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經濟工作會議講話稿
三是拓展新空間。①拓展融合成長空間。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搶抓國家長江經濟帶設、長江航道疏浚整治、連淮揚鎮鐵路設、城市有軌電車設等諸多重大機遇,放大港口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港口對現代產業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結合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城市的布局優化、形態創新和功能提升,打造中產階級和創新創業人士熱愛的新城市。運用跨界思維,推動與揚中、丹北的聯動發展,提升協作效益,構筑鎮江東部沿江“金三角”產業高地和新增長極。②拓展內生成長空間。堅持以科技創新激發內生動力。當前,市場已成為引導創新要素流動的關鍵力量,企業已成為配套創新要素的核心載體,產業競爭已前移到對創新能力和人才等創新要素的競爭。新區的科技創新工作,必須在前些年有效集聚創新資源的基礎上,加快構以市場和企業為核心的創新導向機制,緊緊圍繞市場和企業來招引人才、搭平臺、配置資源和完善服務。同時,借鑒上海復旦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經驗,實質性推動鎮江國家大學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市場化運作。③拓展持續成長空間。全面落實生態立市主戰略,高效務實推進生態文明綜合改革試點。堅持鐵腕治污,打好化工園區異味整治、港口粉塵污染整治、筑工地施工揚塵及噪聲污染整治、廢水專項整治、固(危)廢監管、水環境綜合整治等六大攻堅戰。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度,高水平推進低碳城市設,依托循環化改造和中瑞生態產業園平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XX年成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實施“城市綠肺工程”,加快推進溫泉旅游度假村、捆山河沿線生態綠化、姚橋濕地公園等生態板塊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二、以改革為核心,激發內生增長新動力
改革是目前最大的政治擔當。全區上下要提高敢闖敢試、敢擔當的工作能力,聚焦、聚神、聚力抓改革,強化“市場”、“政府”、“社會”三大抓手,綜合施策、有機統一、協調推進,讓“有效率的市場”、“有作為的政府”和“有秩序的社會”,一個都不能少。
一是讓市場“無形之手”充分施展。①加快推進經發總公司市場化改革。圍繞“基礎支撐、公共服務、戰略引導”三大功能定位,進一步健全“投資、融資、設、經營、償債”良性循環的長效機制,同時以資本為紐帶,著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國有資本控制力、影響力、競爭力、發展活力、服務能力“五個進一步提升”。年底前,總公司四大集團法人治理結構、市場化獨立運作要全面取得實質性成效。②立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機制。圍繞保障供給和提高效率的目標,進一步完善工業用地招拍掛制度,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經營性土地一律按市場價出讓,不允許議價。要創造條件設立或引進信托、融資租賃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推動企業上市,支持企業并購。進一步發揮新區人力資源市場的作用,強化內外聯動,促進人力資源向新區流動和有效配置。更多運用市場化手段,來促進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發展。③探索立產業園區市場化運營機制。借鑒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運作經驗,在中瑞鎮江生態產業園、國家大學科技園、機電工業園等重點園區,率先立精簡高效的市場化運營管理新模式,實行企業化、市場化的用人制度和市場導向的薪酬機制。引入市場化服務主體,為園區發展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
二是讓政府“有形之手”更加有效。①更大力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舉全區之力推進以“五階段并聯審批”為核心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省級試點工作,把制度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推動審批事項逐步向清單管理邁進,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效率大提升。同時結合新的政務服務大廳啟用和政務服務綜合管理系統升級,推動審批服務軟硬件同步提升,明年元旦前全部到位。②更大力度夯實發展基礎。要進一步加強對產業的研究,邀請身處商戰一線企業家走進新區干部之中,讓熟悉產業、熟悉經營和商業模式成為每個開發區干部的“必修課”。要及時跟進新一輪產業規劃和城市規劃編制工作,同步完善產業和城市發展政策,形成更加明確和具體的發展方向和方案,同時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市場秩序等領域對各類主體開展有力監管,防止和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要發揮政府前瞻性和積極性的優勢,對職業教育等為新區長遠發展打基礎的事業,要不遺余力地推進。③更大力度強化企業服務。越是經濟形勢困難的時候,政府與企業越需要共克時艱、共渡難關。當前,要重點做好企業運行監測、政策對接、困難解決三項工作,同時也要杜絕“情況不明決心大”的盲目服務。要加快設企業運行大數據平臺,實時掌握各類企業運行的第一手情況,為形勢預判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對中央出臺的“微刺激”政策,要抓緊梳理一批對接性強的具體領域、企業和項目,努力使政策效應在新區最大化。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今天會議集中交辦的問題,責任領導和部門要及時化解到位。同時,黨工委、管委會層面將每半個月召開一次企業家座談會,實現幫扶企業常態化、長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