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口才學--克服當眾怕羞的心理
然后,再對所演講的題材依計劃加以整理,并進行演習之后,為了使自己的演講更具魅力,更加生動吸引人,還應該使自己的題材盡量具有深刻的價值和深層次的意義,這樣可以一方面使自己的演講達到令人信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對聽眾起到一種激勵有所幫助的作用,使他們聽過之后感到深受啟發,認為只要依此實踐,便會成為更好和更加有用的人。
另外,在演講的過程中還應當盡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比如,如果在演講過程中總是設想自己會犯語法錯誤,或總擔心自己講著講著會突然地停頓下來,講不下去了,這就是一種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會抹煞你對演講的信心。因此,在開始講演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或是集中精力聽別的講演者說些什么,以便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避免不必要的登臺恐懼感。
對于任何一個演講者來說,都會有懷疑自己所確定的演講題材的時候。他可能會問自己,這個題目對我合適嗎?聽眾會對這個題材感興趣嗎?在有些情況下,他很可能一氣之下便把題目改了。遇到這種情況,當消極思想可能完全毀去你的自信時,你就該為自己做一番精神講話,用淺明、平直的言辭跟自己說,你的講演是很適合你的,因為它來自你的經驗,來自你對生命的看法,在你的聽眾中,你比任何人都更有資格來做這番特別的演說,并且你將全力以赴,把它說個清楚。現代的實驗心理學家表明,由自我啟發而產生動機,即使是佯裝的,也是導致快速學習的有力刺激之一,而根據事實所作的真誠的自我精神講話,其效果會更加明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說:“行動似乎緊隨于感覺之后,但事實上卻是行動與感覺并行;行動在意志的直接控制之下,受著約束行動,我們可以間接約束感覺,而它是不受意志的直接控制的。因此,假若我們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歡樂,那么,通往歡樂最佳的方法,即是快快樂樂地站起來、說話,表現得好象歡樂就在那里。如果這樣的舉動不能讓你覺得快樂,那就別無良方了。所以,感覺勇敢起來,表現得好象真的很勇敢,運用一切意志來達成那個目標,勇氣就很可能會取代恐懼感。”
詹姆斯的勸告對我們非常有用。為了培養勇氣,當面對觀眾時,不妨就表現得好象真有勇氣一般。可是,當然除非有所準備,否則再怎么表演也是無用的。不過,如果已經定下并熟悉了自己所要講的內容,那就大踏步而出,并深深地呼吸吧。事實上,在開始演講之前,應深呼吸三十秒,這樣所增加的氧氣供應可以提神,并能給你勇氣。
把身體站直,然后開始信心十足地講話,好似他們每個人都欠你的錢,你在催他們還債,假想他們聚在那兒是要求你寬限還債的時間。這種心理作用對你大有幫助。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在自傳里說:“我曾是病歪歪而又蠢拙的孩子,年輕時,起先既緊張且對自己的能力無信心,我不得不艱苦而辛勞地訓練自己,不只是身體,而且還有靈魂和精神。”
他接著寫道:“孩提時期,我在馬利埃特一本書里讀到一段話,印象極深刻,時時刻刻縈系在心。在這段話里,一艘小型英國軍艦的艦長,向主角解說如何能夠器宇軒昴,無畏無懼。他說:起初,若要有所選擇時,人人都是害怕的,不過他所應依循的法則是駕馭自己,使自己表現得好象毫不懼怕。這樣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裝就會變成事實,而他只不過借著練習無畏的精神,就在不知不覺間真的變成無懼的勇者。
這便是我據以訓練自己的理論。初時,我害怕的事情真多,從大灰熊到野馬及槍手,無一不怕。可是,我表現得好似不怕的樣子,漸漸地我便停止了害怕。人們若是愿意,也能如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