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素質教育下生物教學方法的思考探究
多年來,眾多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改革。如過程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引導探究法、發現探索法、實驗探究法、目標教學法等。
1. 課堂上
( 1) 理論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是“指揮者”,用各種規范將學生的學習路徑桎梏住; 現在,教師要轉變觀念,變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愉快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多種形式的活動為主要手段,以興趣為主體,把微笑帶進課堂,強調個性的發展,讓學生樂學,學有興趣,學有所得。“愉快”并非毫無目的,矯揉造作地加點游戲、舞蹈甚至語言上的“海闊天空”或不著邊際的“幽默”。而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智能及心理因素的全面展。因此,教師挖掘教材中的“天然樂趣”,巧妙地進行“愉快教學”,研究、提煉并利用這些“快樂”因素,使之與我們的教學目標協調,使教學充滿樂趣,使學生在不斷體驗到快樂的同時,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 2) 實驗課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許多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來源于實驗。這些經典實驗的教學,不僅可使學生了解生命科學發展的歷程與成就,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特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還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有啟發、指導和借鑒作用。
2. 課外活動
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掌握豐富的科技知識。比如開設選修課和舉辦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生物學的新技術與新成就、基因工程與人類的未來、環境與人類的未來、種植技術、仿生學成就等,觀看科技成果展覽以及參觀、訪問等都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課堂上難以接觸到的科技知識信息,達到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科學素質。
三、結語
總而言之,廣大教師應認真理解素質教育的精髓,練習教學基本功,在教學過程中樹立為學生發展服務、為學生終身奠基的思想,用愛心、真心、良心賞識每一位學生,要了解所教的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把師德、師能和師藝結合起來,為祖國的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
上文是素質教育下生物教學方法的思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