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我的夢
大學和中學還要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學習心理上的變化,這種變化使得我們容易有受挫感。比如我們很多同學可能在中學時候比較優秀,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可是在大學里就不一樣了,大家都優秀,你的成績不那么突出了,甚至有的科目考試還不及格,從前天之驕子的優越感一下子就消失了,這種心理落差往往就會產生挫折感。而且,在大學校園里,同學們之間的競爭又不僅僅局限于成績,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比拼,可能你學習成績好,但是別人唱歌唱得好,跳舞跳得好,打球打得好,一圈比下來后,你的自信心肯定要受到打擊。如果這個時候成績也不好,那你恐怕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地自容。
我們說進行這樣的比較,純粹是在自我折磨。總是拿自己的弱點同別人的優點比,你當然是最差的。實際上,同學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學習生活經歷可能有所差異,但是能夠進入同一所學校,這說明彼此之間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而且差距也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所以,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要樹立自信,善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千萬不能用自己的弱點或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
比較了大學和中學學習的區別后,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大學學習一定要自主、自立、自信。
圍繞著怎樣學習這個問題,同學們還提出了兩個細節性的問題:一是怎樣學好專業課?二是怎樣學好英語?
怎樣學好專業課,你們輔導員應該比我更有發言權,我在這里是班門弄斧了。我覺得要學好專業課,應該學會三讀。一是讀大師。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當年曾說,大學之大,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師應該是人師和經師的統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為師表,不但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人格。當然,對于同學們而言,聆聽大師的教誨恐怕和中國國足拿到世界杯一樣抽象。不過,值得我們學習的老師還是大有人在的。向老師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聽課,學會做筆記。做筆記不是老師說一句你寫一句,這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我們大學老師講課不像高中時候,高中時候老師多是抄黑板的高手,黑板上寫的密密麻麻。大學老師上課不僅沒有板書,甚至都不按照教材,天馬行空,天南海北,可能一節課我們什么都記不下來,什么也聽不到。這是正常的,有時候我們只要記住老師關鍵的一句話就夠了,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方法,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是讀圖書館。這里說的圖書館并不是說它的建筑和其他硬件設施,而是圖書館里面的藏書。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大學四年沒有安心在圖書館好好看過幾本書,那就絕對沒有真正意義上讀過大學。對于我們政治學的同學而言,像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羅爾斯的《正義論》、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這幾本經典中的經典如果沒有讀過的話,那你就枉愧政治學專業的學生了。我在《政治學入門讀物》中所列的書,是給同學們一個參考,并不是都要讀,你也讀不完,讀不下來,經典的基本必須要讀,其他的根據自己情況選擇性地看幾本。這些書在我們圖書館或者學院的資料室里也不一定都有,你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如在網上購買或者在線閱讀,同學們現在的手機都很先進,能下載各種電子書,我建議同學們少下載那些電子暢銷書,多看看專業經典。讀書的時候還要注意做筆記,這個非常重要,書看一遍沒什么疑問,也沒什么感覺,效果不大。筆記包括書中的精辟論點還有你的思考和體會。
三是讀同學。這是讀大師和讀圖書館的延續。我們的每一個同學興趣愛好不一樣,學習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因此,彼此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是非常有益也非常必要。這種交流和討論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辯論賽等方式來實現。在論辯的過程中,我們不但分享了彼此的知識,而且通過論辯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這對于每個人學術思維的養成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且對于畢業后在工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也有莫大的幫助。
至于怎樣學好英語這個問題?我想我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不能給大家提供什么好的方法。我本身英語基礎就不太好,在大學里英語四級和六級都是考兩次才過的,所以要說方法的話,我只能提供不好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只能告訴你,怎樣學英語是不對的。
成天抱著英語教材看肯定是不對的,教材只是一個基礎,即使你把教材上的文章都背熟了,英語水平估計也難有提高。
遇到生詞就用電子詞典也是不好的,電子詞典方便快捷,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缺點,短時間內就查清了這個詞的意思,它會在腦子里留下多深的印象呢?你忘記這個詞的速度大概和你查到這個詞的時間一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