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座談發言稿范文(通用4篇)
鄉村振興座談發言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各位同志:
大家好!
校、教授的精彩授課,本人受益匪淺,覺悟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感想。
人中,有著近10億農民,農村成為了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關系“幸福百姓”獲得感的提升,關涉“美麗鄉村”愿景的實現,關乎“鄉土”的可持續發展。但隨著社會變革的急劇轉型,三農問題成為了我們心頭難以放下的牽掛。“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鄉村振興已刻不容緩,而只有讓人們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鄉村振興方有希望。
、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為農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為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調動農民工返鄉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松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游子們的虔誠向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污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污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污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回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游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才是鄉村振興的依托。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業必須強,讓人們留得下。興業致富是許多人逐夢的源動力,而守業安居則是廣大農業經營者的定心丸。鄉村留得住人才是鄉村持續振興發展的應有之義,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讓“城歸”留下守業的必由之路。當農業搭上“旅游+”的快車,鄉村旅游便為鄉村了“重塑”與“再生”的機會。隨著旅游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為人們新的選擇,尤其是在“大眾、萬眾創新”以及經濟邁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方能不斷填充著鄉村振興的底色。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不可行。全民期待“美麗鄉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游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鄉村振興座談發言稿范文 篇2
尊敬的各位、各位同志:
大家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于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為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力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并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不斷提高農村群眾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后,這無疑為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恒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鄉村振興座談發言稿范文 篇3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強化大抓基層、筑牢基礎的工作導向,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由于基礎條件差、歷史欠賬多,深度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難、影響力和號召力不足等突出問題。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激發貧困地區發展內在動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鎮村振興的關鍵之舉。
筑牢要干事的思想基礎。針對部分農村黨員黨性意識淡薄、工作干勁不足、暮氣沉沉等問題,突出“三個精準”,即站位精準、主題精準、措施精準,以強化為民服務、民主議事、帶頭示范為重點,切實加強基層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干事創業的思想根基。在村級黨組織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積分化管理上,要立足現實、結合實際,探索出符合農村實際、可操作性強的“樣本”,推動形成既嚴肅認真又充滿活力的黨內生活新常態,避免一刀切、機關化,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搭建能干事的廣闊舞臺。積極探索建立適合貧困地區能讓各類人才發揮特長、各盡其才的干事創業平臺,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黨員、致富能人在農村工作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增強黨組織在群眾中威信和號召力。比如,發展扶貧產業,在選準選好產業項目的基礎上,通過引進相關企業合作創建扶貧車間,組織發動本地黨員致富帶頭人和群眾積極參與,既可以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全覆蓋、極大拓寬貧困戶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還能構建起產供銷產業體系、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的千家萬戶與行業龍頭企業緊密聯結起來、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起來,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是黨建促脫貧的重要實現形式。
營造想干事的濃厚氛圍。一方面,加大正向激勵,將村“兩委”班子和屯組干部日常管理和履職情況納入績效考評重要內容,按照比例設置年度績效獎勵,對村干部給予關懷,每年定期走訪慰問全體村干部,使他們增強榮譽感和工作動力。另一方面,加強從嚴管理、從嚴治理,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作風和腐敗問題,一查到底、典型曝光,依法依規進行嚴肅問責。通過建立正向激勵和反向鞭策機制,推動形成干事得“好處”、觸碰底線被問責的鮮明導向。
錘煉會干事的能力本領。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并重、學歷提高和能力提升并舉,將村“兩委”班子和后備村干部納入全員培訓教育規劃,加強教育培訓,著力提高村組干部的黨務工作、村務治理、新媒體應用、現代農業、法律法規、廉政教育等方面知識和實務操作能力,確保他們能更新觀念、創新理念、提升本領,真正能干事、會干事、干好事。強化干成事的保障舉措。探索村(社區)辦公經費、村干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實行“公職化”管理,完善村組干部的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為貧困地區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在村(社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真正讓村干部經濟上有甜頭、政治上有奔頭、生活上有盼頭。
鄉村振興座談發言稿范文 篇4
心系群眾冷暖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走好群眾路線既是工作要求,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根本方法。近年來,xx鎮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群眾路線,堅持在深入群眾中傾聽民意體察實情,在解決問題中維護民利解決民愿,用心用情帶領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聚焦實現脫貧目標,在查漏補短上發力。堅持以“三排查三清零”為契機,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突出問題,逐村逐戶補齊短板弱項,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累計排查問題xx個,已整改到位銷號xx個;緊盯貧困人口全面清零的`目標任務,針對未脫貧的xx戶x人實行精準分類施策,壓緊壓實“四支隊伍”責任,嚴格按照“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謀深謀實幫扶舉措,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始終把問題整改作為補齊工作短板的重要舉措,對標各級脫貧攻堅反饋問題,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改”,做到整改任務“清零見底”。
聚焦鞏固脫貧成果,在后續扶持上發力。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為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全鎮大力推行“x+X”產業扶貧體系,緊盯櫻桃、養蜂特色產業,打造櫻桃產業示范園x個,養殖中華蜂x余箱,通過扶貧超市、電商平臺等積極宣傳推介,暢通產品銷路;發展菊芋x畝,種植各類中藥材.x余畝,種植露天蔬菜、水雜果等.x畝,發展各類畜禽養殖x余頭(只、箱)。認領繡球菌項目x戶,實現了“戶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大力抓好就業扶貧,成立村級勞務工作群,發布就業信息x余條,組織勞務輸出x人次,組織外出務工人員點對點輸送xx人,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戶x人,促進群眾穩定增收;積極打造扶貧工廠,成立了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建成投產的一期項目已吸納就業xx人,其中吸納當地貧困戶xx人,日產成品x萬件。二期項目將繼續擴大經營規模,預計將容納xx名貧困人口就業,使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聚焦提高脫貧滿意度,在民生保障上發力。始終把群眾的滿意作為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最重要標準,堅持心系群眾冷暖,做好民生保障工作,通過集中培訓、上門指導、現場把關三個途徑,積極開展低保擴面工作,新增低保xx戶xx人、五保戶x戶x人;通過全面摸排、上門辦證、統
一辦證,分三個批次辦理殘疾證xx人;堅持問題導向,真刀真槍化解難題,通過定點下訪接訪群眾、召開返鎮座談會、充分征求民意三項措施,全面掌握群眾訴求,逐一化解群眾難題,群眾滿意度穩步提升。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緊緊依靠群眾力量,堅持問計于民,深刻汲取群眾智慧,堅持問需于民,真情實意服務于民,堅持問效于民,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緊密團結群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