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優秀學生發言稿600字(精選3篇)
網課優秀學生發言稿600字 篇1
各位同事們:
大家下午好!
美術課我選擇的是騰訊視頻授課,我針對線上授課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有利于線上教學和學生感興趣的課程,比如手工,我選擇的教學資源一般在好看視頻,抖音,和國家教學資源平臺,在這幾個平臺下載美術相關教學視頻。
每節課我都會提前一周備課、試課,找好視頻教學節點,提前通知學生準備課上所需材料,課后鼓勵學生將作品上傳,師生共同評價。孩子們有時也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活動,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我還利用微信群發布課程微視頻資料和課件,引導學生課下進行創作。
通過本次線上教學的開展,我們對“互聯網+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方面,線上教育使家長和學校聯系更加密切,學生們也利用互聯網開啟了汲取新知識的大門。
線上美術課程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新授過程中師生的互動不能很好的呈現,很多啟發性的問題只能是老師自問自答,另外老師因為看不見學生的狀態,所以針對學生在繪畫或者手工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只能通過連麥的形式解決,由于時間有限,連麥也只能解決個別學生的問題,無法顧及大部分的學生。當然線上教學也有一些優勢,比如線上教學可實現非實時教學,可反復多次回看;能夠及時收到學習反饋,教學統計方便、客觀;另外網上資源豐富、信息量大,可供老師選擇;線上教學還能方便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自學,也有助于因材施教。
未來線上教學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努力,認真踏實的上好每一節課,讓每個學生在線上教學的美術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
網課優秀學生發言稿600字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繼續我們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只是改變了原來的研討方式,由現場研討變為視頻會議。集體備課時大家集中研討本周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作業的處置,以及線上教學經驗的分享。這樣為我們線上教學的質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其次,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個人還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微觀備課。因為我教的是畢業班,現在正在進行復習,我針對自身特點和學生情況,說幾點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利用網絡直播課,聆聽專家指導,加強自身學習,更新理念。
(二)在新理念指引下,實踐中認真修改教案、調整課件,不斷調整教學思路、教學方法。
首先展示復習目標,明確復習任務,和孩子們一起挖掘與考點相關的內容,明確重難點。
其次建立時空坐標,幫助孩子樹立時空觀念,凸現歷史學科的學科特點和素養。
然后完成階段特征宏觀聚焦和本單元知識網絡的構建,建立大單元概念,明確各個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之后就是簡單的考點知識梳理和河北中考真題演練,加強對方法的指導和考情的分析。
最后是知識的拓展和提升。
(三)在課堂上,主要采用釘釘中“在線課堂”的教學模式,增加和學生的互動,保證課堂的效果,注重把學生的學落到實處。
(四)課后作業的設計,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并認真批改每一份作業。例如:可以錄一段讀書的錄音,或者自己復習鞏固基礎知識的圖片,還有完成一部分精練本的作業。
(五)課后答疑也是采取多種形式。有學生會直接在線上單獨問我,也有的是在提交作業時和我進行語音或文字上交流,針對共性的問題我會在課上統一答疑。
網課優秀學生發言稿600字 篇3
做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深知線上授課的不易,無法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無法直接了當地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很多信息無法第一時間順暢傳達,設計好的課堂活動不便進行,時不時還要受到絡連接的限制,每當電腦上顯示“絡連接不暢”時都會被嚇出一身冷汗。課期間,我最深的體會就是,老師們真的要做到“眼觀六路”,一臺電腦遠遠是不夠的,電腦上的PPT需要順暢播放,還要配一部手機或者一臺平板,觀察學生的狀態,及時提醒學生要認真聽課。
課期間,最大的考驗還是授課內容的調整。在原本的教學計劃中,期中考試后的教學模塊為訪談教學,首先會和學生一起來學習訪談活動進行前的注意事項及相關要求等,會一起來分析某部訪談節目中,訪談問題的設置,并且還設計了學生模擬訪談的活動。學生會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成員共同商討后確定訪談主題、具體訪談問題,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后,進行現場的人物/問題模擬訪談,最后由班級其他同學對訪談表演進行點評、。訪談活動,無論是前期的準備,或是現場的模擬訪談,小組成員間的溝通時非常重要的,但因為線上課程,學生直接的交流相對來說不容易,這種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活動相對困難。
考慮到諸多因素,我們改變了教學內容,選擇對古代文化常識中部分知識點進行講解。教師提前為班級內的每一位同學分配任務,學生以個人為單位,講解自己的專屬問題并拓展相關知識點,每一位同學都有任務可做,每一位學生都會來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能夠保證活動的相對公平。學生完成自己任務的PPT制作,統一傳給老師,集中線上展示,使學案的答案及拓展知識點更加清晰。
在結束了本模塊內容的學習后,我也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希望能夠記錄一下反思:綜合考慮課的特點,包括絡順暢與否等因素,無論是針對何種內容的學習,都需要考慮學習量的設置,內容太多,學生學習或分享的時長勢必就會延長,同一內容若持續太長時間,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會感覺疲勞。另外,課期間,老師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較困難,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多的增加提問環節,當然,問題的設置也要難易相當,讓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收獲成功感,從而讓他們更愿意參與到問題回答中,這樣的良性循環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大的作用。
線上教學確實不易,但是作為老師的我,要更積極地尋找更適合課的教學方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即使不見面,也能如在教室中一樣,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有更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