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經濟工作會議講話稿
三是攻堅克難的“氣勢”。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本身就是破解難題、化解矛盾、消解阻力的過程。新區的同志要克服畏難思想和觀望情緒,做好打持久戰、攻堅戰的準備。在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上,決定的事、看準的事,一定要有一種攻堅克難的精神、應對風險的氣勢。只有“敢”字當頭、堅定不移、鍥而不舍,才能干得起來、干得下去、干得成事。
因此,我們既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也要深思熟慮、謀定而動、講求策略;既要堅定信心,更不可掉以輕心,要以更加創新的方式來組織經濟運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解決矛盾問題。關于下半年具體工作,在郭主任部署的基礎上,我再講三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以產業為核心,構特色發展新生態
產業始終是開發區的生命,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要堅持產業立區,遵循產業規律,以塑造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根本,全面構強有力的產業培育和促進機制,加快推動特色產業“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一是把握新趨勢。①更加注重產業生態圈的構。產業生態圈體現的是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和一種新的產業布局形式,已突破原先簡單的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集群的概念,通過整合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等多維要素資源,促進生態圈內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效互動,形成更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目前,新區新一輪產業規劃主要圍繞“3211”的產業方向,著力構以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特征的地域產業多維網絡體系。②更加注重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在新產業、新技術方面,數字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實質,3d打印、智能機器人、生物技術、高溫超導、高效儲能、納米材料、基因農業等成為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新業態方面,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使大量新的商業實踐成為可能,基于移動互聯網、大平臺、大數據、云服務的o2o、o2p等商業模式“大行其道”,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業態成為行業“新寵”。這里,推薦大家閱讀《o2o: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革命》一書,相信會大有裨益。③更加關注產業轉移和組織的深刻變化。一方面,國際產業轉移高端化趨勢明顯,研發、營銷等高端環節向中國轉移速度加快,越來越多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地向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共享服務中心、物流中心、結算中心等方面拓展延伸,另一方面,工業化與信息化、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生產服務呈現定制化、個性化特征,產業組織網絡化、產業邊際模糊化、產業集群虛擬化趨勢明顯。
二是聚焦新重點。①強化項目“第一抓手”。充分發揮專業園區集聚系統要素和服務的優勢,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重點圍繞打造中國“威奇托”通航之都、中國新材料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示范園區三大支柱產業目標和重大產業項目全覆蓋的要求,開展精準化專題特色招商,著力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和質量。要加大載體招商力度,在引入集約型、產出型、稅源型、總部型項目上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優化招商的組織方式,健全激勵相容的招商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項目推進責任體系,創新項目推進服務機制,及時化解拆遷安置等重點矛盾難題,絕不能讓項目“擱淺”,甚至成為“空中樓閣”。②打造開放“第一品牌”。牢牢把握中瑞鎮江生態產業園這一戰略平臺,搶抓中瑞自貿協定生效的新機遇,提升貿易便利化環境,逐項落實協定條款及各項附件,同時對標蘇州工業園區(全國首個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示范基地”),著力探索服務貿易新模式。緊緊圍繞“三基地、三中心”的定位,堅持新區全域聯動,有效吸納和承接瑞士及其他發達國家在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職業教育、健康診療等領域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及創新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構國外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進入中國市場高效便捷的平臺。源源不斷地擴大中瑞雙方全方位、多層次交流合作,著手立常態化、系統化的制度安排,力爭歐洲奧巴赫論壇亞洲分會常設新區,設更多深化合作的新載體。同時,海峽兩岸新材料產業示范區、綜合保稅區要同步大力推進,共同形成新區對外開放的三大支柱和品牌。③落實提質增效“第一要求”。把提質增效作為轉型升級的中心,持之以恒走“精明增長”之路。千方百計提高項目的投入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促進企業利潤增加、資產收益增多、居民收入增長,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要夯實稅源稅基,激活微觀經濟,為民營經濟、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創業型、搬遷類小微企業發展“加油助力”。要嚴格實施項目評估與準入論證制度,嚴格執行投資協議履約檢查工作要求,加快清理整頓低效項目,切實提高政府公信力。探索調低工業用地出讓年限,推進低效用地二次開發,有效盤活閑置低效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