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注意事項和答辯技巧
好運伴隨你們,祝愿你們答辯順利!
下面有一篇我從《法學家茶座》上摘錄的關于碩士論文答辯技巧的文章,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但是這些內容在老師們看來卻是負面的,轉在此,是想讓同學們放松一下,別無他意:
當老師久了,從碩士導師熬到博士導師,如今又過了好多年,不知有多少莘莘學子在我們面前“過堂”。所謂“過堂”,也就是答辯,其核心無非就是一問一答。問答看似簡單,但結果卻是因人而異的。有的順順當當,安然而過;有的跌跌撞撞,僥幸脫險;有的折戟沉沙,鎩羽而歸。
要想順利通過答辯,確實得琢磨答辯的門道。因為問有問的技巧,答有答的高招。
我曾經在一次到外地參加答辯的路途中總結了一些學生答辯的經驗,稱為“答辯十二法”,并將其傳授給眾弟子。這十二法是:察言觀色法;刪繁就簡法;揚長避短法;偷梁換柱法;狐假虎威法;溜須拍馬法;含糊其辭法;自問自答法;自我檢討法;見好就收法;低眉順眼法;留待將來法。他們使用后普遍認為不錯,并一再要求我把它們寫下來,以使更多的學子受益,但我顧慮良多。一是因為這些經驗在學生們看來也許實用,但是在老師們看來卻是負面的,因為基本上是教學生如何“忽悠”答辯委員的,如果流傳開來,其后果不堪設想。二是有些法子是群眾自發創造出來的,效果更加明顯,卻沒有被我收錄。比如趁著某個評委老師有比較危急的情形 如接電話、上廁所或者煙癮上來而離席,或者渾然入睡而理智全無的時候,趕緊把他的問題一梭子不歇氣地回答完,這種法子用比較專業的說法就是“乘人之危法”;又比如情急之下,也就顧不得斯文了,眼淚一把,鼻涕一把,以此博得老師們的同情惻隱之心的,姑且叫做“痛哭流涕法”吧總體而言,一是因為它們的偏面基本都是反面的 ,二是因為它們的片面,即不全面 ,所以總是覺得難登大雅之堂。于是就一直憋著,沒有寫出來。
一個時期以來,我認真地而且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總結、思考、提煉了一些論文答辯的技巧和方法,自認為比以前的十二法是有進步了,也更加全面了,至少是不那么偏面了。所以心下就有些釋然,而且覺得可以寫出來了。以下就是論文答辯的“十四問法”、“十四答法”和“十二忌”。
十四問法:1.請問;2.發問;3.提問;4.試問;5.借問;6.質問;7.責問;8.反問;9.詰問;10.追問;11.糾問;12.盤問;13.訊問;14.拷問。前12個都是老師們常用的,后兩個則是因為時代進步了,刑訊逼供被法律禁止了,所以用得少了。前面的問法是比較客氣的,越到后來就越嚴肅,這大致可以從問話者的面部表情上看出來的。
十四答法:1.察言觀色,見風使舵;2.歌功頌德,討好賣乖;3.避重就輕,避實就虛;4.揚己之長,克己之短;5.偷梁換柱,移花接木;6.含糊其辭,蒙混過關;7.裝聾作啞,裝瘋賣傻;8.乘人之危,一吐為快;9.懸崖勒馬,回頭是岸;10.坦白從寬,抗拒從嚴;11.巧言善辯,推卸責任;12,借力打力,分化瓦解;13.痛哭流涕,認罪伏法④;14.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當然,如果真的要用最后一種法子了,那就是兩個字:死定了!
十二忌:一忌過于自信,目中無人;二忌疏忽大意,丟三落四;三忌輕重不分,虛實莫辨;四忌彷徨猶豫,心中無數;五忌言簡意賅,貽誤戰機;六忌糾纏不清,短兵相接;七忌執迷不悟,愈陷愈深;八忌負隅反抗,頑固到底;九忌驚慌失措,語無倫次;十忌多言失語,授人以柄;十一忌自投羅網,自找麻煩;十二忌沉默不語,呆若木雞。
也許有人要說,前面的問答都是十四個,為什么就不是十四忌呢?其實還有兩忌,都是針對以上的問法與答法的。一忌信以為真,本本主義。以為書上已然登了這些法子,就全是真理了,可以依仗著走遍天下了。二忌偏聽偏信,一葉障目。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你以為已經洞察了答辯的韜略,可以高枕無憂了,殊不知,仙外有仙,天外有天。學界一如武林,高手云集,英才輩出,更何況還有那些修煉數十載、功夫高深莫測的學界大師、泰斗呢。以上區區雕蟲小技,豈能逃得過他們的火眼金睛,又豈能敵得過他們的神功大法?所以奉勸各位后輩,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寫好論文、認真準備是最重要的。而且我也是一個堅定的歷史唯物主義者,相信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至于上面的那些計謀么,擇其善者,相機而用就是了。
最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本文所討論的技巧方法也基本適用于所有的口試、面試等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