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當眾怕羞的心理之二
不管這話聽起來多虛幻,它卻是真正的道理。例外當然是有的。一個人心性、個性極度自卑,加上沒有資料可為談?wù)摚匀徊荒芡胗谐蝗粘蔀檠菡f家。但是就一般道理而言,這個斷言卻是正確的。
紐澤西州州長史多克有一回參加卡耐基演講口才訓(xùn)練班的結(jié)業(yè)晚宴。他評論說,當晚他所聽到的演說,好得就同他在華盛頓的參、眾兩院所聽到的講演一樣。而這些演說,是由那些數(shù)月前還舌頭打結(jié)、畏懼聽眾的商人們所作的。這些是紐澤西州的普通商人,他們卻在一個美好的早晨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具有演說家的能力和氣質(zhì)了。
在那些成功地獲得了演講技巧的人當中,只有極少數(shù)是真正的天才,而大部分都是在自己家鄉(xiāng)小鎮(zhèn)隨處可見的尋常商人,但是他們肯堅持,也同樣獲得了成功。至于較特殊的人們,則有時會氣餒,有時因為過分汲汲于賺錢,結(jié)果反倒庸庸碌碌。雖然是尋常人士,只要有膽量、有目標,走到路的盡頭時,往往也爬到了頂端。
這是合乎人性與自然的,在商業(yè)和其它各行各業(yè)中,相似的事情隨時都在發(fā)生。名聞全球的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商業(yè)成功的第一要決是耐心與相信收獲終將到來,它同樣也是有效說話能夠成功的首要條件之一。堅定地相信自己會成功,就會去做走向成功所必須做的一切,因而也必定能走向成功。
卡耐基認為,大部分在他的訓(xùn)練班上受訓(xùn)的學(xué)員所獲得的最寶貴的東西,是對自己的信心大增,是對自己成功的能力多一分信任。
愛默生說過:“無熱誠即無偉大。”這不只是一句文學(xué)修辭,還是一個通往成功的指路航標。
成功的演講還必須深挖內(nèi)容,力求使演講更加深刻,這能給聽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當然,只觸及問題表面的演說,要比深挖力掘的演講容易多了。只是,若選擇容易的路,聽眾便僅能獲得很少的印象,甚或全無印象。題目縮小之后,最好是問自己一些問題,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準備充分,而能以權(quán)威的口吻來講述自己選擇的題目。演講如果能達到這種程度,就能使聽眾正襟而坐,分外留意,印象特別深刻。
“我總是搜集十倍于我所要使用的材料,有時甚至達到百倍,”約翰·甘德曾這樣說。他是暢銷書《內(nèi)在》的作者,他說的是準備寫書或講演的方法。有一回,他的行動尤其印證了他的話。1956年,他著手寫一連串有關(guān)精神病院的文章。他前往各地的醫(yī)院,與院長、護理者和病患者分別談話,他日復(fù)一日,走了數(shù)不清的路,記滿了許多筆記本。在他的辦公室里,堆滿了政府與各州的報告、私立醫(yī)院的報告、各委員會成疊的統(tǒng)計資料。
最后,他寫了四篇短文,簡單而又有趣,是很好的講演題材。行成文章的紙張,也許只有幾盎司重。可是,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及他所依據(jù)的材料,卻足有二十磅重。”
甘德先生知道自己挖掘的,是價值連城的礦石。他知道不能忽視任何一部分。他是干這行的老手。他把心思全放在上面,然后把金塊篩出。講演也是如此,必須準備周密,以應(yīng)急變。比方說,由于前一名講演者的論調(diào),你不得不改變自己講演的中心,或是在講后的討論時間里,要回答聽眾關(guān)切的問題,而對于這些,沒有充分的準備是不行的。
盡快選好題目也很重要,千萬別三拖四拖,直拖到要講的前一、兩天。如果早早把題目決定好,你的下意識便能為你發(fā)揮作用,這有莫大的好處。在每天工作完成后的零星時間里,你便可以深入探究自己的題材,把要傳達給聽眾的思想精練、修琢。在駕車返家、等候公交車或乘地鐵時,常會胡思亂想,你不妨亦將這些時間用來思索自己的講演題材。靈光一閃的頓悟,多來自這段孕育期間。你老早便把題目決定好,腦子便能在下意識里將它千錘百煉,使之愈加成熟。
當陷身于這種過程時,你會感受到強烈的誘惑力,總想把自己的講演依序?qū)懗觥G心@樣做,因為一旦你定了型,就很可能對它滿意起來。這樣,你可能便會停止再對它做更具全面性的思考。另外,還會有嘗試背誦演講稿的危險。馬克·吐溫對這樣的背記講稿曾如此說:“筆寫的東西非為講演之用;它們的形式是文學(xué)的;它們生硬,無彈性,無法使自己愉快、有效的傳達。假如講演的目的只在歡娛聽眾,不在說教,便須將它們變得柔軟、分類、口語起來,并將其改變成通常未經(jīng)事前思考的說話方式;否則,他們將會不歡迎你,你也不能使他們得到快樂。”美國著名演說家吉特林先生也說:
“我相信,我所要講的話實在太過于重要,不能在紙上寫下。
我將自己的每分每毫都寫在聽眾的腦海里,記在他們的情感中。區(qū)區(qū)一紙講稿,在我和我要用以感動聽眾的東西之間,并無容身之地。”這也正是卡耐基先生所要告訴聽眾的。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