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北京大學演講:靠創業掙錢是最苦的路
楊壯:北大學生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真正的北大人文精神,如何發揚北大精神。你理解中的北大精神是什么?
李彥宏:我在北大學到的東西是我一生當中都非常受益的,我從北大學到太多,北大的精神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北大呆了四年,我學到的最重要的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從來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別人說好我就說好,而是要有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北大鼓勵兼容并包、民主科學,比如剛才講風險,我在冒險之前就計算這個風險是多大的,這就有科學的成分,F在的互聯網公司討論的氛圍,開放的文化,上下級之間平等的對話溝通交流甚至交鋒,這些東西都跟北大精神不謀而合,所以在北大呆了四年學到的精神是一個精神支柱,在碰到困難的時候不會害怕不會退縮,不會人云亦云,甚至不在乎別人說什么,我認為這是對的我就去做,我覺得這是北大精神非常悠久的地方,也是我最受益的。
楊壯:我再問兩個問題,第一是在中外文化沖突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海外進軍遇到文化層面戰略層面的挑戰,從你在國外很多年的經歷和創建百度從事互聯網工作這么多年積累的經驗,你覺得中國企業如何迎戰國際化的挑戰,在世界上得到世人尊重?
李彥宏: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如何跟其他國家打交道,進而在其他地方獲取市場,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有一個優勢是我在美國呆了八年時間,比較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所以跟華爾街溝通的時候沒有那么多障礙。這種溝通的技巧對于很多中國的海外上市公司相對來說還是不夠,不僅僅表現在他的表達能力,很多時候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中國股市上市要圈錢,這些東西到國外是行不通的,或者說我靠資本運作買一個殼,借殼上市,這是不行的,國外不認可。投資的成功都是很短暫的成功,這一次賭對了下次有可能賭錯,所以華爾街不認可你投資了什么,而是怎么樣長治久安怎么樣基業常青。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能夠在海外上市,不僅能夠跟海外投資者溝通,還要在海外占領市場,這一點中國公司也是剛剛起步,有一些比較成功的例子,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成功,那些靠低價格出口專區一點利潤的公司不能包括在內,他們不能算是國際化成功的例子,因為他們獲得利潤太有限了,而且是不可持續的,大家可以感覺到這兩年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之快,靠出口換取勞動力成本差價是不可持續的,未來也沒有辦法發展。真正要發展就是要靠好的機制,優秀的人才、對國際市場的理解,還有打拼的精神,真正愿意吃苦從頭開始再創業,我覺得才能做出來。中國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優秀的人,我們沒有理由不在世界上有一批非常有影響力的成功的中國公司。
楊壯:希望中國公司在世界成功不僅僅是進入500強,而且受到世人的尊重。最后一個問題,在座學員中有好多企業家,有些人本科生畢業生,也有一些全日制畢業生,30—35歲,還有emba,他們現在開始創業,有的三四年,有的一兩年,在創業中遇到一些阻礙,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有的退卻,你是否能給他們一點實際切身體會?讓他們在創業浪潮中不至于退卻。
李彥宏:首先應該說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這就好像有些人適合當領導,有些人就不適合,當領導要有判斷力和決斷力,這也是我剛才說在北大學到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如果你自己創業你是一把手遇到問題別人看你,你要做判斷到底是做還是不做、走哪條路,這個時候你要拍板。有些人適合干這個事,方向看得很準。有些人適合實操,如果別人告訴我這個方向我可以做得很好,比如說我們的高考狀元可能就適合實操,而不適合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