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因此,單個個人不會花錢也可能享受公共物品,即所謂的“搭便車”現象。這樣,單個個人一般不會自己花錢來購買公共物品,這種物品只能由政府來購買或提供。第五,政府組織行為的價值取向是公共利益。政府組織是一種公共服務組織,從理念上講,它應該把全體公民當成自己的服務對象,它不應該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對于政府組織來說,凡是追求自己本組織、本部門利益的行為都是錯誤的。因此,政府應該是一種 “公益人”而不應該是一種“自利人”。它應該也只能把追求和維護公共利益作為本組織、本部門的行為目標。在這里,公共利益應該理解為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當然,在一個存在著不同階級、不同團體的社會里面,由于不同階級之間、不同團體之間的利益是相互沖突的,而且這此不同階級、不同團體的利益與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也可能發生沖突,因此,在政府如何對待社會共同利益的問題上也有一個哪個階級、哪個團體的利益優先的問題,但這并不能因此否定政府組織行為以公共利益作為基本價值取向這一事實。
人們通常所說的公共部門應該既包括“純粹的”公共部門即政府組織,也包括“準”公共部門即第三部門。第三部門之所以被歸入公共部門,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第三部門主要是一些從事公益事業的組織,其生產或活動的基本目標是公益性,即為公共利益服務,這與政府組織即“純粹的”公共部門的目標是一致的。
第二,第三部門市場化程度較低或非市場化,其生產、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實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因此它與政府組織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甚至被當做政府組織用來實現其目標的一個重要工具。
第三,第三部門為社會提供的產品也往往是一種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這與政府為社會所提供的物品是一致的,至少基本是一致的。
第四,第三部門的投資主體或提供資源的主體也主要是政府。當然,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些第三部門也應向私人資本開放,允許私人資本進入某些第三部門,毫無疑問這是對的,甚至是一種趨勢。但私人資本在這些領域的投資不可能是完全市場化的,它必須受政府的高度控制,其產品或服務價格必須接受政府的行政管制。第五,第三部門的“非營利性”與政府組織以“公共利益”作為行為價值取向的目標或原則是一致的,即都是以一種“公益人”而非“經濟人”的面貌出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三部門很難被歸入私人企業部門或競爭性工商部門,盡管它不屬于“純粹的”公共部門,將它稱之為“準”公共部門是合理的。
三、關于公共管理學的研究范圍及其與行政管理學之同異
什么是公共管理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公共部門管理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主要是研究公共部門如何高效率地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科學。既然公共部門既包括作為“純粹的”公共部門的政府組織,又包括作為“準”公共部門的第三部門,因此,公共管理學不僅僅要研究政府組織的管理問題,而且也要研究作為第三部門的公益企業和事業組織、非政府公共機構的管理問題。政府組織的管理問題與第三部門的管理問題共同構成公共管理學的研究范圍。
從上述關于公共管理學的研究范圍的觀點看,公共管理學與目前我國學界所公認的行政管理學至少在研究范圍上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早在20世紀30年代,英語中的public administration一詞就被譯為“公共行政”,至80年代這一學科在我國恢復時,“公共行政”一詞廣泛地被“行政管理”所代替。在政府和學界的共同推動下,行政管理學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被很快地發展起來。從那個時候起,我國的行政管理學就被定義為研究政府組織及其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規律的科學,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也就是說,從目前我國的實際狀況看,行政管理學的研究范圍僅僅是政府組織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組織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至于第三部門的管理問題,即公益企業與事業組織的管理問題、非政府公共機構的管理問題,則在行政管理學的視野之外。
據此,我們認為,僅就研究范圍而言,行政管理學與公共管理學在以下方面是共同的:無論是行政管理學還是公共管理學都必須研究“純粹的”公共部門即政府組織的管理問題,把探討政府組織如何高效率地運用公共資源為社會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務或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作為自己的重要研究內容。因此,政府部門的組織問題、領導問題、決策問題、執行問題、監督問題及其管理過程中的規律性問題,既是行政管理學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公共管理學關注的重要問題。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探究,構成了行政管理學與公共管理學的共性問題,也就是二者之間的相同點。