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發言稿小學(精選3篇)
家長發言稿小學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們:
你們好!
我是一年級學生某某的家長。首先感謝學校老師給予我這么好的一個時機,能讓我站在這里和大家共同討論孩子的成長教育,我感到十分榮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育,開學半個月來,我們看到了學校環境的逐步改善,老師們辛苦的努力,為了孩子們更快更好地融于新環境,以及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樹立良好的行為標準意識方面,老師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
家長們也都欣喜地看到自己孩子的知識在一天天增長,學習的習慣也在一天天地進步和提高。在此,我代表所有學生家長向各位老師所做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表示衷心的感謝!孩子剛踏進校園,需要時間慢慢從心理上去適應環境的變化和自己角色的變化。而作為一名二年級新生的家長,也是需要時間去適應這所有變化。在這之中,肩負起的責任和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深遠的。因而在此,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作為一名家長的體會。
第一,要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習慣是決定孩子將來成敗的關鍵,而絕不是靠著一時的考試成績的好壞。所以對父母來說,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和獨立精神,實在是重中之重。在生活中,要有意加強孩子能把自己生活打理好的意識,如到點起床、上床睡覺,孩子在規定時間內起床、睡覺,不僅能讓他們有一個充足的睡眠,精力充分的去學習,而且還能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使得生活有條有理,井然有序。還有像不挑食,少吃零食,飲食搭配營養均衡,保證孩子的身體有足夠的能量供應。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去吸收新知識。
關于學習習慣的培養,我是這樣做的。
每天早上起床后,要求孩子大聲朗讀半小時左右的文字。溫故已學過知識,有助于記憶力的鍛煉。放學回家,首先完成作業,再自己檢查一遍,作業完成后才可以去玩,或看會動畫片,晚上洗完澡以后,有時預習新課,有時看課外書。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就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開拓思維和開闊眼界。家里買了很多的他感興趣的書籍,像圖畫書、漫畫書、幼兒畫刊、科普讀物之類。開始我們會陪他一起看,講解給他聽,逐漸孩子認識了較多字,能單獨翻閱,理解能力也逐漸提高,講道理,是非觀念也逐步加強。目前,他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專家孫云曉先生主編的《成長的期待》,是一本關于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的書。家長們可以買來給孩子們看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逐漸的過程。家長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蛻變。看著孩子化繭成蝶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也是一份享受的過程。
第二,盡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氣氛。
環境是培養孩子性格品質的重要后天因素。據報導,有一定成就的大局部的優秀人才通常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樣的家庭是和諧的、寬松的、平等民主的、充滿著愛的家庭。父母親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要一致,行徑要統一。在孩子面前不要爭執、不要打架。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敏感的、易受傷害的。父母的不和會導致孩子心靈的扭曲,在成長的道路上將飽受挫折。他們容易有不平安感,對他人不信任,容易有暴力傾向,從而導致不受他人的歡送,被人孤立。
另外,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父母親生活上、工作上的事也可透露給他們,讓孩子了解你的工作、你的`辛苦、你的快樂和煩惱,這樣孩子會理解你,有時他甚至可能會去撫慰你,親子交流在感情上會產生共鳴,這種幸福感是難以形容的。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時,要注意方式,盡量放低姿態,注意傾聽,要有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適當地找準時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并且能讓孩子容易接受。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不輕易去指責他。告訴他只要努力了、盡心了,哪怕結果不好,也沒關系。如果你總是批評,不鼓勵,孩子會失去信心,封鎖內心;想再與其交流,將會很難。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呵護好孩子稚嫩的心靈,讓孩子的心靈無陰影、無傷害,每一步都踏踏實實、健康自信的成長。
第三,學生家長要加強自己對愛的能力的學習。
愛要學習嗎?是的,愛是需要學習的。愛人或被人愛都是需要能力的。有的家長會說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滿心滿肺的,這需要質疑嗎?是的,我們有著對孩子無窮無盡的愛,但是,我們沒有學會怎樣把愛正確地施與孩子,這就需要愛人的能力。這種能力來源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理論書籍的學習;來源于家長對孩子行為方式的思索;來源于家長對自己教育孩子方式的反思;以及來源于家長與學校、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家長們需要通過學習,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趕上孩子不斷成長的腳步!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以上是我對小學生家庭教育的一些淺見思考,與各位家長、老師共勉。我們相信,通過學校、老師和家長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孩子會在家長和老師的保護中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長發言稿小學 篇2
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
你們好!
這天,是我兒子和喜結良緣的大喜之日,各位的光臨,是對新郎新娘最完美、最甜蜜的祝福,也是各位給我們父母的一份最珍貴、最真誠的.情誼。那里,我代表雙方父母對各位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謝意!謝謝大家!
和由相識相知到這天登上婚姻的殿堂,其中是有酸也有甜、有憂也有樂。不經過風雨,不會出彩虹。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感情。這天,應對涉過愛河登上感情彼岸的這對新人,我們父母衷心期望他們在今后的共同生活中,互相體諒、互相照顧,能共同應對工作、生活中的困難;也能共同享受生活的甜蜜和勞動的成果。
祝他們能永結同心、白頭到老!也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家長發言稿小學 篇3
第一,“應試教育”的時代,該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
談到“應試教育”,我相信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有太多的感觸。
所謂“應試教育”,就是用學生的分數來評價一切。
一個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在所有的學習階段,他要經歷無數次的考試,而每一階段,每一科的考試成績就是他所學到和知識,能力及升學的最終也是唯一的評價標準。
教育部門也一樣,學校,乃至一個城市,地區它的教學能力,業績,教育水平都是用學生的分數,升學率來評價的。
就拿一個老師來說,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學校對他工作認可的唯一標準。
乃至評先進,長工資都是用學生的分數來說話,在這種壓力之下,他也只能向學生強調分數。
據我所知,很多人對“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深感憂慮,包括教育界的有識之士都對“應試教育”所產生的弊端深惡痛絕。
人的教育是本來最多樣化,人性化,最需要差別的,而“應試教育”模式正好抹殺了教育的這種特性。
所以我聽到過一個教育工作者這樣說:“在中國沒有‘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分,只有“人的教育”和“非人教育”之分”。
面對“應試教育”這個時代,我們在坐的家長也是這種教育的始作俑者啊!我們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不就是管它學校,老師用什么方法手段,只要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好,就是好學校,好老師嗎?應當說,“應試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社會的教育理念的缺失,教育資源的匱乏,教育制度僵化共同促成的,而且它不會在短時期內有所改變。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孔子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它的大概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我們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現代教育有這樣的教育理念嗎?我看不如這樣改一下更合乎我們的想法:大學之道,在于找工作,在于升官,在于發財!我們今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過于短視,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請保留此標記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在以后在人們的目的并不高尚嘛!做為一個家長,我能理解大家對自己的孩子最世俗的期望,但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對。
很多家長包括我在內,把自己不能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背上父母不曾實現的人生目標。
自己至出校門以后就不曾再讀一本書,上班讀報紙,下班看電視,而要求自己的孩子卻是考上重點中學,考上好大學,念成博士最好。
按照我們這種思路,最后達到目標的依然是少數。
如果我們的孩子達不到家長所要求的目標,是不是說我們的孩子的人生失敗了?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抱怨:孩子沒考上重點中學,書白念了;沒考上大學,書白念了。
我不認可這種以成敗論英雄的狹隘的思想觀念,因為你沒有看到你的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中學到的任何知識不能教給他的經驗,你沒有看到他像所有的孩子一樣經歷了從小到大的人生;在他受教育的過程中,許多知識,能力,經驗,心智的成熟是無法用考試來衡量的。
談到這里,我想起了蘭老師在這個班一年級結束時家長會上講的話。
她的大意是說,孩子們從剛入學什么也不懂到現在他們漸漸懂得了很多,知道聽老師講道理,也學會了讀書,寫字;學會了禮貌待人。
那時候,聽了這些話我有一種感動,因為她說出了我的感受,也說出了教育最樸素的目的。
我在這里我最想說得就是,我們的孩子受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考試能力;更重要的還有生活的勇氣,樂觀的精神,誠實,健康,善良,以及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
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第二,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個人認為,比之知識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的終身學習都會有重要的影響,也為小學生今后的升學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矗
首先,要養成經常閱讀的習慣。
我個人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也愿意在這方面多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我認為小學生到四,五年級的時候,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
學生在認識了幾千個漢字后,閱讀就應該成為他一生最重要的習慣之一。
這也是他們從小學會自我教育的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