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征收管理分局長競聘演講稿
在管理上,辦公室人員30多名,分管、行政、財務、稅校、賓館、車輛、接待等工作,工作的內容五花八門,“天文地理”無所不有。面對復雜的工作,本人沒有退縮,連續3年將辦公室帶成全局的先進科室,我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制定了辦公室崗位責任制,扣分和獎懲制度,在經費管理上從節約一張紙抓起,掀起機關節約增收的活動。在接待上制定了來客人數、層次、陪客人員、餐廳地點、進餐通知單制度,此項推出后,當年的進餐費用由上年的51萬元下降到38萬元,職工食堂在提高質量的同時降低了成本,職工以前自己負擔的每月60元兩餐降為30元。以前到食堂進餐的人數由不足50%上升到90%以上,職工稱為民意食堂。同時在基地養魚20畝,年產達3萬斤,養豬300頭,年出攔率達80%,不僅職工自給有余,而且2個兄弟縣市和上級單位也由我局供給,還對一些老紅軍、老八路、孤寡老人上門送上這些我們基地的產物。以勤養廉的事跡也被湖北日報刊登。
辦公室工作的實踐使自己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瞻前能力、溝通能力、服務意思、全局觀念、責任意思和主動精神有了本質的改變和提高。
93年機構分設后擔任當陽國稅征管科長,3年的業務科室經歷,使我的理論知識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熟悉掌握了征管業務的實踐經驗。在征管改革初期,帶領科室干職探索制定了全局征管改革方案,起草了40余篇征管業務規章制度,本人以征管改革為題在96年全局干職春訓學習大會上,專題進行了半天的講課,受到干職好評。連續3年為配合全國的“三查”,擔任全局稅收專項整頓小組組長,自己在合理部署抽調人員分工的同時,制定了檢查人員“十不準”,整頓檢查“十清楚”,以及“四邊四清”即邊清理、邊檢查、邊辦證、邊結案,戶數基本情況清、定稅繳稅清、檢查數據文書清、罰款稅款入庫清的辦法,在省局簡報上作為經驗宣傳。
雖然國稅征管科分家后從零起步,原稅務局征管科的所有資料、數據、文書以及硬件設施都由地稅全部搬走,但我們通過深入基層逐家辦公,在短短10天里拿出了國稅的納稅戶清冊,國稅的文書資料,稅務登記的換證,個體稅收“三檔九級”定稅方案等許多疑難工作,為機構分設后新的國稅征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基層一線的鍛煉,對我市國稅的基本情況、征納現狀了如指掌。擔任半月分局局長已近五年,積累了豐富的基層領導、隊伍管理、征管手段等較為豐富的經驗,協調關系、處理突發事件、化解矛盾的能力有目共睹。到任之初分局辦公在胡場鄉,分局的單位名稱是半月,分局的黨組織生活參加的是有財政、工商、地稅等部門組成的一個慈化鎮財貿黨支部,而且3名黨員6名積極分子分別在4個不同的支部參加生活,93年至我上任的97年的5年時間,分局沒有一人入黨,但是分局有4名同志已經遞交申請書達XX年以上,國稅的改革當時還不能贏得地方黨政的理解,而收入利益的關系就更談不上支持了,而半月分局因所處的地理位置、名稱、關系等使得每個鄉鎮對此都有極大的意見。幾個鄉鎮從來沒有和以前的兩個分局簽定任務超收獎,只要求分局完成任務,從來沒有解決分局一分經費。雖然半月分局的創建任務、驗收任務、接待任務十分繁重,市局從沒傾斜,而分局離退休人員8名,占全局20名的40%,在這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況下,半月鎮政府年終獎勵先進納稅人,由政府發牌子,國地財三家出錢。除了半月分局外全市其他分局所在的鄉鎮或多或少都給了國稅一定的獎勵,而鄉鎮的獎勵成為分局的主要經費來源,遠遠超過市局月人平150元的經費撥入。為了贏得鄉鎮的支持,本人經常請他們辦公,為他們在經濟建設、稅收征管上出謀劃策,征求他們在重點稅源上征收管理的意見,講解國稅收入和鄉鎮財政的關系,通過幾年的努力,所在的幾個鄉鎮都與分局簽定了收入目標責任制,4個鄉鎮每年兌現分局近16萬元,是市局的3倍。同時分局通過報告的形式解決了黨組織多頭不清的矛盾,成立了分局黨支部,分局建立了一套黨建制度。鄉鎮黨政從過去只聞不問,現在既聞又問,4個地方黨政都派出一名分管財貿的鄉鎮長長期協助分局抓征收。過去重地稅輕國稅的現象不復存在,而從半月分局的干部選上了胡場鄉的人大代表,4年時間13名同志入黨等現象來看,甚至超過了地稅等其他職能部門。因此在處理地方黨政關系上,本人過去的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收獲,也積累了很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