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藥學專業調整和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的思路
規范課程體系根據專業規范,并參照國內同類院校的中藥學課程設置情況,一方面調整課程安排:將人體解剖與生理學、微生物與免疫學、醫藥數理統計、生物化學、物理化學、中藥制劑分析等納人必修課程之列,補開物理學課程,并理順所開課程的前后銜接順序。另一方面,精簡重復及不必要的課程,適當開設部分限選課程。
調整課程學時及學分根據專業規范和學校文件精神,將中藥學專業總學分調整為180學分(16學時/學分),其中,通識課4o學分,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共97.5學分,限選課7.5學分,任選課10學分。同時,調整部分專業基礎課程(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藥理學等)的學時及學分與中藥學院其他專業趨同,便于組建平臺課程,優化資源配置。
建立完善的“三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建立完善的“三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即以課程為依托的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以專業為依托的設計性實驗,以及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保證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占實驗總數的6o 以上,并且建立科學合理的實驗技能考核體系。以此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科研實驗技能和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數據的嚴謹及客觀態度,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