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演講具有戲劇化效果的演講技巧
俗語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形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恰當地引用俗語,可以增強講演和談話中的幽默感和說服力。
抗戰勝利后的一天,上海一幢公寓里發出陣陣歡笑,原來,畫家張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學生為他餞行,梅蘭芳等名流也到場作陪。宴會開始時,張大千向梅蘭芳敬酒,說:
"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眾賓客都楞住了,梅蘭芳也不解其意,笑著詢問:"此話作何解釋?"張大千笑著朗聲答道:"你是君子--動口;我是小人--動手!"滿堂來賓,笑聲不止,宴會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張大千簡單的祝酒詞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能巧妙地引用了"君子動口不動手"這一俗語。
諺語和俗語一樣,也可以為語言增色。諺語經歷了千百年的長期流傳,千錘百煉,它凝聚著勞動人民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諺語還具有寓意深長、語言簡煉、瑯瑯上口、易于記憶的特點,因此常為講演和談判者使用。
例如,你想說明一個道理,先引用一句"九牛扳不過一個理";你想談談人要有志氣,先引用一句"胸無大志,枉活一世";你想談鍛煉身體,先引用一句"若要健,天天練";
等等。這些諺語鮮明生動,富于很強的表現力和戲劇化效果。
一九八八年五月,美蘇兩國領導人會談。在歡迎儀式上,戈爾巴喬夫說:"總統先生,你很喜歡俄羅斯諺語,我想為你收集的諺語里再補充一條,這就是百聞不如一見。"戈爾巴喬夫之意,當然是宣稱他們在削減戰略武器上有行動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禮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忙催生。"
里根的諺語形象地說明了美國政府不急于和蘇聯達成削減戰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兩國領導人經過緊張磋商,在某些問題上縮小了分歧,都表示要繼續對話。戈爾巴喬夫擔心美國言而無信,于是在講話中用諺話提醒:"言不信,行不果。"里根也送給戈爾巴喬夫一句諺語:"三圣齊努力,森林就茂密。"
歇后語一般由前后兩個半截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后半截是解說,像謎底。在交談中,人們運用它作為修辭的手段,也能增加語言的表現力和戲劇性效果。
例如,為了說明某個人工作開展慢,引用一句"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動……"。為了說明自己辦不成這件事,引用一句"我是丫環帶鑰匙--當家不做主呀!"等等,都很恰當和得體。
常言道:"美味不可多用。作為語言中調味品的歇后語也是如此,用得恰到好處,準確簡煉,一語千鈞,增添力度;用得多了濫了,就會令人生厭,顯得不嚴肅,流于膚淺和滑稽。
數字是枯燥無味的,但有經驗的講演者卻知道,數字自有一種非凡的力量,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就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戲劇性作用。
一九七二年,來自紐約的一位女國會議員貝拉·伯朱格進行了一次演講,呼吁在政治生活中給婦女平等地位。她說:
"幾個星期前,我在國會傾聽總統對全國發表講話。在我周圍落座的有七百多人。我聽到總統在說:這里云集了美國政府的全體成員,有眾議員、參議員,還有最高法院成員和內閣成員。我環顧四周,在七百多名政府要員中只有十七人是女的;在四百三十五名眾議員中只十一個是女的;一百名參議員中只有一個女的;內閣成員中沒有女的;最高法院中也沒有女的。"
她用不著多說了,因為無論說多少話,也比不上這幾個數字更能說明問題。無論你是否同意她的觀點,在這幾個確鑿的數字面前,都不得不承認在政治生活中存在著性別歧視。
對比性數字比無對比地羅列數字,顯然有更大的說服力和更好的效果。我們在言辭中應善于將有關數字對比著表述出來。比如,為了說明美國電視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節目之多,有人指出:"調查表明,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的青少年學生,大約有一萬多個小時是在聽搖擺音樂中渡過的,這比他們在校十二年度過的全部時間只少五百個小時。有人做了一次普查,平均每個觀眾一年里在電視節目中可看到九千個表現性行為的鏡頭,暴力場面更多。一般高中生到畢業時,觀看電視二萬二千小時,相當于他們在課堂時間的兩倍,在這二萬二千小時中,可看到一萬八千起謀殺……"
這樣對比性地運用數字是十分成功的,使人深切感到青少年學生受毒害之劇烈。
一九四六年七月,蔣介石發動了全國內戰,派了一百七十余萬人進攻解放區,一時間"黑云壓城城欲摧。"當時,我方有不少人對這場斗爭的前景發生了懷疑。這時候毛澤東給大家算了一筆帳:蔣介石共出動了二百一十八個旅,約占蔣軍正規軍的百分之九十,再也沒有太多的兵力可供抽調了。我軍在一月至十月間就殲滅了蔣軍二十四個旅。按這個速度計算,當我軍殲滅第三個二十五個旅時,敵我力量就會發生重大變化。不出一年時間,就可以迎接中國革命新高潮的到來。
他用以上計算方法驅散了人們心頭的疑云。
在演講和談話中,恰當地運用比喻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效果。
劉向《說苑》中有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
有人對梁王說:"惠子這個人說話善于打比喻。假如大王您不讓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沒話說了。"
于是,梁王對惠子說:"希望您今后發言時不要打比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