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延安精神主題討論發言稿(精選5篇)
弘揚延安精神主題討論發言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延安精神,做建設荊門砥柱。
十月的仲秋,天高云淡,碩果累累,在這豐收的季節里,我很榮幸地踏上了黃土高坡,走進了我令我魂牽夢繞的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雖然和我們荊楚大地相隔千里,但在延安的數天里,我卻絲毫沒有感到陌生的感覺,我像是回到了故鄉,像是吮吸到七十多年前革命前輩運籌帷幄,叱咤風云的呼吸。站在寶塔山上,極目遠眺,似乎看到了楊家嶺前主席伏案挑燈的身影;看到了中央禮堂里那讓億萬勞苦大眾為之振奮的神圣藍圖 ; 看到了南泥灣上那此伏彼起的勞動號子描畫的陜北江南……,當你站在棗園,站在老一輩們革命家的英雄群雕前,你立刻會感到一種震撼,一種精神的支撐,這種精神就是延安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這就是延安精神。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黨魂,是我們革命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延安時期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我們現在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陜甘寧邊區政府被稱為“民主的政府、廉潔的政府”。它真正是人民自己的政府。美國記者 斯蒂爾 訪問延安后,深有感觸地說:“我覺得在延安訪問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動而且深刻起來。第一件是我體味到共產黨常常說的 ‘為人民服務’,在延安所親見的各種具體事實,我認為是貨真價實的”。“不到延安實在不能深觸到中國問題的內臟,到了延安使我對中國問題的認識深化了。”“真的,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將變成一個 共產主義者 !”
這字字珠璣,告訴我們延安精神的偉大,延安精神作為 民族精神 和時代精神匯流的中國精神在當代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 在今天,在如今這樣一個世界形勢瞬息萬變,祖國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秉承延安精神,弘揚主旋律,是時代的呼喚,是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個年輕人,作為一名關系千家萬戶米袋子的糧食人,我們更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為名利蠱惑,不為世俗所動,一粒糧食雖少但我們要珍惜,一個標點雖小但我們也不能馬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管好每一筆賬,存好每一粒糧,在建設新荊門的征程中爭當一名不辱使命的中流砥柱。
弘揚延安精神主題討論發言稿 篇2
感受延安精神,重溫紅色記憶。巍巍寶塔山,銘記著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滾滾延河水,傳承著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棗園窯洞里的星星之火,點燃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革命激情;小米加步槍,向世界昭示著中國人寶塔山上頂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圣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我們的先輩們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
實踐證明,延安精神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奔騰的江河,其生命力在于不斷匯入時代的內容。延安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精神財富,是我們立黨建國、艱苦創業的力量源泉,是革命歷史與現實精神的共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寶典,是我們心中永不熄滅的燈火。
我們不能忘記,艱苦孕育著希望,奮斗孕育著成功。今天的我們是志向遠大,展翅欲飛的雛鷹!我們不會忘記當年從草地雪山走過來的草鞋,我們更應該記住紅米飯南瓜湯和土豆野菜所孕育的蓬勃力量。今天的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更是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的一代!勿忘“延安精神”,積極進取,創新拼搏,這不是幾句簡單的口號,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是一份纏綿綿的情感,是一聲急切切的呼喚,是一個響錚錚的答案。
讓我們用執著的信念去追求真理,用知識的養分來豐富心靈,用寬容的心態善待生活,用青春的激情放飛希望!
弘揚延安精神主題討論發言稿 篇3
延安精神是黨中央在延安時期,培育起來的革命精神。它屬于過去、現在和未來。它像一顆耀眼的星星照亮著中國大地,使這種精神世代相傳。它是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導下,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和科學精神高度統一的體現。它包括的內容很多,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其主要之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民主和團結的精神、艱苦奮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正如精辟概括的那樣:“延安精神使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的集中體現。”
一、堅持正確的群眾觀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經驗,也是延安精神的精華所在
延安精神是中國我黨在延安時期精心培養和全面構成的先進的群體意識。從中國我黨的群眾線路可以看出,中國我黨最根本的動身點是一切為了群眾, 最重要的支持點是一切依托群眾,最成功的切進點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往,最閃耀的閃光點是為民、務實、清廉。宏揚延安精神、堅持群眾線路,對推動機關轉變作風、展開好教育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當前,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入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冷漠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我們黨眼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情勢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糜之風這“四風”上,其中最核心的是少數黨員干部脫離了群眾,思想上輕視群眾,感情上冷落群眾,對群眾的困難和疾苦漠不關心,這嚴重削弱了黨的戰斗力。對此,以為的新一屆黨中心部署全黨展開群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要求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整風的精神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深進分析發生題目的緣由,努力解決作風不實不正不廉題目,這本質上就是要整治黨的作風,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我黨人政治本質,恢復與人民群眾的密切關系。
二、堅持正確的群眾觀,就要改進作風,進步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
作為一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增強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堅持以德修身,切實把服務群眾、為廣大群眾謀取利益作為謀劃工作、落實決策、化解矛盾的根本動身點,把群眾是不是同意、是不是答應、是不是興奮作為衡量我們工作得失的標準。
要關注群眾需求,維護群眾權益,說群眾想說的話、辦群眾想辦的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敏銳感知群眾冷熱,關心群眾訴求,通過不斷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回屬感等多種方式,解決企業職工最迫切、最現實的困難和題目。我們不能為官一任只斟酌如何滿足自己的私利,只圖自己方便享受而不顧群眾的利益,不顧黨紀國法的束縛。只有自己的境地高了,沒有私心雜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體而言,就是要增強聯系、團結、服務群眾的能力;就是要善于聽取不同聲音、聚集民智、聚集民力;就是要在制度框架內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
三、堅持正確的群眾觀,就要聆聽群眾意見、了解真實情況
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層,在實際工作中“看聞問切”,從群眾中了解情況、汲取營養,發掘群眾中隱躲的聰明,避免“閉門造車”、“唱獨腳戲”,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把群眾的創造吸收到文件、講話、文章中來,使我們的思想和舉措符合實際情況,能夠解決實際題目。要做“明眼人”、“有心人”,努力獲得那些在辦公室難以聽到、不容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既要解剖麻雀,也要了解全局;既要聽順耳話,也要聽逆耳言;既要到工作先進的地方往總結經驗,也要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往研究解決題目。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應當率先垂范,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名,始終與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真正做到講實話、干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清正、清廉、清明。
有人說我們堅持過去的傳統,很多是左的東西,是只反右不反左。我們堅持按黨中央的決定、決議和主導思想來辨別是非,堅持正確方向。今年的《炎黃春秋》雜志第四期上有一篇文章“四千老干部對黨史的一次民主評議”,是北大一位教授郭道暉寫的,他當年參加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討論的記錄和簡報整理等工作,他把當年中直機關組討論中一些同志對毛澤東同志的不滿意見和評價發表出來,并說“他們‘違心’地接受了最后通過的正式決議”,而正式決議“只是根據領導和主持起草的少數人的判斷作出決定”的,就這樣否定了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歷史決議”。我們認為黨內有那些看法,特別是一些挨過整的同志有些不滿情緒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在會上說出來說明這次討論是發揚了民主,是能暢所欲言的。后來鄧小平同志在會上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有過幾次講話,我們記得此前黃克誠同志也有過一次重要的講話,受到歡迎,大家接受了他們的正確主張,因此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獲得一致通過。而“炎黃春秋”上的這篇文章并沒有舉出這些發表不滿意見的同志不接受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的事實,輕易地做出否定這個決議的結論是錯誤的。對于不符合黨的決議的這些言論我們應該表明態度,就是不贊成這種說法,我們只能堅持黨的決議的基本精神。
弘揚延安精神主題討論發言稿 篇4
來陜視察重要講話全面闡釋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延安精神的內涵和重大意義,強調“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講話豐富了延安精神的時代內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認真學習貫徹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既是向中央基準看齊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扎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遵循。
延安精神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
在艱苦卓絕的延安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堅持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培育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作風和共產黨人人格魅力的集中體現;涵蓋了黨的目標任務、科學理性、價值取向和實踐意志四個層面;凝結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成功的必然性和中國革命勝利的必然性;匯集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延安精神上承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內含抗大精神、延安整風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灣精神、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和勞模精神,下啟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時期的集體記憶。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華,是革命精神的結晶,是時代精神的體現,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體現了黨與時俱進、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優良作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恒的精神財富。
偉大的黨鑄就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滋養偉大的黨。延安精神使飽經憂患、備受艱苦的中國人民看到了光明、未來和希望,是共產黨人團結奮斗、戰勝各種困難的強大思想動力和堅強精神支柱,它哺育出了革命和建設所需要的一代又一代繼往開來的中華兒女,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建功立業的時代凱歌。實踐證明,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中國共產黨人保持旺盛斗志和青春活力的關鍵所在,是保證中國革命不斷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動力。
延安精神是從嚴治黨的“利器”
延安精神不是放在歷史供壇上的“祭器”,而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長期奮斗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政黨。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黨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扎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也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全面從嚴治黨筑牢精神藩籬。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延安時期,我們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確立了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治方向,吸引了成千上萬有志之士義無反顧地奔赴延安,投身救國救亡的洪流。詩作“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就是這種吸引力的生動寫照。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撐。當年,革命前輩為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理想,隨時經受著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而今天,考驗黨員干部的則是權力、金錢、美色。抓黨的建設,要把理想信念貫穿始終,以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追求、筑牢從嚴治黨的精神藩籬。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科學方法。延安時期,我們黨破除了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束縛,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提供了思想保證。今天,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黨員干部仍需通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來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以便更好地解決當下和未來的各種問題。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全面從嚴治黨奠定堅實基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延安精神的本質。能否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今天,在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的建設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一些干部腐敗墮落、欺壓百姓,一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最根本的原因是宗旨問題沒有解決好。全面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政治基礎和執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增強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以民為師、以民為鏡、以民為秤。
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全面從嚴治黨夯實作風根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標志,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基,也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的根基。經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黨改進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四風”問題樹倒根存,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破解。全面從嚴治黨既要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又要堅持抓常抓細抓長,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
延安精神是從嚴治黨的“壓艙之寶”
延安精神已彪炳史冊,更應歷久彌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三個陜西”的建設中發揮指導作用。扎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就要以延安精神為“壓艙之寶”,使之深深植根于廣大共產黨員心里,體現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執政理念和基層組織的執法行為中,表現在全體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的先鋒模范作用中,貫穿于中國共產黨全部的理論與實踐的過程。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也是三秦大地的一筆寶貴財富。弘揚延安精神,是陜西廣大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為此,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認真學習、充分用好這一優勢,持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強化使命擔當,自覺當好延安精神的傳承人,使延安精神成為各級班子建設的“壓艙之寶”。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同心同德、真抓實干,努力建設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生機勃勃的陜西譜寫出新的盛世華章。
以延安精神為“壓艙之寶”,就是要扎緊作風建設的“緊箍咒”。各級干部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按照中央部署,認真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適應“新常態”,以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在陜重要講話精神為契機,清醒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清醒認識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清醒認識對陜西的殷切希望,堅決沿著中央指引的道路奮勇前進。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把陜西的事情辦好。要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引導其學會在嚴格紀律約束下工作,習慣在社會監督下干事,自覺在法制環境中作為,努力為全省發展創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氛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政治保障與組織保障。
以延安精神為“壓艙之寶”,就是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嚴懲腐敗是黨心所歸、民心所向。要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傷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堅持無禁區、全覆蓋、不封頂,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有案必查,嚴肅查處前反映強烈的、后不收手的、不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的案件。嚴懲腐敗是一項系統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黨繼承歷史傳統,結合新的實踐,探索有效形式,建立長效機制。這就要求我們弘揚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延安精神,走出一條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路,著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弘揚延安精神主題討論發言稿 篇5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政黨更要有一種精神。中國共產黨在發展壯大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都創造出影響深遠的精神力量,成為共產黨人和先進分子的精神支柱,成為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延安精神就是這樣一顆璀璨的精神瑰寶。偉大的延安精神體現了我們黨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思想風范,體現了我們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優良作風,始終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內涵豐富,其靈魂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中國共產黨從誕生時起,就把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前進方向。回望延安時期,那真是一個革命理想高揚、革命激情燃燒的年代。盡管當時延安的物質條件是那樣艱苦和匱乏,卻成為追求進步、追求真理的人們所景仰所奔赴的精神高地。同志高度重視理想信念問題,他的許多講話把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講得很透徹很深刻。今天我們弘揚延安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同志的要求,立根固本,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挺起精神的脊梁。只有這樣,才會有強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經得起各種誘惑和風浪考驗,防止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延安精神蘊含的最寶貴內容是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毛澤東思想到延安時期得到多方面展開從而達到成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毛澤東選集》4卷本,延安時期寫的占總數的70%以上。貫穿這些文章乃至《毛澤東選集》的思想精髓,就是實事求是,就是理論聯系實際。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說過:“全世界自古以來,沒有任何學問、任何東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發展的。地球是在發展的,太陽是在發展的,這就是世界。停止了發展就不是世界。”我們所要的“是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死的馬克思主義”。這些話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的事業。今天我們弘揚延安精神,就要傳承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改革和發展實際相結合,適應時代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課題,不斷在實踐上有新突破、在理論上有新發展,書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篇章。
延安精神猶如一座富礦,內含著方方面面的執政思考和政權建設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建設的成功經驗。延安時期,我們黨在陜甘寧局部地區執政和相對和平的環境,使有些黨員干部滋生了追求享樂、貪污腐化、脫離群眾等不良習氣,嚴重威脅到黨的自身建設和發展。1938年8月,邊區政府公布了《陜甘寧邊區政府懲治貪污暫行條例》,經過試行后于1939年正式公布。僅1938年到1939年兩年間,邊區司法部門就嚴格判處180多起貪污腐化案件。今天,我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要不斷從延安精神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注意挖掘延安時期從嚴治黨的經驗,特別要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凝聚黨心、軍心、民心的經驗中汲取力量,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清正廉潔、勇于擔當、為官有為。還要全面挖掘那些跨越時空、歷久彌新,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契合的成功經驗,讓延安時期那么一種忘我勁頭、那么一股昂揚斗志、那么一種科學精神始終保持并不斷發揚光大。
延安時期是黨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偉大歷史性轉折的時期,也是中央黨校獲得空前發展、在黨的事業中大放異彩的時期。中央黨校是中共中央長征到達陜北后組建的第一所干部學校。從1935年11月黨校恢復起,到1947年3月撤離延安,在陜北歷時20xx年4個月。延安時期,中央黨校的規格規模大幅提升,并在延安整風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中央黨校興于延安、強于延安,攜帶著延安的紅色基因,與延安精神相伴成長。這也促使我們黨校人一定要在弘揚延安精神上起表率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施質量立校的辦學要求,落實從嚴治校的基本方針,把延安精神蘊含的嚴的標準、實的要求體現到黨校教學、科研、管理和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中,使中央黨校在新形勢下為黨的干部教育培訓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