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分析
6、討論與分析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病特點:一是發病時間集中在6月19日至22日,為同一次暴露;二是癥狀類似,發病的兒童有發熱,腹瀉,腹痛和里急后重的癥狀,符合腸道疾病的特點;三是發病人員均為同一幼兒園的兒童,四是發病前兒童的食譜一致,五是在發病兒童的糞便標本和食堂操作用具檢測到同一致病菌,即福氏志賀氏菌4c型。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組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衛生學調查、采集標本的實驗室結果,結合患者的單位、臨床癥狀,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確認了本起食物中毒原因和事件性質及級別。該起痢疾暴發是由福氏志賀氏4c型引起的,在周口市尚屬首次,在國內亦不多見。根據此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問題出在幼兒園食堂中餐飲從業人員未能嚴格遵守嚴格操作、餐具嚴格消毒和食品衛生生熟分開的原則所導致。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對從業人員和特別是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就餐單位加大監測力度,定期和不定期隨機進行抽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讓經營者樹立守法經營的職業理念,確保飲食安全。今后發生類似疾病暴發流行時應按照預案,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原則,對同時暴露的人群設置發病組和對照組同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以便盡快查明事件原因,迅速控制疫情,減少損失[3-5]。
以上是幼兒園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