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教師標準發言稿(精選3篇)
新時代教師標準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學員:
大家好!
首先感謝區委黨校給了我這次參加培訓的機會!同時能作為學員代表在這里談談學習體會令我倍感榮幸!
兩周的脫產培訓雖然時間不算太長,但給我的感觸和思考卻頗多,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黨的__大報告中有關科學發展觀的理論,下面我就想結合我的本職工作,談談我對科學發展觀的幾點思考。
什么是科學發展?我個人的理解就是要按照事務的內在規律進行發展,落實到教育工作中,我認為就是依據教育的內在規律來發展教育。教育發展規律有很多,我認為最為重要的就是“以人為本”,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教育的以人為本我覺得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以生為本,即以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二是以師為本,即以教育工作的實施者老師為本,尊重教師的發展規律。
關于以生為本,我們的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學校都在倡導,都在積極努力去做,但落實得還不夠。例如,我們現在的學校管理模式,教師還是絕對的權威,老師講學生聽依舊是教學的常態,根本沒有達到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程度,因為尊重的基本表現是平等,是對話,是交流,我們很少能夠完全做到;我們的教育評價機制依舊是唯分數論,依舊是一張試卷訂終身,什么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統統被忽略,道理很簡單,因為考試不考。我們的孩子過早地背負起了為分數而打拼的責任(外語班、奧數班火爆就是明證),卻失去了作為孩子游戲的天性。這些都是與學生的成長規律相違背的。
關于以師為本,我認為是嚴重缺失,因為我們的教育部門很少有人這樣提及,他們多數時候強調的是以生為本。我之所以要強調以師為本是因為我覺得離開了教師的健康發展就很難真正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正如一個思想灰暗的人很難鼓勵別人積極向上一樣。而我所感受到的現實情況是:我們正在用犧牲教師的健康發展來換取學生的所謂的成長。早晨6點上班,晚上8:30下班,這本身就是違背了人的正常生理規律,長此以往,注定教師的發展不可能具有持續性。再加上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普遍過高,使教師普遍感覺有難以承受之重,據我在做碩士論文的職業倦怠問卷調查統計,三所高中的教師普遍有職業倦怠感,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教師處于重度職業倦怠之中。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教師的工作沒有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集中表現為工作繁重、待遇低、缺乏激勵機制、自身價值難以實現。這本身就違背了社會職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更是與黨的科學發展觀相背離。
可喜的是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了上述問題的嚴重性,高中新課程改革正在進行,教師工資制度改革已經啟動,這兩項工作已經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堅信,只要將這兩項工作落到實處,教育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我的上述體會似乎有些沉重,但確實是我的真實感受,拔高了說我是在為我們教育的發展擔憂。畢竟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優秀青年人才更應該責無旁貸!
謝謝大家!
新時代教師標準發言稿 篇2
作為一名為孩子們服務的普普通通的教師,以平常心做著平常事,猶如大路邊一株清雅的百合的存在,不為取悅偶然路過的行人。只為那一張張充滿天真稚氣的笑臉。看著孩子們的成長變化,看著他們變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種特有的人生享受。
一、兢兢業業——發揮骨干輻射作用
由于自身的勤奮,xx年年被評為北京市數學骨干教師,同年又很榮幸的成為全國特級教師吳正憲的徒弟,加入“北京市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這一年,欣喜、驕傲、感動……太多的感情交織在一起。我積極參加工作室的各種活動、主動承擔相關工作,把參與的過程作為研究、積累、提升的過程。在工作站學習的日子更讓我懂得:名師是過程,名師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追求,終身努力便是名師!忘掉你的職稱,拋掉你的老本,放下你的架子,老老實實向學生學習,向同事學習,向書本學習。
我始終秉承我們工作站“先立地,立好地——首先種好自己的地”,“后頂天,頂好天——為他人種田也快樂”的理念,即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在學校,我既要負責學校的科研工作、還要負責學校數學教學工作、同時還在一線繼續任課,工作很繁忙,但是,我仍把“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作為自己每天工作的信條。平日里我不肯錯過每一次聽課學習的機會,不管是哪個級別的課,我都會用心聽,用心琢磨,“取之精華,摒棄糟粕”,消化、應用在自己的課堂上。我還積極爭取每一次做課機會,因為,每做一節研究課,評優課,觀摩課,對自己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有人說我聰明,其實不然,每一個成功的課例,都要付出很多辛苦。想想哪一次不是備課到深夜?太晚了,閉上眼睛睡吧,可是腦子根本不聽我的指揮,過電影似的過教案,再一睜眼,都三、四點鐘了,還沒睡著!
因為全面負責學校的數學教學工作,所以在自己提高的同時還要指導其他老師教學。我經常聽老師們的“推門課”、“展示課”、“研究課”,課后組織老師們進行研討、反思。由于踏踏實實的開展教研活動,我校的數學教學整體水平始終名列兄弟校前列。我指導田學奇老師的《三角形面積》獲北京市隨班就讀評優課一等獎,xx年年我指導崔月超老師的《面積和面積單位》獲北京市數學評優課一等獎。
作為一名市級骨干教師,我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心里的壓力大了,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我深知“一棵樹不成林”的道理,于是,我積極響應教委提出的“師帶徒”制度,與本校積極肯干的梁志軍老師和外校的盤金丹老師建立聯系,目的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讓更多的教師成為教學中的骨干。學年伊始,我就幫助徒弟制定為期一年的成長提高計劃。指導他們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和傳授自己的工作心得。如:課堂授課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教學手段的科學利用、教學理念的改變、教師角色的轉換、教案的編寫、上課時間的調控以及上課的技巧等問題。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指導徒弟具有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思想,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刻苦的敬業精神。現在,這兩位老師都能夠承擔區級研究課,并獲得老師們的好評。
二、勇于探索——讓教育充滿研究
從事教育科研工作,在某些人的印象中,以為就是翻翻書報、查查資料、寫寫論文。其實,教科研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創新工作,它首先需要的就是一種對學生的真誠關愛、對事業的滿腔熱忱,它更需要一種夜以繼日的勤奮,一種鍥而不舍的耐力,一種不斷探索的執著。
自從任學校科研主任以來,我更深知肩上的責任。如果把學校比作一座大花園,那怎樣讓這座大花園一年四季春色滿園呢?其源頭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幾年來,我既上數學課,又負責學校的科研工作,在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家務勞作之余,我勤于收集各種與教科研有關的資料,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科研實踐。一疊疊資料,浸透著我執著追求、孜孜不倦的汗水。隨著一篇篇論文的完成、發表,一堂堂好課的開設、展示,一項項課題的開題、結題,我也逐步完成了從教學能手到科研能手的轉化。
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我努力為教師創設各種條件、采取多種措施努力營造有利于研究的寬松氛圍,引導教師走上科研興教之路,為他們排憂解難,鼓勵教師在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去調查實驗。
學校的教科研工作是一項系統而繁雜的工作,但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我始終能夠抓住重點,抓實環節,積累小的經驗,匯集大的成果,從而使自己的工作干的有聲有色。為進一步濃厚學校科研氛圍,真正實施“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的發展戰略,我們科研室提出,認真做好“三個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日常教研相結合,教育科研與培養創新型教師,爭做名優教師相結合,讓科研成為提高教師水平、推動學校發展的內涵而永不衰竭。讓教育充滿研究,讓研究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 在我的指導下,學校的科研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肯定,科研成績碩果累累,在北京市電教館課題中期檢查中,我承擔的課題《信息技術與小學學科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榮獲優秀課題。
新時代教師標準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奧運賽場上,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遺憾。但是令我們最感動、的應該是奧林匹克精神。
1968年10月20日,墨西哥城奧運會馬拉松比賽,比賽已經決出勝負,頒獎儀式也已經結束。夜幕開始降臨,當最后的觀眾正要離開體育場時,組委會通知馬拉松沿途的服務站開始撤離,結果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消息:有個選手還在跑!原來這個還在跑的選手就是來自坦桑尼亞的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5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漸漸的,所有選手都將他遠遠甩在身后;就連圍攏在街道兩側打氣助威的人群也已慢慢散盡,天色越來越暗,阿赫瓦里仍在繼續著。由于劇痛,他的速度比尋常人散步還要慢,他的膝蓋不住地滲著鮮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阿赫瓦里面對記者的采訪時說到: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里,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會就通過廣播回蕩在墨西哥城這座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上空,許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紛紛趕到路邊,為這位勇敢的選手助威、歡呼,在觀眾的鼓勵下,阿赫瓦里拖著傷腿,頂著滿天星星,走入了專門為他打開燈光的阿茲特克體育場,他幾乎是一步一步蹭到了終點。
由于過于激動,人們忘了統計他的確切成績,在奧運成績冊上只有他獲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說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勝利,而是奮斗,不是曾征服過,而是曾奮斗拼搏過。
親愛的同學們,再有50多天,我們的高中賽程就結束了。在這三年的馬拉松里,不管結局是贏是輸,我們都將會離開這個曾經灑下汗水和淚水的地方,所有的歡樂與悲傷,所有的挫折與輝煌,今天的一切,平淡平凡的一切,甚至是平庸乏味的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去不返,都會成為明天的回憶。而我們的夢想也是在這如水的一天一天中慢慢蛻變。考試結束,有得有失,任重道短,容不得彷徨猶豫,讓我們在剩下的時日里,用踏實跟自己的浮躁告別,用勤奮跟自己的懶散告別,用行動跟自己的幻想告別,用信心和智慧演繹一段酣暢淋漓的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