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位論文答辯的特殊功能
7.對于參與旁聽的或等待答辯的學生具有示范啟發、擴散智慧波瀾的作用。猶如一句意蘊深遠的古詩所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用信息論的觀點看,信息進入人腦之后,不一定立即反映出來,可能掩藏在某個角落,當你牽腸掛肚地搜索大腦時,它就可能冷不丁地跳出來,過去掩藏已久的那句話讓你頓悟。所以,無論哪里的學位論文答辯會,都是在大學校園張榜公布,歡迎校內外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門派的人參加,這已經成為每一所大學的學術慣例。
8.進行學術研究程序的嚴格訓練。國內外在學位論文答辯之前,都有一個論文評審環境或程序。要求在導師之外,邀請(或教育部門指定)同行專家或學者進行答辯前的審讀,一般提前半年交給審讀專家。要求他們嚴格按照行內規則,提出能否將論文提交到答辯會上的意見。如果他們不通過,則博士生需要按照他們的意見進行修改。這關過了之后,到答辯會上,如果答辯委員會成員有反對意見,則休會進行協商解決。最后還是不能通過的,就延長攻讀學位的時間。歐美不少發達國家的博士學位答辯會,請的專家有不少都是國際知名同行專家。因此,他們的博士學位含金量高。中國將來可能也會走這條路,因為有了國際一流專家參與,其博士論文的水平自然應該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