以貫徹今年中央1號文件為重要原則,依托省城科教優勢和工業優勢,加快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要抓好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把優質種源和科技知識送到農村。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勞動技能。
第四,切實加快脫貧增收步伐。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經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我們要全面把握新階段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在片區開發、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科教扶貧、改善農村民生等方面下功夫,著重研究解決低收入農民的增收問題,重點通過在貧困地區布局一批重點工程和產業項目,確保有勞動力的低收入農戶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或從事產業化經營的特色農業,力爭低收入農戶收入增幅高于全市農民人均收入增幅。無力脫貧的農戶要全面納入低保范圍,加大補助力度。要加大異地扶貧搬遷力度,幫助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相關部門和縣(市、區)要加強底數摸排和政策的擬定實施計劃,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三、高度關注農村民生問題,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城鄉發展差距,不僅是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更大的是科教文衛、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民生領域上的差距,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上的差距。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必須從全市發展大局考慮,從群眾長遠利益出發,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和基本民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